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办医别急功近利

魏永祥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

陈方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
“十二五”期间,朝阳区将与知名医院联合新建4所三级医院,分别落户望京、常营、东坝、垡头等区域,其中,位于东坝的安贞国际医院是北京市拟规划的第四使馆区和东坝商贸区所在地,面积与安贞医院本部相当。根据北京市去年10月份发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允许公立医院以特许经营的方式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获悉,安贞国际医院将作为北京市特许经营办医试点,目前安贞医院已经开始进入与出资方的谈判阶段。
谈国际医院
体制内的问题体制外可有所突破
新京报:对于安贞国际医院,是如何定位的?是否如其名般走“高大上”路线?
魏永祥:为符合东坝地区商贸中心、第四使馆区的定位,在配套设施方面,应该有一家有特色的医院,既辐射周边居民,同时可服务外籍、商务人士等。另一方面,安贞医院现有空间确实不足,尽管1500张床的使用率近年一直高于100%,看病难依然突出。我们也在考虑,能否引导涉外、有商业保险的患者向外走一走。未来安贞医院本部服务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国际医院在辐射周边患者的同时,主要服务商保客户。
陈方:东坝地区目前并没有一家大型综合医院,附近居民对综合性医院的需求也就突显出来。规划中的第四使馆区和东坝商贸区建设,也使得国际医院除了满足周边居民的就医需求外,还要满足周边使领馆、外企等涉外就医服务,我们认为,社会资本办医是满足诸多需求的可行之路。
我们将国际医院定位于具有安贞品牌、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心血管疾病为主的非营利性综合医院,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也致力于与国际医疗接轨,吸引国际一流专家在国际医院的平台上施展所长,患者也可以基于在此平台享受国际一流专家、一流医院的服务。
公立医院在体制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体制外可以有所突破,举个例子,体制内存在一些价格不合理的问题,床位24元/天,24小时特护25元/天,而护工一天的护理费为280元,是我们专业人员的十余倍。在体制外,为涉外、商保患者的服务,价格可以相应地调整。国际医院会更加灵活,满足多种不同的看病需求,细分市场,院方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相同,标准有别。
新京报:如何吸引医生,尤其是安贞医院之外的医生到国际医院执业?
陈方:目前国际医院的医疗质量是由安贞医院保障,对于什么样的医生可以在此多点执业、医院需要多少医生等,新医院既不能像一些公立医院,造成对人才的浪费,也不能让(国际)医院缺医生。
国际医院有很大的灵活性,医院会根据营业后的患者情况匹配医生,但一些基本的医护人员,仍要靠国际医院自己培养。开业后有多少患者会来?800张床位是否需立即全部投入使用?这都要视需求而定。
魏永祥:无论是平台优势还是收入因素,我相信国际医院对专家是有吸引力的。
谈特许经营 急功近利的资方我们不愿合作
新京报:医院如何选择合作资方?有什么标准?
魏永祥:我们希望跟国有大型资本合作,急功近利的资方我们不愿合作,坦白地说,已经有很多社会资本机构找上门来,但资本投资医院和投资其他行业不一样,一方面要追求回报,一方面更重要的也是在做善事,应该考虑到短期内不会营利,估计要10年才能回本。
陈方:我们坚持办非营利性医院,是医疗服务的性质决定的。在我看来,社会资本投资办医,短期内就不要考虑赚钱的事,如果投资方坚持快速收回成本,甚至营利,恐怕也没法跟我们合作。所以希望让优质资本资源进入,这是我们的门槛儿,只有优质资本进入,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不赚钱,如果能够撬动周边产业链,如耗材、自费药房、物流等,这些是可以营利的。
新京报:在与资方的谈判中,双方最主要的分歧在哪?
陈方:从目前的双方谈判进程来看,最主要的问题仍是资本的逐利性,这不可避免,国有资产也面临保值增值问题,投资医院同样讲求回报,投资回报时间和医院公益性之间的权衡是双方分歧比较明显的。
新京报:如何规避或缓解资本的逐利性?
魏永祥:我们都是专家出身的管理人员,做医院运营、管理是没问题的,做专业更是行家里手,但涉及资本运作、融资,确实不是我们的强项。因此,在国际医院的管理中,我们不求所有权,但要运营权和经营权。我们不出资,也不想做董事长,只出品牌、管理、技术、服务和SOP(标准操作流程)。资本都是要求回报的,何时收回成本、达到平衡、实现营利,这对医院也是一种促进,让品牌的含金量更高。在特许经营模式下,医院按照项目、标准进行收费,这在某种意义上也缓和了资本的趋利性。
谈模式 安贞医院要争取管理权和决策权
新京报:双方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
陈方:安贞医院以人才、品牌、技术注入国际医院,国际医院则以特许经营收入回报安贞医院,我们不强调任何股权,但要争取管理权和决策权,希望对于任何重大决策,安贞管理团队拥有一票否决权。
新京报:一票否决权跟资方沟通过吗?
陈方:对方口头上已经答应了,现在双方正在起草合作协议。
新京报:作为收回成本的一种方式,你提到,资方在医疗服务的上下游产业链上开展的服务,如体检、康复等,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安贞医院的品牌?
陈方:跟安贞医院相关的医疗服务,可以使用安贞医院的品牌,但只要涉及品牌使用,包括在医疗服务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其他服务,可以为股东带来收益的,仍需要再次取得授权。
新京报: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国际医院会涉及康复、体检等上下游产业链?这会不会把安贞医院的患者都吸引到国际医院去?
魏永祥:我们会考虑做康复,医疗现状可以解读为车卖出去了,没有4S店,无处保养。健康管理、慢病、体检都将是国际医院未来要开展的。这不是与安贞医院抢病人,而是差异化发展。安贞医院本部以后主要解决疑、难、险、重、急的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国际医院更加突出人文性。待时机成熟,国际医院的模式完全可以复制,特许经营在其他省会城市同样可以开展。
我们会考虑做康复,是因为医疗现状如同车卖出去了,没有4S店,无处保养。健康管理、慢病、体检都将是国际医院未来要开展的,这不是与安贞医院抢病人,而是差异化发展。——魏永祥
社会资本投资办非营利性医院,短期内就不要考虑赚钱的事,如果投资方坚持快速收回成本,甚至营利,恐怕也没法跟我们合作。——陈方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