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民俗大家:讲讲过年的那些礼儿
文/千龙网记者 张彬
过年贴福字为何不能倒贴?给人拜年拳头又该怎么抱?压岁钱该给老人,给孩子的另有一说,这些您年节习俗中的“礼”您都了解吗?除夕临近,千龙网记者专访著名民俗专家王作楫老先生给咱讲讲过年的那些礼儿。
过年风俗哪些万万错不得?
福字别倒贴。“福倒了”就是“福到了”?有段时间的春节,不少人家大门上的福字都会倒着贴,一问其意,说是“到”与“倒”同音,福字倒过来贴能取“福到了”之意。殊不知,虽是同音,可这一句却取义截然相反。
“福倒了”就是“福到了”源于一个典故,话说清朝皇宫中一个小太监因为不识字,错把福字倒着就贴在了门上,正赶上慈禧经过一见大怒,立刻命人把字正过来,还要把小太监问斩。
李莲英一见太后动怒了,立刻跪下说好话,“老佛爷您看,这福字倒了就是福已经到了咱宫里来了。”慈禧一听,这才转怒为喜,免了小太监的死罪,但仍嘱咐李莲英把福字正过来。
为何就因福字贴倒了,慈禧太后就要砍人?王作楫老先生解释说,福字是文字符号,它右半部分的“一、口、田”分别表达有房(一寓意房梁)、有人丁、有田地(指有买卖、有收入),如果把福字倒过来,那房子就到了田地的下面,就成了阴宅,寓意就大大的不详了。
那么福字贴哪儿都不能倒吗?还真不是,“水缸和垃圾桶两处的福字就该倒贴。”王老说,垃圾桶是把不好的东西倒掉,水缸里的水终究是要倒出来使用,所以两下都倒,意思就又归正了。
抱拳左抱右。除了贴福不能错,过年见人都要拜年,如何抱拳同样错不得。左手抱右手,大拇哥该平行贴着放。您要是把左右手搞混了,可就不是说“给您拜年了”,而是换句话“给您报个信,我爸爸走了”那成了报丧。
腊八蒜自己泡。“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去讲究腊八要泡“腊八蒜”那是因为商家在那一天要结算一年的账。王作楫老先生提醒,“腊八蒜”最好自己泡,买或者吃别人送的就是要别人算计你。
春联过了十五就要揭。过年家家少不了贴挂吉祥饰物,福字、春联等,可您知道吗?春联可是过了正月十五就要揭下的。王老说,过去过了十五若是谁家还贴着春联,就是节还没过完的意思,那谁到他家做客,都得继续像年里一样好吃好喝待着。
所以今年正月十五一过,记得揭您家的春联,不要一贴过一年。当然其他的吉祥饰物,比如福字等都没有此讲究。
铜钱饺子包五不包仨。过年除了吉祥饰物,吉祥食物也不能少,年夜饭后包饺子吃饺子也是习俗之一,为了讨好意头,过去通常会在饺子里包上铜钱,现在也有人家会包硬币,可包几个有硬币的饺子您造吗?
三个?那可不行,“三”同“散”好意头没取着,反而把财都散了。王老介绍说,包五个为宜,取“捂财”之意。
压岁钱、压祟钱有啥不一样?
过年时给压岁钱压岁钱也是一种礼俗。按传统礼仪,在除夕接神祭祖后,孩子们要给长辈磕头拜年,相互说些吉祥话,长辈照例要给小辈们压岁钱。
王老所著的《中华传统民俗礼仪》一书中提到,压岁钱出自唐代生子赐银之礼。《资治通鉴》卷二十六记载,杨贵妃收安禄山为养子时,“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
唐代王建《宫词》中也有描写:“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洗儿钱是长辈给新生儿镇邪、去魔、免灾的护身符和保护神,这种源自宫廷的官俗礼仪,传到民间之后,逐渐演变成了过年时长辈给孩子压岁钱的民俗礼仪。
王作楫老先生说,其实给孩子的应该叫“压祟钱”,真正的“压岁钱”应该是成年子女给老人的。意在压住老人的岁数,愿他们永远健康长寿。这也是儿女在过年时表达的一种孝道礼仪。
给老人的压岁钱多少没有约束,但要以元为单位,切忌出现几元几角。因为“角”同“脚”,不好说过年给老人压岁钱,再给老人几脚。
王老说,我们马上要迎接的羊年比较特别,是“敬重之羊”,每六十年才轮一次,有注重孝道之意。所以从马上要到来的这个春节开始,您是不是也该给家里的老人准备一个红包,以表自己的孝道呢。
过年串门 吃饭送礼都有讲儿?
过年走亲访友,少不了的是吃饭送礼,这两样同样有讲究。过年拜访有老人的家,可送烟、酒、茶、水果,但切记水果中一定不要有梨。
另外,礼送多少也蕴含着中国的吉祥数字文化。比如礼可只送一样,比如茶,但一定要是两桶,取双数;如果您烟酒茶几种礼品都备了,记住这要是单数。
王老讲,这是由于中国传统习俗中单为阴、双为阳,讲究“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祝寿等也等同此理,笼统的说是过单数(生日)不过双数(生日)。
过年吃饭同样有“礼”。比如除夕当晚的那段年夜饭,大多是12道菜,讲究“四平八稳”,除了4道凉菜,还有鸡鸭鱼肉,但切记不要有虾。过去有说,吃了虾,就怕第二年全瞎,也怕像虾一样,一年都直不起腰来。
不论家宴还是宴客,餐具的拜访都是餐饮礼仪的重要一环,人们常说:“筷不离沿。”顾名思义,是说筷子不能摆出桌沿,一头悬空,这样不仅容易使筷子被碰飞,不安全,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此外,筷子的摆放还要注意两头齐,不能一长一短,会被误解为“三长两短”同样是对客人的不礼貌。王老先生说,过去有人来你家做客,若是摆了这样的筷子,客人会拒吃这顿饭。
过年吃饭自然少不了喝酒,有酒一般就会有下酒王牌花生米,王老说这吃花生米可也有“礼”讲。最忌一动筷就连吃六七口,像鸡哆米,是对同席人的不敬,爱吃您可以用勺盛到自己的盘里吃。
上述这些礼仪,只是中国传统年俗礼仪中少少的一部分,这些民间习俗虽然是一种不成文的礼规,却一直从明代延续至今,人们都在自觉地遵守它。这其中又属北京的年俗礼仪与别处只有民俗的情况不同,不少与宫廷礼仪相容,存在“官俗民承、民俗官用”的情况,所以是官俗与民俗结合的礼仪。过去都说北京人讲礼,如今也该与时俱进,不论您是否是北京人,只要身在帝都,是不是就该多知道点咱的礼仪,多讲些礼。
专家简介
王作楫,著名民俗专家。1939年3月出生于北京,自1956年6月起,跟随“北京通”今受申先生学习京味儿民俗文化。那年担任北京电视台民俗类节目的专家。现任北京市门头沟区文联主席、北京民协民俗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老舍茶馆民俗顾问、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民俗顾问等。 主要著作有《说年道节》《传统礼仪民俗万年历》等。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