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该如何设置喜剧人物?

编剧帮独家撰稿 刘开建/文 丁蓝/编辑

导语

一些喜剧创作者经常犯的一些错误,就是为了搞笑而搞笑,单纯为了搞笑而设计喜剧桥段、设计包袱,靠简单的卖弄丑相卖弄傻相来博观众一笑。

在大部分的网络段子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低级手段的运用。我个人认为,喜剧最重要的是表现人物,表现人物独特的反应,观众是因为这个人物的独特反应而觉得好笑。

如果喜剧脱离了人物本身,单纯为了搞笑而设计桥段,那么桥段的设计就很容易生硬。

人物设置方面,喜剧不同于其他非喜剧类型的剧,它允许在设置人物的时候对于一些人物特点适度的放大观众接受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

作为网络段子剧来说,它不用考虑人物,因为它连故事都算不上,它是段子,它不具备故事所具备的完整性,而且甚至还都是低级恶俗的段子。所以,谈论设置人物,网络段子剧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我们讨论的是具备完整故事结构的剧,哪怕它是短篇故事。

在长篇的故事、具有连续剧情的故事中,人物的设置会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核心人物设置不好,整个故事的精彩度就没有,故事就没有可延展性,在后面延展剧情的时候也会感觉吃力。

那么,如何设置好喜剧人物呢?喜剧人物的设置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喜剧人物中的“内在对立”

在前面的文章《喜剧为何而喜》中,我们指出了,喜剧是因为具备了强烈的“不协调性”所以才让人发笑。当我们知道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花心思制造一些不协调性出来。如果我们把这种不协调性运用到一个人物身上,效果就会非常好。

我们找到一个人物,慢慢构建起他的一些特点,在其中为它构建起人物表象与人物内在的对立,那么这个人物就具备了不协调性。一旦这个人物本身具备了不协调性,那么我们制造起喜剧效果来就会更轻松,而且也更符合逻辑。

方法:构建人物表象与人物内在之间的对立性

例子1:蜡笔小新

《蜡笔小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新是一个一个5岁的小男孩,他具备小男孩所具备的特征,贪玩,懒惰,爱恶作剧。

但他同时具备一些成年人所具备的特点,他好色,见到美女就爱和人家亲近,套近乎,他甚至还有一套成年人的逻辑,当你试图用小孩子的逻辑和他对话的时候,他却用成年人的逻辑跟你对话,你就会被他搞的哭笑不得,他甚至还用成年人的一些话语和口气和别人说话,有时候看上去像是个小大人。

小新这个人物,是一个5岁的小男孩,他具备了小男孩的表象的一些特征,同时他也具备了他不应该具备的成年男人的特质

一个小男孩身上具备了孩童和成年人同时具备的具有对立性的特征,我们可以说,这个人物具备了内在对立性。

当他具备了这种内在对立性的时候,他本身就具备了强烈的不协调性。所以,基于这个人物设置,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桥段,为他设置典型的动作和行为,而且可以反复使用,百试不爽。

例子2:憨豆先生

憨豆先生跟小新恰恰相反。憨豆先生是一个老头,他这个年纪,经历过一些事情,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所以处理事情应该更有条理、更高效,更符合逻辑才对。

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他的成熟的长相只是一个表象,他内在其实是一个孩子般的简单的思维,他的行为也极为简单。这就是这个人物的内在对立性。所以他做出的一些滑稽行为,你才会觉得非常好笑。

当然,人物的这种内在对立性,不仅仅限于这年龄对立的这种设置,我们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类型。比如,一个长相漂亮的女孩,骨子里却是一个野蛮的男人,行为鲁莽,爱喝酒爱打架;

比如,一个威严的大公司的领导,回家之后,面对妻子,却成了一个温顺听话的小猫。

二、人物关系的“内在错位”

