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上班了 说说初入职场那些事

90后,代表着1990年后出生的一群人,他们出生的时代是中国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时代,在新时代和信息科技的飞快发展下,导致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他们逐渐走出象牙塔,踏入社会,或为了生计或为了梦想而奋斗着,他们是中国新一代的接班人,社会上对这一群人褒贬不一,但无可厚非的是,他们在社会上的价值慢慢得到认可。

大学毕业后选择考研还是找工作,如何面试,新入职后第一天该以什么面貌进入公司,上班后又如何站稳职场?今天的新华教育·职通车就来关注一下90后毕业生的首入职场的注意事项:

====临近毕业时====

11月是各大高校的“毕业季”,也成了应届毕业生的“纠结季”。面对即将毕业的几个月,太多选择摆在眼前:考研还是找工作?出国深造还是留在国内?找什么样的工作?

真学究OR拖延症?“缓刑”两年仍要面对就业

有部分应届生为了暂缓就业压力才选择考研。辽宁大学的梁同学告诉记者,她在假期实习中,发现自己不太适应社会环境,所以决定考研。“还是学校好,又安静,又单纯。”但当记者问及研究生毕业后的打算时,小梁坦言:“我也不知道,但就是不想找工作。”但事实上,把考研作为“缓兵之计”只能缓解一时,等到毕业时同样要面临纠结。

采访中,“工作”一项成为应届毕业生的首选,半数以上毕业生表示毕业后会选择直接找工作。在人生第一份工作面前,多数毕业生选择“走一步看一步”,但不少人吐槽:“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想要专业对口简直就像中彩票。”沈阳农业大学的郎同学告诉记者,自己学的是食品相关专业,但由于找不到对口工作,只能在父母的建议下转做银行工作。

“等风来”OR广撒网?找工作学生不急家长急

毕业生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从女儿出生到现在,一直都是家里人帮着安排。“孩子第一份工作很重要,说什么也要把路铺好,如果找到一份适合发展又相对稳定的工作,以后她的路也能走得平稳些。”为了女儿的工作问题,陈女士没少花心思

教授马义表示,“最难就业季”遭遇“更难就业季”,应届毕业生采取多种渠道,如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多手抓”的策略,绝对是应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聪明之举。

在多手准备中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马义建议,首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性质和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做好定位,有些专业市场需求小,在求职时可以考虑专业相近的职位。其次,要考虑考研、考公的难易程度。如果毕业生是“考试型选手”,不妨通过考试完成“升级”。第三,要根据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选择自己的毕业去向。部分毕业生通过考研、考公等“缓就业”措施缓冲当时的就业压力,一方面可以增强自身储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身能力。

对于许多毕业生找工作“拼爹”的做法,马义并不赞同。“应届毕业生最大的就业优势在于专业优势,由父母代劳找一个专业跨度很大的工作,看似很靠谱,其实专业优势完全丧失。对个人职业发展来讲,没有专业优势的大学生很难实现创新和突破,对国家来讲更是人才浪费。”马义分析,找工作“拼爹”很大原因在于大学生思想准备不足,多数大学生不愿去基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或农村工作。一方面,用人单位提供大量工作机会,却找不到合适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却吐槽自己找不到合适工作。“与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如考虑转变观念上的问题。这些工作岗位往往更能提供提升工作潜能的机会。” 马义说。

====面试环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管毕业后选择走哪条路,最后都会面临找工作面试的环节,在面试中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面试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聘用你?

(测试你的沉静与自信。)给一个简短、有礼貌的回答:“我能做好我要做的事情、“我相信自己,我想得到这份工作。

为什么你想到这里来工作?

(这应该是你喜爱的题目。)因为你在此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你了解这家公司。组织几个原因,最好是简短而切合实际的。

这个职位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表现你对这个公司、这份工作看法的机会。)回答应使考官确认你具备他要求的素质。

你是否愿意去公司派你去的那个地方?

如果你回答“NO,你可能会因此而失掉这份工作,记住:你被雇用后你可以和公司就这个问题再行谈判。

从现在开始算,未来的五年,你想自己成为什么样子?或者:告诉我,你事业的目标

回答一定要得体,根据你的能力和经历。

你最低的薪金要求是多少?

(这是必不可少的问题,因为你和你的考官出于不同考虑都十分关心它。)你聪明的做法是:不做正面回答。强调你最感兴趣的是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工作,避免讨论经济上的报酬,直到你被雇用为止。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必须回答“当然。你要准备通过你的发问,了解更多关于这家公司、这次面试、这份工作的信息。

假如你笑笑说“没有(心里想着终于结束了,长长吐了口气),那才是犯了一个大错误。这往往被理解为你对该公司、对这份工作没有太深厚的兴趣;其次,从最实际的考虑出发,你难道不想听话听音敲打一下考官,推断一下自己入围有几成希望?

这里有一些供你选择的问题:为什么这个职位要公开招聘?

这家公司(这个部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公司的长远目标和战略计划您能否用一两句话简要为我介绍一下?

