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 佟丽娅:什么事儿都捂着点

佟丽娅,中国内地女演员,1984年出生于新疆,锡伯族人。影视作品有《北京爱情故事》、《唐山大地震》、《刀客家族的女人》、《平凡的世界》等。

编辑|Yeti

统筹|于千 文|石榴

摄影|章超 形象|Lulu Lu

化妆、发型|大祺(ONTIME)

场地鸣谢|泉空间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采访当天下午的阳光明晃晃,让佟丽娅想起第一次来北京。1999年10月1日,建国50周年大庆,她在阅兵式的彩车上跳新疆舞,太阳让长安街上的某栋建筑闪闪发亮,“一栋玻璃房子!”她忍不住看了又看。对这位新疆伊犁的姑娘来说,玻璃房子意味着故事,以及故事里更美妙的世界。

人物杂志微信账号:renwumag1980

她由此对北京有了执念。努力要来,“在餐馆里跳新疆舞也行”,进了中戏,一路打拼至今。聊下去,她的言谈绕不开小时候:一个三四亩大的院子,树上坠满果子,后院圈着马鹿,院子里的租客有汉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维吾尔族,大客厅里总有舞会。作为锡伯族小主人,佟丽娅脑子里至今盘旋着4种少数民族语言。

小时候留下的更重要的经验,是对机会的牢牢把握和“什么事都捂着点”的信条。

人物PORTRAIT =蓝色

佟丽娅 = 黑色

最近在《刀客家族的女人》里演了个西北女人,和你过去的角色类型不太一样。

对,这个叫大妮的角色,是一个劳动妇女,倔强,有韧性,看起来娇小,内心很强大。我以前演的角色,让大家一说起我,都是什么温婉啊、女神啊。其实我一点都不文静,我老跟着伯伯们去原始森林里打猎,住哈萨克族的毡房,马在上游喝水我在下游喝。

演大妮的时候,我主动把小时候很多东西用上了。我特别爱上房上树。在新疆,冬天是扫雪,夏天要把食物先囤起来,要么腌,要么晒,一年四季的农活,一茬一茬的,都是我给奶奶做。所以,演这个西北女人我很愉悦,我不需要体验生活,只需要复原我自己。

你还在新疆歌舞团的时候,想借调来北京,说“哪怕没有工资都可以”。为什么会对北京这么执著?

那时我在新疆艺术学院上学,第一次来北京是建国50周年大庆,我在天安门前面的彩车上表演。长安街被重新粉刷了一遍,特别亮,太阳照着君悦酒店,玻璃反着光,我想,哇,玻璃房子。童话和故事里,老说玻璃房子。我发现这个城市特别有意思,既有繁华的玻璃房,又有古代民宅,和我在新疆看到的辽阔的东西,那么不一样。那一次之后,我特别想来北京。

你在新疆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我在伊犁市区里头长大,我们家有三四亩地,一个大院子。家里简直就是一个果园,杏子、西红柿;我们养了五六头马鹿,马鹿比马还要大一号,小时候喝鹿血酒,我到冬天就是不怕冷。

那时候大家离得特别近,一个院子挨着一个院子,我们那儿把街叫巷子。一家做饭,整个巷子都能闻见。新疆天黑得晚,夏天到晚上10点还亮着,我们就在外面疯玩,玩累了住朋友家,大人也不会担心小孩儿丢了。人和人之间特别近。

来北京最常想起家里的什么呢?

我们家的小院。小时候,家里的院子租给很多外来人。伊犁那边做的是边贸生意,很多口里人—我们把嘉峪关以东的地方都叫口里。我家里住着维族、回族、哈萨克族人,加上我自己家,妈妈是汉族,爸爸是锡伯族。口里人讨生活特别不容易,我们经常串门,一起吃饭。

口里人和今天的北漂听起来挺像。

北京五湖四海的人特别多,走哪儿不会觉得自己是外地人,大家都是一个人出来闯。我在北京,总会不自觉地寻找这种感觉。

在北京最难习惯的地方是什么?

大家都困在格子里,一个又一个格子。现在住楼房特别憋屈,平米数再大,你也不觉得自在,不是宽窄问题。我在北京搬过三四个地方,从没见过邻居长什么样。

我记得特别清楚,中戏刚毕业,我在幸福大街边上租了个顶楼的房子,特别便宜,热嘛。第一天晚上在那儿收拾行李,有火车轰隆隆过,整个空空的房子都像在摇晃。心里特别落寞,新的篇章就要开始了,可能温饱还不知怎么解决。

当时的戏多吗?

其实挺好。我刚来北京闯的时候,觉得不行就去餐厅跳新疆舞,跳三四个有200块钱。我觉得很开心,挺好。可是从学校学了表演,也拍了一两部戏了,你再让我回去跳舞我跳不了。人的心态会发生变化。

好在我的紧迫性比较强,大学4年,我跑了将近100个(剧)组,只要有组我就去。只要有经纪人、副导演打电话,我就去。我对机会这个词,特别看重。

你怎么看待机会?

我就不管那么多,哪怕我跑的这个组肯定不会用我,我也去,起码让对方认识我,也许这个人以后就会帮到我。那时候这个观念特别强。我从小就觉得,每次机会都要抓住,就像我第二次来北京实习,我抓住机会,好好在老师面前表现,在新疆大学毕业以后,第一个就给团里的老师打电话,说你们现在要人吗,我想去。他还真的就帮我找到工作了。所以大学的时候跑组,每次我都会状态特别好地去。果然,那时候跑组认识的导演或副导演,后来会主动给我打电话,让我一直有戏拍。

你的生长环境比较纯朴,并不需要太多竞争,为什么会对机会这件事这么敏感?

那是因为我在舞蹈学院学习。有一件事印象特别特别深刻。我14岁左右,和两个小孩一起被选中,去吉尔吉斯斯坦表演节目。我特别开心,我爸也很自豪,见人就说,全新疆就选3个,她这是代表新疆,代表中国。可是临出发的时候,我被换掉了。当时这件事对我打击特别大。那一次我明白了两件事,第一,要更努力,成为第一就永远不会被换掉;第二就是什么事都捂着点儿,乐极生悲,别到处嘚瑟。这两个行为习惯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比如我接了一个戏,不到拍了三四天我都不说,还是觉得有可能失去。

现在的目标呢?

记得看过一个对马云的采访,他说,你要开一个小饭馆,只要看看街斜对面的店为什么客人排队比你长,就是说目标不要太长远。我现在目标就是,下一部戏演一个不同的角色,我下一次旅游要带我妈去哪儿,或者给我爸买个什么样的车,这个就够了。

▎本文首发于6月号《人物》杂志

人物杂志微信账号:renwumag1980

* * *

我们是《人物》(renwumag1980),欢迎关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遇到喜欢的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

↓点击“阅读原文”,可在多看阅读中购买《人物》6月号电子版,新刊特价4.99元。↓

关注博雅天下书店微信boyabookstore

在书店中订阅《人物》下半年刊(2014年7月号-12月号),可获超值礼品(118元品胜电源)。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