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她是“跑男”背后的女超人

2015417日,《奔跑吧兄弟》第二季开播。中国电视观众苦等三个月,终于再次迎来“跑男七只”欢乐聚首。让众明星放下形象全力逗哏、女神秒变女汉子,超过4%的收视率、中国综艺史上的收视奇迹!荧幕背后,这支首屈一指的全国户外真人秀团队是如何炼成的?听说他们有个像超人一样的女老板。

周冬梅的职场生涯,一条线就可以画出来——1986年进浙江台,29年后还在。

拍摄那天,大堂转景的时候,她悄悄跟我们说:“刚才过去那个是我中学同学,没敢打招呼,怕人家认不出我。” 素着一张脸、一进门就直言从没想到有一天会接受《时尚芭莎》采访,说话随和自然的周冬梅,就像是来开家长会的妈妈,没有一点儿想象中体制内女高层的压迫感。那股想到什么说什么,问什么答什么的劲头,更是像杯清水,令满屋子的人舒服自在。

这是51岁的周冬梅,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主任,《奔跑吧兄弟》总统筹。

2014年4月,周冬梅带着团队数次赴韩,在一场激烈的“卫视争夺赛”中拿下了SBS“Running Man”的中方合作权。此后,3个月内7名当红艺人近40天拍摄档期、每天四五个场景18小时以上的拍摄、上百个机位近300人的拍摄团队,以30亿次网络点播量、150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4%+收视率、连续14周拿下周五档综艺霸主地位,《奔跑吧兄弟》第一季,造就了中国综艺史上的“现象级”。

2015年4月,《奔跑吧兄弟》第二季开播,随着黄晓明、范冰冰等一众国内一线明星的加入,“跑男”高开高走,继续逗哏,再次为全民笑出腹肌贡献力量。早已凭籍综艺晋身第一阵营的浙江卫视“中国蓝”,成为这场狂奔风暴的最大赢家,而随着这场风暴“进了趟炼狱”的周冬梅,则在“知天命”的年纪,开启了一扇从未想象过的新通道。

天上掉馅饼这事永远砸不到我身上

跑男第二季原定有三期要在成都完成拍摄,结果刚拍了第一期,就因为安保压力不得不停工。两百多人连机票都没有,好多导演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但必须立即撤离。一名女导演在现场一边奔跑一边哭,还有个女孩发着高烧,同事问她“什么时候能好”,她反问“什么时候开工”,得知期限是一天,病着的人当即答复“一天我就能好”……连夜撤回的周冬梅一通通电话打出去,飞机落地,跑男团队半夜跑到西溪湿地勘景——这样的事情,隔三差五就要发生。艺人的档期是固定的,拍摄时间又很长,而为了保持艺人情绪的连贯性,必须一气呵成。“跪着哭”、“立即完成”、“马上反应”早已经成为整个工作组的常态,所有人都很拼,周冬梅自己首当其冲。

“为什么Running Man在韩国火了那么多年都没有引进?制作强度太大了,两百多号人,每天四五个场景,光是转场时的车辆调度就很让人头疼。真人秀节目是无法预设的,什么样的状况都有可能发生,特别考验团队的应急能力。如何调整气氛、必要的时候怎么调动艺人情绪,都是功底。”最初的时候,除了现场执行,周冬梅几乎跟进拍摄的每一个环节,平均下来,一天睡眠不足三个小时,经常忙到不记得车停在哪里。

出生在冬天的周冬梅,坦言自己是个典型的摩羯座:“没有安全感,永远都要很拼很拼。从来没有轻轻松松坐收渔利的时候,收获的每样成就都必须得付出十二分努力。”所以尽管已经走到不需要这么辛苦的年纪和位置,她仍旧不敢松懈:“这个年纪,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这样的机会。把一件事从无到有做出来,经历全过程,是一种福气。虽然和三十多岁比起来,自己的状态没有那么好,但是往未来的生命看,与更年长的自己比较,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

这个“过把瘾的机会”,不仅丰富了周冬梅的整个职业生涯、进一步历练了本事,也从最基本的工作机制上,为她带来新的启发。

中韩两国合作节目,在国内电视圈不是第一次。很少有团队不吵架、不闹翻的。《Running Man》韩方总导演曹PD,在团队中说一不二,是SBS社长都要敬三分的王牌制作人。既有才华,也有脾气,起初并不怎么瞧得上浙江卫视团队。岁月的积累使周冬梅明白“学本事就要低调”,骨子里的性格修养又使她相信“与人相处最重要是真诚”,秉着这两个原则,中方团队一直谦虚、礼让,终究以快速的学习能力、临危不惧的应急反应、贴合本土需求的创意才华,换来两个团队的互敬,也使得曹PD无数次竖起大拇指。

除了以理性的智慧处理两个团队的关系,周冬梅着意观察韩方团队的工作模式。

“韩国团队的工作方式非常科学,分工明确、细致。每个岗位的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很深、很精,比如一个道具导演,同时会具备对色彩的触感、会懂针线活、会快速搭配和调集不同资源,这在中国是不容易的。”