行为举止:

应试人必须有良好完美的坐势,如果你坐的是一张直背椅,不要"瘫"在椅背上,背脊应挺直,也不宜高昂着头颅,僵直着脖子,这样会把自己弄成一具僵尸似的,给人以一种冷冰冰的感觉。

如果你坐的是一张软绵绵的沙发,就要量控制住自己的身体不要陷坐下去,应用脊椎抵住椅背。

态度须自然、亲切、友善、斯文和积极

一是脸上应挂着微笑。微笑会使用权主试人对你友善,而友善则是面试成功的最好条件之一。假如你在面试时自始自终板起一副脸孔,显得冷若冰霜,主试人怎么可能会对你产生一种亲切感受呢?

二是要注意眼神的交流(eye contact)。面试过程中应望着主试人,直视对方的双眼,以示留神。

三是不要急于抢答问题,先让度试人问完整条问题,然后给自己数秒钟的时间去想清楚才开始作答。

小动作须避免:当着人挖耳朵、擦眼屎、剔牙缝、擦鼻子、打喷嚏、用力清喉咙都是粗鲁与令人生厌的小动作。应试人在面试时应该努力避免这些令人难堪的小动作。只要你意识到这些小运作会误了自己的大事,想避免这些小毛病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上班第一天====

面试成功之后,终于找到自己心仪的职位了,要上班了,走出校门踏入职场,职场新人面临的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变,更是身份和心态的重新定位。上班第一天是不是或许都会有些紧张,兴奋呢,第一天我们要做什么,该以什么面貌出现在办公室,见了陌生同事,要不要打招呼呢?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积极主动的学生,大学时就是以一种“社会化”的心态在念书,一般也不会有什么不适应。对职场新人来说,迅速融入团队很重要,但也不要急于进入某个小团体,而应该保持中立的态度,内心要有独立的判断。

虽然做不到让人人都喜欢你,但让大部分人对你有个好印象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你以为今后还有机会表现,但其实很难。

第一天上班,怎样才能让自己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身份转换呢?

“切记自己是一个新人,多听多看,谨言慎行,首先要从心态上做好准备。”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宋振韶博士这样建议。

谈到如何与人相处,宋振韶认为,人在家庭中其实已经在学习如何与上级相处了。对待上司和对待父母类似,不卑不亢、积极正向,既怀有敬意,又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至于同事,宋振韶说,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态度要真诚,但决不是有什么就说什么。“你看到一个人长相不好,就说‘哎呀你好丑’,这不是真诚。真诚指的是,你说的都是真的,但如果真话对双方关系有伤害,这句话就不用说。”

“迅速融入团队很重要,但也不要急于进入某个小团体,而应该保持中立的态度,内心要有独立的判断。”宋振韶说。

很多第一天上班的人都会发现,职场和自己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于是他们会苦恼于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甚至不知所措。对此,宋振韶说,“想全面、真实地了解一个人,尚且需要至少6个月时间,更何况一个单位。如果你进入职场后很快发现,现实与想象有很多不同,先不要忙着下结论,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真的第一眼就了解这个单位的企业文化吗?如果了解,它对我的意义是什么?如果尚未了解,那我是不是再等一等、看一看?”

宋振韶说,“东方文化强调做人,这是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在职场中,做人排在第一位,如果做人失败,事做得再好,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新生代毕业生如何站稳职场====

人人网旗下的招聘网站——人人校招发布《2013初入职场员工满意度调研报告》。该报告显示,51.27%的被调查者将工作挑战性较小、内容单调选为其对工作内容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有意思的是,虽然有43.47%的被调查者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但将“工作量过大”选为对工作内容不满原因的却只有18.14%。

虽然外界常给“90后”贴上“独立、个性、标新立异”的标签,该报告却显示,对企业工作氛围不满意的员工样本中,高达50.75%的人认为团队协作精神欠佳是其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远高于上下级关系疏远(23.51%)以及同事间人际关系冷淡(16.42%)。

“对工作有心,就一定能取得突破”

如何看待“90后”对工作“单调、没意思”的吐槽?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张金松从自己的科研经历出发,给出建议:“重复性的工作并不可怕,只要你有心,一样可以取得突破。”

在一项实验中,张金松每天都要测量样品,这种重复性的工作持续了两年。但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张金松琢磨出新的操作方法,使实验效率提高了7倍。张金松说:“年轻人极少有机会和能力一上来就担当大任,从事重复性工作居多,但突破创新恰恰最容易从打破常规入手。”

北京某文化公司的项目经理刘金涛告诉记者,他们非常看重新人在日常琐碎工作中的表现,“一个人有没有进取心,对工作是否认真负责,恰恰最能从简单工作中看出来”。

针对“90后”对工作团队协作的诉求,国家职业指导师张慕梁认为,职场新人对团队协作应有清晰认识。“很多新人以为协作就是老人帮自己完成工作。但实际工作中,需要个人完成的任务是很多的,团队合作建立在个人工作基础上,一味抱怨协作不力,只是让自己逃避责任。”张慕梁说。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