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司机舆论漩涡中,自恰不如自省

成都女司机别车被男司机暴打事件,连日来占据各大网站头条,从最开始的文明开车大讨论迅速异化为对女司机的人身攻击。两辆车的车牌号曝光、几十条开房记录被曝光、生活照和艳照也被网友们铺天盖地转发,当女司机父亲表示要诉诸法律时,关于其背景的人肉搜索又轰轰烈烈展开了。(5月7日金陵晚报)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到了淫,经学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同样的,不同类型的人对于“突发事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甚至都不同于“横看成岭侧成峰”。

“变道卢姓女司机被打”事件持续发酵,相关人物深陷舆论漩涡。公众先是无情谴责打人男子“路怒症”爆发,随着诸多细节的披露,舆论急转直下,更多的人开始抨击“路霸”,质疑女司机心狠手辣,是名副其实的“马路杀手”。舆论翻转得太快,快到几乎可以刷新一个人的观念,却也太慢,不足以脱胎换骨——暴戾依然充斥在舆论气场内。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中国从来不缺乏“侠义”情怀,“侠客”也是“侠道”的忠实践行者,倾向于为了“正义”去审判涉事人。这其中也不乏“键盘侠”,裹挟着以往自己遭遇“马路杀手”的愤懑,一心一意的张扬“复仇主义”,不破“路霸”终不还。

双方的论战仍在持续。网友挖出女司机以往的陋习——她的车一年违章16次,在2011年,就有车主发现该车天窗有小孩探出头,并随意向他人车窗内扔纸巾的行为。甚至更有人窥见女司机80多次开房记录。所有的一切,为讨伐卢姓女司机增加了筹码。

正当媒体谴责网友侵犯女司机隐私权并妖魔化她的时候,女司机做出了“最优解”,声称没有“故意别车”,关于“抛物事件”并不属实。随后,卢母更是抛出“大杀器”:女儿“别车是因为赶着做慈善”,卢父声援称“有水军故意引导网络舆论”。显然,对于女方的自恰,网友并不买账,纷纷斥以“强词夺理”,并质疑其逻辑合理性“为了做慈善就可以别车?群众的眼睛就不雪亮吗?”

到这里,一切都争论不休,逐渐走向定式:一边在不停地证实,一边在不停地证伪。“立破”交织。双方都极力维护自己的合理性。在争强斗狠的同时,却也疲于“制敌”,僵持不下。卢姓女司机捉襟见肘,不停地“打地鼠”,给自己挖过的坑“做注”,招致了更多更大的“槽点”。网友纳履决踵,渲染暴力的同时,更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双方都在“自恰”,并引导事情向着自己期许的方向发展。但是,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争论中,正义和真理也不一定永远得到公平的裁判。

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自省不是自卑的表现,更不是心虚的外延,而是一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品质。相对于自恰的无谓饶舌,不妨去自省,退一步,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间。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