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爸爸的经验之谈:夜里如何应对宝宝的哭闹

哭闹是婴儿不舒服时唯一的表达方式。白天啼哭,大人面对的方式可以多种变化,也较容易执行。但若是大半夜哭闹,常常成为新手父母最为棘手的问题,一方面家长精神已经不佳,常无适当办法;另一方面婴儿哭声宏亮,一哭就惊天动地,常常惊醒左右邻舍,大家都不得安宁,无形之中也形成不少的压力。

我们的孩子,在最初第一个月回到家时,也有相同问题。尤其是老大,每天深夜睡觉前就是一场考验,不知道今天她到底会哭多久。每天好像都在进行无止尽的消耗战,看谁先倒下去。一开始我们也没什么经验,对于育儿知识也似懂非懂。我是尽量将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出来,试着看到底有没有效。

刚开始,我们也想象得很美好,以为父母各抱一个去睡,她们就可以甜甜蜜蜜一觉到天亮。但是试了一个晚上就知道完全失败,因为婴儿睡觉时会哼哼唉唉的,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以为发生什么事情了,就不断地起来查看,大人几乎整夜没睡。白天也因而昏昏沉沉,更无法让小孩在白天消散多余精力。

我们知道不能这样下去,大人睡眠不足,做各种事情就会力不从心,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也涣散。第一个月我们很难找到适当的方法,我们也因为这样,打破了一只玻璃奶瓶,也常常泡错奶(有人听到我们到现在三个半月只打破一只,觉得我们控制力已经算是不错了,多的是经常打破奶瓶的)。有时两个同时哭闹,也完全顾不得什么感染、控制问题,一瓶奶水第一个喝到剩三分之一,就拿给第二个喝,让她们哭闹稍稍停止之后,再去泡第二瓶,然后第二瓶也是两个小娃一起分享。

后来,我们选择让两个小娃睡在同一间房间,一个睡左边,一个睡右边。不过这个方法还是不佳,因为一个人大哭的时候,另一个会手抱住耳朵一直摇头,好像在说“怎么三更半夜还有人哭那么大声,怎么不停一停”。不死心的试了几天,发现她们是轮流哭的,好像有一只无行的接力棒,今天传到了谁,谁就要表现一下似的。最后,只好将她们分开为佳,妹妹睡在客厅沙发床,姊姊独自在房间中睡觉。

好不容易获得一、两天清闲,以为美好的日子就要来临。但事与愿违,姊姊对于独自一人留在房中睡觉,明显有极大的抗拒。每天入睡前又是一场奋战,状况不好的时候,哭上一个小时是经常有的事。这是很难预测的,也完全是运气,跟晚上的活动不一定有关系,有时哭个五分钟就自动睡着了,有时却要耗费很长一段时间。有时候是先给个面子,先乖乖睡个一个小时。一小时之后就起来做乱,这样的情状最为辛苦,做父亲的总要先打醒自己,才有办法起来处理是哪一个又哪根筋不对劲。

这确实是非常辛苦的过程,我自己也实验过多种方法,不是种种都有效用。个人觉得最无效的,就是完全安静的环境。姊姊的反应就是很好的例子,她独自一人在安静的小房间中睡觉,常常是哭的时候多。经常一进到这样的环境,过不了十分钟,肯定大哭一下当成响应。后来看到一本书——《让小baby不哭不闹的五大妙招》,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这样的情境,就跟把小孩推进柜子里关起来是一样的,她被关禁闭了,当然大哭。婴儿们睡眠的情境,并不需要完全的无声。若完全无声,过度寂静,在她们的感觉中,是荒凉而空荡的。对于这么小的孩子,觉得温暖安全的环境,应该是尽量模仿母亲子宫的状态。

此书提出十种模仿子宫环境的方法:1.搂抱;2.舞动;3.震动;4.包紧;5.白噪音或歌声;6.开车兜风;7.到户外走走;8.喂奶;9.奶嘴;10.摇晃。但并不是每种方法都能在三更半夜使用,我们不太可能大半夜开车出去兜风,也不适合深夜出去逛大街。虽然我曾经试过半夜两点推着婴儿车到大楼中庭闲晃,但大家都在睡觉了,灯也都关了,要在灯光昏暗的地方行走,确实不太方便。

