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看沙俄(一)瓦良格,俄罗斯的海盗血统

.海上看沙俄一.

瓦良格,俄罗斯的海盗血统

梁二平文/图

我是从波罗的海东边的赫尔辛基乘火车进入俄罗斯的,如果从这个国家西边最大的城市彼得堡乘火车到东边的“小圣彼得堡”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要足足坐上一个星期。这就是昨天的沙俄给今天的俄罗斯留下的横欧亚,连接北美的巨大疆土——这无疑是个超级帝国。对于研究历史的人来说,质疑其领土的合法性,莫如研究其野性血统的由来,后者或更有意思。

俄罗斯人的野性血统是复杂的——它的风帆血统来自维京人;铁骑血统来自蒙古人;帝国血统来自东罗马拜占廷:这三种躁动的血脉混合成了扩张的野性,成就了俄罗斯的海陆帝国。

那就先从维京人对古罗斯的影响说起吧。

“瓦良格”就是“维京”

2012年9月,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服役。此舰的前身为前苏联报废航空母舰瓦良格号,看其俄文名“Варяг”,看不出什么;看其英文名“Varangian”,就可以拼出世人熟悉的名字“维京”。没错,“瓦良格”就是俄语里的“维京”。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在半岛东部的芬兰人那里被称为“罗斯人”,意为“北方人”;在东斯拉夫人(后来的乌克兰、俄罗斯)那里被称为“瓦良格人”,意为商人;维京人以海上掠夺和贸易为职业,精明强干,为东斯拉夫人所敬佩。前苏联将其航母命名瓦良格,表明他们承认其祖先与维京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8世纪末9世纪初,在今天俄罗斯和乌克兰境内出现了三个准国家组织:以基辅为中心的库雅巴、诺夫哥罗德地区的斯拉维亚和东部梁赞地区的阿尔塔尼亚。这几个部落经常发生冲突,征战不息。公元862年,应诺夫哥罗德贵族邀请,瓦良格人首领留里克率领维京武士到诺夫哥罗德平息了争端,并自封为这里的王公,由此开始了统治俄国长达700多年的留里克王朝。也就是说,古罗斯的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第二个是1613年至1917年执政的罗曼诺夫王朝)是由维京海盗开创。

留里克王朝于公元882年,驾着两端高启的海盗船沿水路南下征服基辅,并将统治中心由诺夫哥罗德迁至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大公国。此后,基辅罗斯的疆土不断扩大:版图东起喀尔巴阡山,西迄顿河,北起波罗的海南岸,南到黑海北岸。但是到了11世纪,被基辅罗斯征服的王公纷纷寻求独立,至12世纪时,随着各个公国获得独立,基辅大公国彻底解体。维京海盗影响的时代到此结束.

鞑靼西征拉开古罗斯公国序幕

接下来,又一支更为强悍的铁骑血脉融入到古罗斯血脉之中。这一次,也是北方民族的劫掠——蒙古鞑靼西征。

13世纪初,成吉思汗亲率蒙古鞑靼大军开始第一次西征,并征服中亚各国,越过高加索山后逼近罗斯。后来,成吉思汗的儿孙开始第二次西征,于1240年11月占领基辅。1243年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金帐汗国,定都萨莱。1480年,金帐汗国分裂为几个小汗国,国力日衰,从而结束了蒙古鞑靼人对罗斯长达240年的统治。1485年,莫斯科大公正式称“全罗斯”大公。

用当代的理论说,古代俄罗斯是一个典型的“后发国家”。1260年蒙古人建立元朝时,连莫斯科公国还没有诞生。1547年沙皇俄国成立时,中国已是大明王朝了。但这个比中国还农民的农奴国家,却在短短的二百年间,发展成一个陆上帝国和海洋强国。这两百年间,两位大帝——伊凡大帝和彼得大帝对俄罗斯的兴起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俄罗斯历代沙皇中,只有三个人被称为大帝,另一位是叶卡捷琳娜大帝)。

如果说彼得大帝的主场是彼得堡,那么伊凡一世至四世的主场就是莫斯科。

“红场”即农贸市场

在北欧旅行,我接连逛了几个国家的市政广场,斯德格尔摩的、奥斯陆的、哥德堡的、赫尔辛基的……这些市政广场无一例外地都在举办别具特色的美食节,四面八方的人聚在政府广场前摆摊烧烤高场叫卖,好像这里天然就是摆摊的地方……接下来逛的就是莫斯科的红场,这里也不例外,正搭大看台,举办著名的欧洲军乐节,世界各地的军旅乐队要在此吹吹打打一个星期。

没错这里是红场,当年世界革命的心脏。但当年的当年,莫斯科就是一个偏远的边寨,红场就是莫斯科的一个市场,它原名"托尔格",意为"集市"。此时的莫斯科和红场都寂寂无名。一直到1147年,苏兹达尔王公尤里·多尔戈鲁基在争夺基辅王位的战争中获胜,在这个叫莫斯科(“莫斯科”的本意是森林与草地的意思,莫斯科得名于穿越这里的莫斯科河)的边寨庆祝胜利。这是历史文献中第一次提及莫斯科这个地名。后来,人们把这一年作为莫斯科的诞生日,尤里王公也被看作是莫斯科的奠基人,其铜像立在莫斯科市政广场上。

