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幼儿与狗狗的相处之道
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标准是:一对夫妻两辆车,二个孩子一条狗。可见爱犬在家庭生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幼儿和狗狗在互动中,如何做到和谐共处?狗狗又是如何推动孩子个人的成长呢?我来说说美国家庭是怎么做的吧。
在国内,当一个家庭面临着新生命的到来时,往往面临宠物该送人还是该留下来的难题,人们有一种传统的观念,觉得狗和猫对孕妇不好,会带来弓行虫等细菌,甚至会想到要把养育多年的狗狗送人或寄养到别处。对于就要有小宝宝的美国家庭来说,“第一个宝宝”就是宠物狗,不仅不会扔掉狗狗,而且会做一些相应的准备工作,让爱犬更好的去学会接纳未来的宝宝。就像一家子需要为新生宝宝的到来做准备一样,宠物也需要提前准备。
如何调教狗狗来迎接和适应未来的“手足”,很多家庭的做法也是各有千秋,邻居Tim是个有多年经验的宠物医生,家里养着个大大的金毛,妻子Tina怀第一胎时,为了让狗慢慢适应,他会尽量把有宝宝味道的东西放在家里,比如有宝宝味道的衣服或者婴儿洗液,让狗狗熟悉婴儿身上的气味。狗是通过嗅觉和听觉来了解环境的,让爱犬嗅嗅婴儿房的气息,进而闻闻房里每件东西的气味,及早适应新的物件和所发出的声音,闻完后主人抚摸它,并提供好吃的作为奖励,让它把正面的感受与这些气味联系起来,几次下来消除了它的陌生感。
TIM做得最有意思的事,是从外面带了个玩具娃娃回来,在家时他和太太会时不时的把娃娃抱在怀里,让狗狗适应主人抱孩子的动作。有时她的太太会把娃娃放在婴儿床,宝宝摇床或换尿步台上,借此模拟一下给宝宝换衣、喂食、换尿布等的情景,目的是为了让狗狗适应这些新元素的出现,以后即便狗狗看见主人和宝宝在一起的画面,也不会感到无所适从,最大限度的降低狗狗的失落感,以便它平静的接受新生儿的出现。
为了让爱犬有机会接触幼儿,医生一家还时常邀请街区的小朋友来玩,让狗狗熟悉与小朋友相处的环境,这招对于认生的狗狗尤其有用。在孩子出生前,Tina还把洋娃娃放在宝宝手推车里,带着狗狗一起出去遛弯散步,尽管看上去有点傻乎乎的,但帮助主人与狗建立一种让彼此都舒服的步调,狗狗也能知道和宝宝一起出门时,主人对它的期望是什么。碰到认识的妈妈,会礼貌地询问否可以带着她的狗跟在后面,一方面让它适应所看到和听到的有关孩子的景象,另一方面观察狗狗对此的反应,趁此机会来训练自己的爱犬,如果狗狗看到宝宝的时候表现出烦躁,要给予轻柔的爱抚;如果出现跳跃等有攻击性的表现,要马上制止并给予惩罚;如果表现得很平静温和,要给予大大的鼓励。
宝宝一出生,很多家庭会把狗狗送到训犬学校上基本的服从训练课,专业的训犬师会训练狗狗如何适应宝宝的到来,很多这样的课是全家上的,教导主人训练和护理爱犬的常识,最重要的针对狗狗的一些行为做出必要的纠正,避免今后出现行为上的偏差。爱犬有了正面的成长,才可以快乐的与主人一家一起生活。
训犬师的任务是教狗狗如何尊重主人和宝宝的个人空间,训练的技巧很重要,这里面包含着某种暗示,需要借助手势来完成,比如让狗尝试着自己向后退,训练者要站在屋子前的门廊,说出“向后”指令后,伸出手来移步迎上去,狗狗会很自然的向后退,这时要适时给它奖励,用手拍拍它,或者奖励它一块小饼干。
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主人逐渐减少向前移的动作,到最后只需举起手表示“向后”这个指令,狗狗最终会主动学着向后退。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喂宝宝时,训练有素的狗狗可以学会安静的趴在一旁,让主人不受打扰的享受和宝宝的亲子时光。