“他们的架构式管理也很强,在中国,管理这么大的团队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曹PD在现场就可以很悠闲地喝喝咖啡晃晃悠悠,只要调动一下艺人情绪就好了。因为他下面有分工明确的ABCD导演,有什么事情只要对应问责,根本不用处处费心。开策划会也是这样,中方是一群人头脑风暴,每个人说很多、谈很久,疲惫不堪。韩方就是三五个人,每个人从自己的领域里贡献寥寥几句,根本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这源于他们长期以来对专业的培养和重视,每个人都是根基深厚的。”

拼搏、务实与执行力并聚,有了这些发现后,浙江卫视专门设立了“编剧”这一岗位,专人专事。这也是中国综艺史上的先例,早前只有编导,同时扮演编剧和导演两个角色。

在晋升制度上,周冬梅也在进行着另一个角度的思考:“传统的晋升方式主要体现在职位上,一个人如果新闻节目做得好,当综艺节目出现的缺口时,就会把这个人升一级去做综艺。综艺如果刚好也做得不错,就升为制片人,再到总制片人、主任助理……让一个人离开自己擅长的业务去做管理,会不会是对个人才华的一种抹杀?”体制内的周冬梅,开始站到体制外,以更客观的角度审视一些约定成俗的规则。

这份无须扬鞭自奋蹄的驱动力,正是来自于周冬梅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我从不相信天上掉馅饼这种事情会落到自己身上,但同时心里对事物的标准又很高,期待着美好的结果,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自己去争取,凡事做在前头,凡事多做一步。

真诚与善良就是最有力的柔软

跑男七只,个个特色鲜明。挑选艺人阶段,周冬梅和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各具代表性的七位,是从一百多个候选人中平衡比较而出。团队起初担心中国艺人不能像韩国艺人那么投入,跟邓超工作室聊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对方说:邓超只会担心你们不够投入。

邓超凡事都追求完美,对自己以及合作团队的要求都非常严苛。为了说服邓超,周冬梅让艺统组专门为他精心制作了PPT,把这个节目的风格气质、品质保障,以及有可能给他个人演艺生涯带来的突破一一作了说明,使得极其珍视自己羽毛的邓超放了心。

“女人的美有两种,一类是有锋芒、有侵略性的,男人会喜欢但女人可能不喜欢;还有一种美是男女通吃的,像邻家女孩。”这是团队最终选择Angelababy的重要原因。

同为女人,这两种,周冬梅都不是。她不强硬,不会给人扑面而来的压迫感与防御心,但也不是擅用女性柔情去处事的那一类。都知道她的工作是要和三教九流打交道,怎么hold住复杂的人际关系?情商特别高,很懂得每个人需要什么,会用别人很容易接受的方式提出要求?非常懂得交换,拿了别人的A,会还回B?很柔情,懂得用女性魅力换取对方怜惜主动伸出援手?非常强势,会以身份压人,别人不敢不帮忙?城府很深,抓得住对方把柄,让人不得不屈从……都不是。

她不是个很会花言巧语的人,也没有说一半留一半让人自己琢磨的巧劲儿。非常理直气壮。就是半夜一个电话告诉别人自己紧急需要一个场地,既不以“亲爱的,不好意思打扰你休息了”开头,也不拿“忙完了请你喝茶”结尾的那种架势。但不是命令或者理所当然,她只是理直气壮地暴露自己的处境,毫不迂回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别人就没有办法不帮忙,更不会想着要回报。也许是因为她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能帮就帮,不讲条件,不图回报。也是多年积攒的人品让人信任,所以她说“做人是一辈子的事,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形象”。更是因为她永远都是一副打了鸡血的样子,从来都冲在前头,冲了一辈子,别人不得不佩服,无法不心疼。

体制内浸淫了近三十年的周冬梅居然是个“去厚黑学者”,她的经验分享里,找不到尔虞我诈、明哲保身之类的技巧。自称没有害人之心,甚至防人之心都没有。以诚待人,以心换心,相信什么,就得到了什么。一旁的工作人员说:“周老师工作上要求很严格,有时候会发脾气。但是发过脾气之后又会觉得不好意思,会对人很好。”所以她爱团队,团队也爱她。

跑男项目中,周冬梅定义自己的角色是“粘合剂、润滑剂、催化剂”,她要做的就是把所有人的潜力激发出来。“我们团队的人都是很拼很拼的,少了哪一个都不会有跑男今天的精彩,让我一个人出来戴小红花,挺不好意思的。”周冬梅很有一种正规军的团队荣誉感,浙江卫视大平台的29年,最让她自豪的并不是做了多少节目、跨了几个部门,而是培养出一批有能耐有担当的电视人。

