我投资 你节能 共收益

6月18日,杭州世纪联华超市(华商店),工人正在施工安装LED筒灯。本报记者 黄平摄

图为已经安装led灯具的杭州世纪联华超市华商店店面。 本报记者 黄平摄

经济日报北京6月19日讯 (记者 黄平) 节能产品谁不喜欢?可相对偏高的价格往往又成了拦路虎,让节能产品在市场上“叫好不叫座”。

为打破这一困局,近年来,浙江省持续推广实施的一种新的节能合作模式--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新型的节能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调动社会资金与技术参与节能改造,最大程度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

要达到这一预期目的,离不开一个“载体”,就是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在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目标的前提下,向用能单位提供有效服务,并从节能效益中收回投入获得利润。

国家电网浙江浙电节能服务有限公司就是“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的成功探索者,总经理

张扬把这种节能模式,简单地概括为九个字——“我投资、你节能、共收益”。

在张扬的推荐下,6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杭州城西的世纪联华(华商店)。这里是“浙电节能”室内绿色照明最典型的案例,主要合作项目是LED照明改造。记者抵达时,一楼卖场北面近5000平方米的区域正在施工,工人们正在拆卸卖场顶棚。

“这次改造主要是为了更换筒灯。”超市维保科负责人刘永平告诉记者,世纪联华是杭州一家规模较大的综合性超市,营业面积2.6万平方米。原来,门店采用的全都是T8.36W的日光灯,总共6300套。2011年,世纪联华(华商店)选取了其中的300盏灯换装LED照明灯,试用1年后认为效果不错,于是在2012年6月,又将全部6300盏灯全部更换。到今年7月底,该店1500盏筒灯也将全部更换,实现卖场LED灯全覆盖。

问起“浙电节能”与“世纪联华”的渊缘,张扬笑指“无形的市场”。

世纪联华(华商店)作为大型超市,尽管规模大、效益好,但流动资金比较紧张。2011年,世纪联华准备推行灯具节能改造之时,首先考虑的是初期较大的投入资金,而当时的灯具供应商又不接受分期付款,致使灯具更换计划陷入僵局。

恰巧在当年年底,浙电节能服务公司注册成立。这是浙江电力公司实施社会节能服务的主要平台,主要的市场功能就是推进以绿色照明、电机变频改造等领域的节能改造。

为支持世纪联华的灯具更换项目,浙电节能提出了“合同能源管理”,双方一拍即合,签署了为期5年的合同。

翻开合同文本,记者看到世纪联华(华商店)6300盏LED灯的采购、安装、维护和保养费均由浙电节能公司负责,华商店则分3年与浙电节能公司共享节能效益。

2012年6月,项目如期完成,节能效应开始显现。全新的灯具采用超高亮、大功率LED光源,配合高效率电源,相同功率下亮度是白炽灯的10倍;相同亮度下白光LED的能耗仅为白炽灯的十分之一、节能灯的二分之一。

“改造完成后,最直接的效益就是电费减少了。”刘永平跟记者算了一笔账:节能改造之前,超市照明费用每年要花费150多万,换成LED灯后,照明费用一下子降到了80余万,节省电费近一半。“即便中间70万元左右的差价需要和浙电节能分享,超市还是有得赚。”

“这是直接的效应,还有间接的效应也很明显。”张扬举例说,比如耗材材料、维修成本,LED灯管使用寿命超长,可达5万小时以上,理论上可以使用7年至8年,而普通节能灯两年就要更换。此外,LED灯具由于热光转化率高,散热少,中央空调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减少,空调用电量也降下来了。

记者了解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世纪联华(华商店)已经享受到节能效益近150万元,浙电节能由此也共享效益——LED灯具改造费用已基本收回。

尝到了合同能源管理的甜头,世纪联华(华商店)加快了节能改造的步伐。今年5月,两家公司再度合作,将节能改造“进行到底”。

以合同能源管理破解节能改造资金难题,这种更加“市场”的探索正在显示出强大的活力。浙江省经信委制定的初步规划显示,2015年底前,浙江道路、公共场所LED照明改造率将超过50%,国有企事业单位LED照明改造率超过30%,力争到2015年底前,全省推广LED照明30万千瓦以上,实现节能量30万吨标煤。当记者问及如此高的目标是否有压力时,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轻笑,“有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还怕推不动吗?”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