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算计刘伯温的厚黑心理

刘伯温在中国是神话一样的人物,有着和诸葛亮一样的地位,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受封的时候,他的等级不高,没有进入六公,被封为诚意伯,在刘伯温生病期间,朱元璋派胡维庸探望之后,服用其拿过来的药之后,病情加重,不治身亡!

而在胡维庸谋反案发之后,胡维庸也承认是自己谋害了刘伯温,我们很难说这里面没有朱元璋的影子,刘伯温作为开国元勋,牵一发动全身,同时刘伯温这个人非常聪明,没有朱元璋的授意首肯肯定不敢动他,虽说朝廷上有争斗,大可以用朝廷的法律至于死地,用药谋杀功臣,这是帽子太大,没有人愿意承担,除非朱元璋授意,才有可能,作为朱元璋来和胡维庸来说,

为什么要置刘伯温于死地呢,

一.不知变通。开国第一功臣的李善长的亲信李彬犯了事情,刘伯温决定处以死刑,李善长过来说清,请刘伯温高抬贵手,放李彬一马,刘伯温严词拒绝,要知道这个时候李善长是宰相呢,刘伯温一点面子不给,李善长让其延迟几天,等朱元璋出差回来再说,刘伯温不同意,执意要杀,作为刘伯温来说,他是清楚李善长器小,容易记仇的,刘伯温还去得罪,实在是值得思量!李善长在刘伯温处死李彬就问了刘伯温一句话,天气好长时间没有下雨了,刘伯温随口一答,李彬死,必有雨。哪知道运气不佳,还是没有下雨,等朱元璋出差回来,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就对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发起了猛攻,刘伯温被迫辞官归家!刘伯温走后,杨宪接替刘伯温的位置,天天打李善长的小报告,李善长也辞官归家,由胡维庸接任淮西集团的领袖位置!

二.言语直接。有一天,朱元璋突然找刘伯温拉家常,气氛慢慢的融洽,朱元璋突然把脸一拉,十分严肃的问刘伯温,换掉李善长,谁可以做丞相,刘伯温说看陛下决定。在这里我说一句,朱元璋这样问,是想看刘伯温和谁结党,可以说第一个问题顺利过关,接着又问,杨宪如何,刘伯温答,有宰相的才能,没有宰相的度量,因为朱元璋知道杨宪是刘伯温的人,接着又问汪广洋怎么样?朱元璋问此人,怀疑是刘伯温的人,刘伯温说此人浅薄,不可以,接着又问,胡维庸怎么样?刘伯温回答,胡维庸是一头小牛,将来一定会摆脱束缚!果然七年之后,胡维庸谋反,不得不佩服刘伯温的眼光!刘伯温自以为过关是,朱元璋问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我看宰相之位只有你刘伯温才能担任啊,这个问题危机四伏,一是看刘伯温的野心,二是看刘伯温是否顺从。哪知道刘伯温自以为过关放松之后回答错误说,我知道我可以,但是我这个人嫉恶如仇,皇上慢慢挑选吧!这不是将朱元璋的军吗,自居宰相之才不说,当朱元璋说出嫉恶如仇,谁是恶呢?朱元璋吗?刘伯温最后还加上最后挺狠的一句话,我看现在的这些人,都没有合适的!太狂妄了,刘伯温的意思岂不是说,在我刘伯温的眼里,你们什么都不是!于是,朱元璋和刘伯温的关系正式走向决裂,而胡维庸听到刘伯温的评价,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在以后的日子里,不遗余力的攻击刘伯温。

三,不知收敛。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能力,让人折服,其雄才大略与过人的眼光更是连康熙皇帝都是十分赞叹,但是朱元璋的水平和刘伯温就差远了,当时红巾军的领袖是韩林儿,陈友谅和张士诚联合对朱元璋下手,陈友谅攻打洪都,张士诚攻打韩林儿,因为韩林儿是名义上的领袖,现在就面临救和不救的问题,朱元璋要救,刘伯温不救,刘伯温说名声这个东西没什么用,如果救出来了,到时候还是一个麻烦,因为指挥权不可能给他,换不如就让张士诚给杀了,这样更好,省得我们自己动手,还会有麻烦!可以说刘伯温的建议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朱元璋不听,硬是救了出来,果然如刘伯温所料,救出来后,朱元璋感到很尴尬,无奈之下让其溺水淹死了,受到很多人的质疑。虽然说刘伯温的意见是正确的,但是表现出来的厚黑让朱元璋惊赞,这样的人,可以用但是一定要防,说不定有一天就这么对我,另外天资太高,不受用,就杀!我可以用,儿孙用不了,亦杀!这也是朱元璋屠杀功臣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伯温精准的预测能力,厚黑的程度一次次让朱元璋惊叹的同时,这样的人太厉害,也很危险,必要时可以除去,这样的人留在身边也是危险的!刘伯温的死,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天资太高,让朱元璋感到不放心,在胡维庸等人的陷害下,朱元璋就顺水推舟毒害了刘伯温,刘伯温死后140年,明朝又开始大力表彰刘伯温,称其为开国文臣第一,渡江策士无双,这种死后风光表彰的政治作秀不知道有什么用呢!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句话,清明节和情人节如此相像,都是一束花一堆吃的,前者是说人话给鬼听,后者是说鬼话给人听,你对我有用,天天是情人节你侬我侬,没用就是清明节,那就磨刀霍霍!

更多权谋智慧文章请关注权谋网官方微信公号:quanmouzhihui(权谋智慧)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