“外面的人把自己的人挖走了,是很心痛的。一个岗位的培养通常需要很多人的辅助,历练很多事情才能独立出来。但有时候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人,却被外面的民营公司很轻松地就挖走了。”说到这个,周冬梅几欲泪下,闪现出体制内少见的团队情怀。对于这些年来已经深入彼此骨血的平台,她也满怀深情:“我是个念旧的人,喜欢和熟悉的人一直走下去。浙江卫视有那么多优质精英可以脑力激荡、互相学习,大平台大投入带给人的历练机会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打造的是电视圈的特种部队,在体制内办成体制外办不到的事情。”

始终拥有热情与正能量的周冬梅,纵使不打扮不化妆不着意靠女性魅力致胜,却以她的善良与真诚构成了另一种吸引力,一股奇妙而有力的柔软。

给时间一点耐心,莫惧山高水远

1986年,周冬梅初进浙江台,被分到新闻部做编辑, 每天编别人的新闻稿让她觉得缺乏挑战,坚决要求去做一线记者。那是周冬梅的职业生涯中少有的主动,她如愿成为当时唯一的女记者。

“幸运的是遇见一个好搭档”,从沿海地区闹盐荒这个社会现象入手,周冬梅与彼时同为记者的搭档施泉明(现浙江广电集团副总编辑)一起跑到岱山盐区待了一个多星期,住在简陋的小旅馆,每天起早摸黑去盐田和盐民家中采访,没做任何防晒措施的两个年轻人最终被晒得黑黢黢,却因为心无旁骛,采访做的非常扎实。一般人写新闻稿都是套话,中文系出身的这两位却从画面、解说词到谋篇布局都花了大量心思,最终拿下88年全国电视新闻特等奖,破了该奖一贯由央视领取的例。当年亦师亦友一起下盐田的施泉明,如今已升任浙江广电集团副总编辑。

职业生涯初期的辉煌给了周冬梅两个体会:“一是在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如果有福气碰到对你要求严格的老师,要用勇气冲破压力成长自己,如果没有这样的幸运,要想办法为自己寻找这样的搭档;二是功到自然成,人要想做出成绩,就必须对自己狠一点。

第一个十年,周冬梅从记者到编导,逐渐成为业务骨干。因为每次节目改版或者推出新节目,都由她来试水,“周首义”的外号应运而生。

1995年,国内开始施行双休制,浙江卫视推出“周末版”,周冬梅与7人小团队开始了“创业”之旅。一直抱有新闻理想的她抓住机会,创办了当时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评论类栏目《观点》(后改为《背景》)。摩羯座的吃苦耐劳在这十年得到了爆发式体现。

长达十几页的采访场记反反复复地看,一遍遍地改,“人少活重自我要求高”。往往忙完已经是凌晨两点,披星戴月赶回筒子楼里的家,六点钟又要起来给孩子做早饭、送幼儿园!这样的忙碌下,还去浙大读了法学专业的研究生,九百多页的教材生生啃下去——只是因为要做调查类的报道,自己懂法律很重要。

从制片人到总制片人再到主任助理,第二个十年,周冬梅的业务能力、团队管理能力都得到极大锤炼,被她称为提升最快的十年,也是周冬梅的团队架构形成雏形的十年,当年被她的场记手改稿磨成识字高手的记者们如今全部成为浙江卫视的中坚力量!“团队的培养是我工作的牛鼻子,收视率是一时的,团队才是你给频道创造的最宝贵财富。”即使到今天,跑男取得了如此佳绩的当下,她仍认为团队建设重于一切。

2004年,升任节目中心副主任,一直奔跑的周冬梅迎来了事业上的新挑战。伴随集团“新闻立台、综艺强台”的策略,一向以思想深度、逻辑能力见长,以声张正义、改变人物命运为成就感的她,忽然要要和娱乐明星打交道、去做唱歌跳舞的节目,这令她深感迷惑,找不到存在感和着力点。最终,带着无法磨灭的新闻烙印,周冬梅找到了自己的发力点,她将人文情怀带入综艺节目,做故事、强调时代热点痛点贴近性,关注人物命运、传递正能量。创办了《爱情连连看》、《婚姻保卫战》、《转身遇到他》、《中国梦想秀》等一系列有态度有温度有情怀的节目。“岁月给人最好的礼物是变得从容、淡定、包容,从每一个人身上都能发现亮色。”经历过的一切都不会白费,点滴汇集,终究江河入海流。

29年,经历过默默无闻,也有过心力交瘁,离开过自己的舒适区域,有职位的变化也有领域的跨越,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到游刃有余,周冬梅这一路走得跌宕丰盛,用一条线画出了江山起伏。

她最大的愿望是周游世界,但在29年的职业生涯里,她只因为儿子考上大学休过三天假。

你可以说,她的世界干净透明。也可以说,她心里装着江河湖海、万里鹏程。

策划、编辑/祝捷

摄影师/戎耀

文字/月季

发布/VeggieL

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时尚芭莎”app,随时随地高大上!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