目前个人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包巾包紧、吸奶嘴与陪伴(这是我自己加上去的),白噪音当成后一道防线。我的两个小娃现在用前三个方式,大约十分钟就可以安静下来,她们并不一定可以马上睡着,但是可以逐渐找到自我安抚、自得其乐的方法,如踢踢脚、转转头。能平静下来,对父母而言已经是最大的安慰。包巾的包法有很多种,我自己是采取最简单的,拿一块正方形的纱布浴巾,放成菱形状,接着将小孩放下,下边的角往上折盖住脚、手与身体。左边的角往右折,尽量塞到小孩的身体后面。最后将右边的角往左折,也尽量塞到身体背后。这样做的好处是快速、方便、安全,不用太复杂的学习,大人很快就能上手。对于小孩而言,这样地包覆方式,并不会很紧,她只要反复晃动身体,最后就可以自己挣脱。挣脱也没关系,那时候也累了,就会自动睡着。虽然有的时候孩子挣脱之后会大哭,但次数来讲还算少,还在我这个父亲可以忍受的范围。

吸奶嘴是启动自我安抚的方式之一。有一些家长基于种种理由而禁止小孩吸奶嘴,如会养成坏习惯、过度依赖、乳头混淆等,但有时这些都过度担忧了,大部分的小孩都可以顺利戒除奶嘴。婴儿是会逐渐长大的,等到她们慢慢变大,她们自动会找到其他安抚方法。像我的孩子现在三个半月,已经逐渐在尝试吸自己的手指,她们两个有时吸到啧啧作响,忘我极了,我还以为吃到什么销魂的东西。

陪伴这件事与包巾包紧、吸奶嘴是共同出现的。我包完两个小娃之后,会坐在她们中间等待一段时间。在陪伴这段期间,并不会做其他事情,单纯的坐在那边,等她们逐步安静下来。这么做的理由,只是增加她们的亲密感,让她们知道,父母随时都在身边,与搂抱的效果相似。这个时间并不长,大约三到五分钟,我就会离开,她们也可以慢慢进入梦乡。

白噪音我较少使用,是因为这个方法就大人而言其实是很吵的。所谓的白噪音是指无意义的声音,如吹风机、吸尘器等机器运转声音。这些声音与小孩在子宫中听到母亲血管中血流的声音很相似,因此婴孩听到这样的声音会觉得安稳而睡着。但个人认为不适合直接使用这些工具,因为不管是吹风机还是吸尘器,运转一段时间都会发热,太靠近小孩会有过烫疑虑。假如真的要运用这个方法,最好是用录音方式。我为了录下这些声音,还特地跑了一趟医院将自己的录音笔找出来,在白天尝试录下二十分钟的时间。使用白噪音时,记得音量要够大,要能压过婴儿的哭声才行,孩子才会停下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如此的效果也还不错,但必须学会忍耐的是大人,大家想象一下马达运转的声音,这并不是多悦耳的声响。另外,使用此法必须注意的是,音量要逐步减低。当小孩已经慢慢停止哭闹,其实就不用这么大的白噪音来吸引婴儿,要慢慢转低音量。若当时是大半夜,累得就会是大人,你可能每十分钟,就要调小音量一次。

网络上流传很多方法对付哭闹,其中一种是百岁医师教的,就是让婴儿哭一段时间,自然会停止。这其实是行为理论的应用,一个行为若得不到反应,会自动削弱(extinction)。这种方法不是说不好,但是家长要很有耐心,你要等得够久,哭声才会停止。之前姊姊与妹妹同睡一房的时候,我也曾试过此法,但我个人实在狠不下心来让小孩一直在那边大哭,婴儿的哭声是会让父母肝肠寸断的。我将这种方法改良,改成三分钟就进去看一次,但是进去之后对小孩的回应变少,之后就离开。就这样反复了三十分钟,小孩的哭闹才停止。但是,事情总是出人意料,妹妹在旁边听了半小时之后,换她不高兴了,开始大哭了起来,接着只好继续跟妹妹奋斗下去。这是双胞胎家庭最大的困难点,每天半夜一直这样练功下去也不是办法,只好不断找寻其他更佳的解决方法。

如果在深夜,一个父亲必须解决婴儿的哭闹,以上就是我养育两个小娃三个半月,实验过后的心得。

文章转自网络

========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一窝熊崽微信公众号:mama-style。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