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玩家徐超:跑酷,让玩耍与理想共存

2004年,著名导演吕克·贝松监制的法国电影《暴力街区13》上映,影片风靡全球的同时,也让全世界的年轻人了解到一种拉风的运动——跑酷。吕克·贝松不知道的是,在中国北方,一位16岁的少年看了这部电影后,人生轨迹从此改变,这个少年就是徐超。

看电影迷上跑酷

徐超是沈阳人,26岁的他有着少年的调皮,第一次见面就和我们开了个玩笑。8月12日下午,走进秦皇跑酷的训练场,一群年轻人正在垫子上练习跳跃、空翻,一位戴眼镜的小伙子走过来,记者询问:“请问哪位是徐超?”他扭头向伙伴们大喊了一声:“徐超,有人找!”然后扭过头一本正经地说:“我就是。”让记者哑然失笑。

10年前,《暴力街区13》中跑酷片段带来的冲击和震撼让徐超记忆犹新。“太酷了!”他一下迷上了跑酷,上网搜索视频一遍遍重看。不仅入迷,他还想和电影主角一样成为一名跑酷高手。跑酷即parkour,当时在国内还没有中文翻译,也没有可学习的资料,徐超只能搜索国外的资料。但最大的障碍是紧张的学业,高中学习压力大,他根本没时间练习,也不敢让父母知道自己迷恋跑酷。

没人教就自己摸索

高考后,徐超考上了秦皇岛一所高校,他终于有时间练习跑酷了。2006年,国内没有跑酷教练,也没有可供学习的资料,徐超只能搜索国外视频和资料自己摸索着练,为此他还掌握了大量体育英语词汇。操场上一个沙坑成了他的训练场,一次次地跨越、翻转,一次次地摔倒再爬起,受伤的次数自己都数不清。最严重的一次左脚骨折,一直到放假回家还没好利索。父母看他一瘸一拐的,追问受伤的原因。徐超怕父母担心,只好说是从上铺下床时踩空了。

大学四年,徐超没谈女朋友,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练习跑酷。“我们第一批练跑酷的都是摔完之后再交流心得,一点点积累经验。”8年的练习,徐超成为国内跑酷运动的先行者,多次担任全国跑酷大赛的评委。父母是在电视上看到他担任评委的镜头,才知道儿子竟然是国内跑酷运动的元老级人物。

团队已列入国内顶级

毕业后,徐超除了经营自己的网店,把其余的精力都放在了发展跑酷运动上,“一些老外说中国没有跑酷发展的环境,黄种人练习跑酷不行,我就特别不服气,就想把中国的跑酷发展起来。”

徐超通过网络在秦皇岛寻找到一群同样热爱跑酷的人,经常一起练习交流,后来他成立了俱乐部,寻找场地、购买器材,为想学习跑酷的年轻人提供条件,“我们的垫子都是专门定做的,有经验的老手传授技巧,现在新手练习再也不会像我们那时候摔伤了。”

现在,徐超的秦皇跑酷团队已经在国内的跑酷届鼎鼎有名,团队成员多次获得全国跑酷争霸赛的冠亚军,也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加入世界跑酷联盟的团队。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徐超介绍,跑酷分为parkour和freerun两部分,parkour指跳跃、跑跳、快速穿越障碍物等动作,freerun指空翻、转体等动作,翻译为“自由飞跃”。“很多人觉得跑酷的动作危险,练习难度大,把跑酷归为极限运动,但这是一种误解。”在交谈中他一再强调,跑酷和打篮球等运动一样,是一项技巧性运动,只要掌握方法,循序渐进地练习,任何人都能做到。

“看到那边坐着的大哥了吗?47岁了,从内蒙古来的。”徐超指向一位中年男士说,这位大哥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电影《少林寺》,想象着自己也能飞檐走壁,但那时没有钱,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他重拾年轻时的梦想,放下生意特意来秦皇岛学跑酷。还有一位手有残疾的男孩,经常在场地外看他们训练,徐超上去打招呼,男孩摘下义肢给他看自己的手臂,“我这种情况能玩跑酷吗?”“能!”徐超肯定地说。现在,这个男孩已经练得很出色。“只要没有不适合运动的疾病都可以练,我们这里最小的7岁,还有好几位女孩子,国外还有脑瘫患者玩跑酷,这是一项不受年龄和身体限制的运动。”

20岁的小村,18岁的李波,还有更多充满活力的年轻面孔,他们一遍遍地练习一个动作,汗水冲刷着他们的身体。李波说:“以前看到那些很炫很酷的动作,只是羡慕,从没想过自己也能做到,可我现在做到了,对自己特别有信心。”

徐超说,这就是跑酷在精神层面带给他们的东西,当穿越一个个障碍物,在空中翻转腾挪的时候,他们把曾经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遇到障碍,尽自己最大能力去跨越,我想,生活中的障碍也挡不住我们吧!”徐超露出自信的笑容。(本报记者刘旭伟)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