其实这种尊重也同样适用于孩子对待狗狗身上,包括尊重狗狗自己的空间。一般宠物狗的行为是从小主人身上习得的,换句话说,孩子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这个世界! 例如在课上,训犬师会告诫孩子,不要爬进狗窝,因为那是它的私人空间。狗狗吃饭、睡觉、啃骨头或一心玩玩具的時候,不要离它们太近,否则的话,处于护食、护觉、护玩具的目的,会本能的采取自卫行为。记住如果狗狗被圈在它的领地之内,切记在栅栏外招惹它,更不要去引逗,包括引它跑来跑去,向栅栏内投掷树枝等激怒它的行为。
尊重和爱护狗狗也包括了解狗狗的身体语言,在采取自卫之前,狗狗会发出一些预警的信号,训犬师会帮助孩子识别这些信号,特别是当出现露出牙齿、大声咆哮的情况,这时该如何应对。
当学步儿开始走路并用手学着探索时,这时宠物与儿童的关系容易紧张。宠物杂志上建议,家长要及时教会宝宝正确触摸狗狗的方法,否则的话狗狗会做出一些防御性的动作来自卫。因为狗特害怕这个时期的小孩,特别是那些没和小孩子打过太多交道的狗。记得女儿还是1岁的小不点,正是蹒跚学步之时,对邻家的金毛可以说是无所畏惧,很喜欢抓它的毛或给个用力的拥抱,一次差点就去拉它的尾巴,为此她爸很早就给她一些机会教育,教的第一个小技巧就是 “温柔的手” 也就是当邻家的狗靠近时,她只需要轻轻抚摸它,爸爸张开女儿的手,示范她如何温柔的对待狗,而不是一看到它就想去抓它。还告诉她,狗狗的耳朵和尾巴都很敏感,不能用力拉,要不然会很疼的,告诉宝宝如何友善地对待其他不同的生命。
小孩子和狗狗一起长大,不仅是一种陪伴,也是一种学习。养狗狗就象是养孩子,同样需要行为上的约束,从狗狗到家的第一天开始,需要对它进行训练,除了把它送到课堂之外,很多美国父母会让孩子来做小帮手,配合大人完成训狗狗的工作,教导它不乱跳、乱叫和如何倾听,久而久之,狗狗很快能够理解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Tim 的女儿自小就和狗一起亲近,一起生活、一起睡觉。女儿耳濡目染,从小就学着爸爸教狗的方式,会用稚嫩的童音对狗狗说,“来,趴下”、“走过来”或是“不要动”,TIM会让女儿参与到适合她年龄的一些训狗的基本工作,稍大点了,还会教女儿如何牵着狗绳遛狗,在美国出门遛狗时,一定要给狗系上狗绳,他让孩子握着狗狗最喜欢的玩具,大约在齐腰的位置,然后和狗狗说“开始”,这时狗狗会一边注视着玩具一般跟着她走。
在遛狗的路上,爸爸会教孩子拿着个袋子,把狗狗的粪便装进去,这是养狗最基本的常识,教孩子如何处理这类的公共卫生问题,增长保护环境的意识,如此训练的狗狗也与她相处的更为融洽了。在约束爱犬行为的过程中,也是孩子自我成长的一部分,一方面强化和培养了孩子的自律,增长了注意力和耐心,让孩子拥有正面的性格。另一方面在训练中,小朋友透过与爱犬之间的对话,学会与生命相处,让孩子了解对生命的尊重,这也是很好的生命教育。
(内容来源于新浪博客天使爱美好)
欢迎关注“中国妈妈”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hongguomama2014),订阅更多精彩内容!每日更新,专业编辑团队为您送上最接地气儿的文章;在线咨询,与您互动交流,让您轻松做妈妈!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