"托尔格"改名为“红场”是1662年的事,但它与“红”没有什么关系,俄语中“红色”含有“美丽”之意,这个“美丽的市场”,后来叫成了“红场”。尽管这里在二十世纪成为了革命圣地,但广场的商业功能没有改变,1893年在广场北侧兴建的巴洛克风格的古姆商场,今天仍被称作世界最美的商场,并进入世界十大百货商店之列。

“克里姆林”没有宫

参观红场是不收费的,它没有围墙;但克里姆林宫则要收费,不交钱就进入不了红墙(它的历史本色是从泥木到白石到红墙的)之内。中国人都会按字面里解,这里是一座宫殿。其实,按我的俄语翻译讲“克里姆林”在俄语里的没有“宫”的意思,它的希腊语原意为“城堡”,也有一说,“克里姆”源自早期俄语,指一种高大的针叶树。我觉着两个说法结合起来刚好能对应它的历史。因为,尤里成为弗拉基米尔公国的大公后,曾在莫斯科用泥和木头搭建城堡。后来,这个寨子又无声无息了。

莫斯科再次被写入历史是蒙古人第二次西征。

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死去,三儿子窝阔台继任大汗。1235年窝阔台的五十万蒙古大军再度西征。不久攻陷基辅,扫荡莫斯科。这里有一点要讲清楚,此时的莫斯科连公国都不是,只是一个泥木搭建的集市寨子而已。

一直到13世纪末,莫斯科才从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中分裂出来,成为一个小公国,第一位王公是达尼尔·亚历山大罗维奇(1283~1303在位)。但我们找不到14世纪这个公国的版图,不仅莫斯科公国没有自己的版图,周边的几个大的公国也是如此。此时的亚洲西部都归了蒙古西征后建立的四个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伊儿汗国)。莫斯科公国,此时正对金帐汗国称臣纳贡。

成为神仙的伊凡们

中国历史上有400多位皇帝,没有一位封神,死了就葬在皇陵里;俄罗斯则完全不同,开国王公和帝王全葬在教堂里,有的与圣人比肩而立于圣像墙上,脑后绘有金色光环,成神封圣。在克里姆林教堂广场的圣母安息教堂,我就像拜神一样参拜了伊凡四世绘有光环的画像和他的皇座。

伊凡四世的伟业是由伊凡一世开创的。伊凡一世初掌莫斯科公国王印时(1325~1340在位),它还是一个给金帐汗国交税的藩属公国。由于金帐汗国来收税的蒙古官员被人刺杀,蒙古人只好请伊凡一世代金帐汗国向全罗斯各公国收税。伊凡一世利用蒙古人的“钱袋”,拉拢了教会,收买了蒙古人,还救济了老百姓,在一年后的1328年,即获得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封号。石头的克里姆林即是从这时开始兴建的,伊凡一世借助在克里姆林大兴教堂,把东正教罗斯教区总主教驻地从弗拉基米尔的基辅(今乌克兰首府,古罗斯的城市之母)迁到了莫斯科,使之成为王权与神权中心,同时,也为莫斯科东正教化打下了基础。

古罗斯与东正教是因婚姻而结缘的,这种结缘使后来的沙俄有了称帝的资本。

最初的那段婚姻发生在公元988年,拜占庭皇帝将安娜公主嫁给弗拉基米尔大公,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由此接受了传自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作为国教(东罗马帝国1054年转为信奉希腊东正教),罗斯人从此告别了多神教信仰,这一年被视为罗斯受洗元年。

有学者认为东正教给古罗斯带来了四个礼物:文字、绘画、音乐和建筑艺术。至少克里姆林的建筑与绘画能证明这一点,后来的俄文也是从东正教古斯拉夫语《圣经》中脱胎而来。当然,东正教对古罗斯最重要的是政治影响,通过统一全国信仰,巩固了古罗斯统一和中央集权。伊凡一世这个近于“迁都”的举措,使寂寂无名的莫斯科公国显示出统领古罗斯各公国的核心地位(后来,伊凡三世与拜占庭皇族的婚姻,则使他拥有了东罗马帝国继承者称帝的资本),统一和专制同时降临于莫斯科,令一国之君伊凡一世、二世、三世、四世的脚步直接决定了整个国家的走向……

图:伊凡一世借助在克里姆林大兴教堂,把东正教罗斯教区总主教驻地从弗拉基米尔的基辅迁到了莫斯科,使之成为了王权与神权中心。现在的克里姆林教堂广场上,仍挤着六七个教堂。红场是后来才涂红的,在古代它就是一个农贸市场。

图:红场至今还保留着它有商业功能,1893年建在红场的巴洛克风格的古姆商场,今天仍被称为世界最美的商场,并进入世界十大百货商店之列。

莫斯科建立公国时,已是一个大大的公国了,现存最早的1490年俄罗斯版图上,可以看到它那时的基本模样。图上可以看到拉丁语标注的亚速海“PalusMaeotis”。

举报
评论 1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