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民收藏一高68厘米重达30斤茶晶石

车亮仔细清扫茶晶。 姜甫斌/摄

胶东在线7月7日讯(通讯员 姜甫斌) 近日,居住在海阳市旅游度假区海边的车亮幸运地收藏到一块大水晶石,这块水晶石长约68厘米,宽37厘米,重约30斤左右。整块水晶石呈黑色,据车亮介绍,这个水晶石看起来是黑色的,其实用灯光一照,呈茶色,是一块茶晶石。

据车亮介绍,一个月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留格庄镇一山村的一位老汉上山开矿打石头,准备自家盖房子用。在开挖过程中发现石硼中间有一个石洞,洞口不大,里面横着长着一块水晶石。几经努力,他小心翼翼地把这块水晶石挖了出来。村里左邻右舍看到后,都赞叹不已。一个偶然的机会,车亮听说此事后,专门驱车来到老汉家,死缠硬磨地从老汉手里花了3000元买了下来。买来后便放在海边自家店里。

经行内人士看后分析,这是一块正宗的茶晶。茶晶一般分布在沿海地区,但极为少见。外观看起来是黑色的,但用手电光一照,是茶色的。车亮说,特别是晚上关上灯,用射灯一照,满天星星的感觉,非常好看。前几天,东北的一个游客到海阳度假,路过此店看到这块水晶石,惊叹不已,愿意出3万元买下此石,被车亮拒绝了。这位游客连声叹息:这块水晶石是茶晶,代表着稳健、安泰,可遇不可求。

同样是前几天,一位省城来的游人,自称多年从事矿石开采工作,他看此石后,被这块水晶石惊呆了,他说,这块水晶石体积这么大,形状这么好看,确实很少见。

相关介绍:

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传世佳作《上林赋》中写道“水玉磊珂”,“采色皓汗”,意为众多的水晶美玉在水波中辉映出鲜亮光明的情景。这是我国最早形容水晶瑰丽多采的经典之作。天然水晶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地球博物馆,它记录了地球亿万年的发展与变迁,保留了对将其塑造成形的那股强大力量的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们或由于高压而出现,或生长于地底深处的岩洞,或形成于岩层中,或饱经风化侵蚀,最终,它们因不同的形成环境而影响了自身的属性与功能。水晶的透明度为透明至半透明。透明度是宝石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通常将宝石矿物的透明度划分为:透明、亚透明、半透明、亚半透明、不透明五个级别。在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作用下,有些水晶可引起猫眼效应、星光效应和彩虹效应等,称为水晶的特殊光学效应。

水晶的生长环境,多是在地底下、岩洞中,需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来源,地下水又多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硅,同时此中的压力约需在大气压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温度则需在550-600℃间,再给予适当时间,水晶就会依着“六方晶系”(Hexagonal System)的自然法则,而结晶成六方柱状的水晶了。在自然界,由于水质、温度、压力等条件一直在变化中,很难达到理想状况,因此,水晶的形成通常都需要相当长的地质年龄。而地质年龄动辄以“亿万年”为计算基数,也是天然水晶(Natural Crystal)之所以珍贵之处。

水晶有多种颜色,如紫水晶、红水晶、白水晶、茶水晶、烟水晶、黑水晶、无色水晶等。漫长的生成长过程中它有可能受到周围铁、铝等磊量物质的影响,从而出现了色泽上的不同。铝会使水晶变成烟灰色,这种水晶被称为“茶水晶”;铁会使水晶变成暗粉色,这种水晶则被称为“粉水晶”。此外,高强度的辐射也会影响水晶的生长和色泽。这块水晶石在我市发现,还有待地理专家作进一步研究,进行解密。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