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的“前世今生”
在夜幕垂下后不久,原本安静的广场,突然响起节奏感十足的音乐声,一群大妈在短短的几十秒内就排好方阵,翩翩起舞。哦,原来是每天一度的广场舞开始了。在我们记忆中,或许已经忘记热衷于“广场舞”的大妈是从何时开始“攻占”广场的。不过,说起广场舞的历史,可是源远流长。
如果说规模最大的“广场舞”,恐怕要数文革时期的“忠字舞”。这种动作简单的舞蹈,不需要专门的训练,易学易会,动辄上万人参与,将“广场舞”的动员意义和群体性放大到了极限。
▲图为天安门广场上的“忠字舞”表演。
改革开放之初,诸如“交际舞”、“迪斯科”这种舞蹈,在社会主义国家被当成“资产阶级颓废文化”而备受打压。当时能在公开场合跳的集体舞蹈,大多是在官方看来“积极向上”的。
▲1982年,人民大学,青年人跳青春圆舞曲,庆祝五四青年节。摄影:张兆增
直到80年代后期,随着国外的“新鲜事物”不断传播到中国,在公开场合跳舞这种事儿,才被人们一点一点接受。
▲1987年,北京天坛公园,跳舞的市民。摄影:黄小兵
不过同时,也有人坚持认为跳舞是“低级庸俗”的行为,应该予以制止。但是制止归制止,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仍然需要到满足,于是“广场舞”这种形式便横空出世了。
▲ 1987年,北京地坛公园,公园管理人员骑车到处阻止舞者。摄影:张兆增
有人说,广场舞的好处在于既可以满足中老年对于音乐和舞蹈的热爱,又不至于惹出有伤风化的口水官司,自我解放的追求与授受不亲的旧俗中西合璧,自然风起云涌,星火燎原。
▲1987年,北京地坛公园,教迪斯科舞。摄影:张兆增
在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后,广场舞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几种常见的舞蹈,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003年10月,北京,在公园内跳舞。摄影:袁学军
“广场舞”其实也完全不是自发扩散的现象。2005年开始的创文创卫活动,以及北京奥运会的全民健身活动,为广场舞的盛行提供了土壤。
▲2010年10月26日,浙江省台州市,首届中老年千人排舞展示活动,演员正在表演排舞。摄影:郏策
在这样官方和民间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广场舞”以燎原之势迅速普及,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连服装音乐动作等方面也越来越讲究。
▲2012年10月1日,江苏省扬州市,舞蹈选手正在“红舞献祖国”广场舞蹈比赛中表演。摄影:孟德龙
在《全国文明城市数据指标细则》中,对群众体育的发展有明确的要求:“区级大型广场文化活动次数每年不少于8次”。
▲2013年9月19日,江苏淮安市民健身广场,省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上,市民代表表演广播体操和广场舞《最炫民族风》。摄影:贺敬华
来自民间,必然要回到民间,自发组织的舞蹈队伍,虽然在规模上无法和“正规军”相比,但在团体数量上,也可以算是“遍地开花”了。
▲2013年3月26日晚,重庆,市民在广场跳坝坝舞。摄影:赵俊超
可不要小看这些“杂牌军”,他们成建制组织化运作,有带头大姐,有核心小组成员,有外围积极分子,还有广大打酱油的爱好者。这其中据说等级机制分明,谁站哪排哪号都有规矩。
▲2013年3月15日,北京,铁道部被拆分的消息传出后,两名喜好广场舞的市民来到原铁道部办公大楼前,以广场舞的形式向铁道部告别。摄影:王骏
在每个团体中,都会有一位“大姐大”式的人物,这个人一般具备身体壮硕嗓门大的特质,一来负责划定“势力范围”,二来提供大功率播放设备。
▲2013年5月18日,江西九江,妇女们在江西九江市庐山区南山公园集体跳起广场舞休闲。摄影:张海岩
组织大规模的广场舞需要大面积的空旷场地,而“广场舞”本身并不一定非要那么多人,三两人结伴,随时随处可以起舞。
▲2014年2月23日,来自陕西西安一支绳舞队的女子,在天安门广场舞起绳舞操。摄影:郑永
之所以这么流行广场舞,这不仅与广场舞的娱乐性有关,经过这么久的发展,广场舞已经成为一种传统。
▲2014年4月2日,江苏连云港市云山街道市民在参加静音广场舞健身活动。摄影:耿玉
同时,与广场舞相匹配的歌曲也频频出现,如凤凰传奇的诸多歌曲以及其他网络类型的歌曲,这些也大大的促进了广场舞的发展。
▲2014年4月20日,湖北省高速路汉川服务区内,一群乘坐旅游大巴车的大妈们,在服务区休息时,跳起了广场舞。摄影:刘蛟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广场舞”并不是中国独有。2012年11月5日,法国巴黎,《江南Style》的演唱者Psy现身埃菲尔铁塔前的Trocadero广场前,与2万多名粉丝共舞,蔚为壮观。
▲《江南Style》的演唱者Psy现身埃菲尔铁塔前的Trocadero广场前,与2万多名粉丝共舞。
西部快门摄影团——用心灵感触美景,用镜头记录光影。请关注我们的微信:xbkmsy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