人物关系就是故事的驱动力,这一点适用于任何剧,尤其是长篇连续剧。

而在喜剧中,如果把人物关系设置的好,不仅仅可以更好的延展剧情,而且可以更好的实现喜剧效果,可以更好的在这个基础之上设计喜剧剧情。

比如,你设计一对夫妻关系,男的叫刘刚,女的叫李诗。刘刚比李诗年长10岁,刘刚高大英俊,公司领导,李诗娇小可人,看着小鸟依人。

常规的做法

刘刚百般呵护李诗,李诗活得像个小公主,二人有时候闹矛盾,一般是李诗任性发脾气,刘刚选择包容退让。但是,这里我们可以换个写法,我们为这对夫妻关系,制造一种错位。

调整后的做法

刘刚是公司领导,比李诗大10岁,高大英俊;李诗长得虽然娇小可人,但是也是公司骨干,很有主见。一般在家里,刘刚负责洗衣服做饭,李诗则喝酒看球赛。

刘刚在事业上遇到挫折,回家后哭哭啼啼,捂着被子哭,李诗会一把搂过刘刚,把刘刚的头靠在自己肩膀上,不停的安慰开导刘刚。刘刚对于一些事情,总是要征求李诗的意见才敢拿主意。

在这里,我们把男女本来的位置进行了置换制造了一种人物关系的内在错位

这种内在错位的人物关系比前面的那个人物关系更具有喜感,如果我们在设计桥段的时候,进行一些适度的夸张,中间再加上一些有趣的细节,那么喜剧效果就会非常好。

当然了,关于这种人物关系的内在错位,不仅仅是夫妻关系了。比如,可以把表面上的父子关系写成子与父的关系。表面上是父亲,其实骨子里是小孩,要靠儿子的照顾,一些事情总是要儿子拿主意;

比如,父女关系,可以写成父亲与情人的关系,表面上女儿是父亲的女儿,骨子里女儿是父亲的情人。

当大学毕业的女儿领着高大帅气的男友来自己家里的时候,父亲表面上开心迎接。但是,当女儿不在场的时候,父亲却想着办法让女儿的男友出丑,总是想尽办法挤兑女儿的男友。

当女儿的男友讲笑话逗得女儿哈哈大笑的时候,父亲看着这一幕,心里十分不舒服,也想尽办法讲更好的笑话给女儿听。

人物设置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无论是人物的内在对立性的设置,还是人物关系内在错位的设置,都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这里再次强调一遍,任何的方法论都不能简单的拿来套用,要看是否适合自己目前正创作的故事。

因为,你是基于某个立意点来创作故事的,你的故事本身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你的人物设置和人物关系就是基于你想要表达的东西而设计的,那么前面提到的那些就仅仅是参考。而不是简单的直接套用。

这里讲到的人物的内在对立和人物关系的内在错位,仅仅是人物设置的一种,是可供参考的一种。你不可能把剧里的很多人物都用这个手段来设置。

或许,根据你的故事的实际情况,你可能仅能设置一个那样的内在对立的人物,一组那样的内在错位的关系。甚至根据实际情况,可能这种设置都用不到。

虽然我们说常规的人物关系、常规的人物不容易出戏,但我们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人物都写成非常规的人物,把所有的人物关系都写成非常规的人物关系。

除了一些关键的,核心的人物和人物关系,更多的还是偏常规的人物和人物关系。那么,这样的人物该怎样设置?

三、人物缺点的设置

喜剧是“献丑“的艺术,而献丑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揭露人物缺点来实现的。在喜剧中,真正让人发笑的,是人物,是人物中的缺点。缺点是喜剧人物行为的推动力,缺点人物是喜剧故事的推动力。所以,可以这么说,设计好缺点,才能设计好喜剧故事。

怎样设计喜剧人物的缺点?

(1)共性

在前面的文章《编剧如何设计喜剧桥段》(点击可查看)中,我们提到了“物理喜剧”和“化学喜剧”的说法,搞笑的同时又能够引发强烈共鸣的喜剧,我们叫它化学性喜剧

这是因为喜剧中的故事和观众内心之间发生了某些化学反应。观众不是哈哈大笑,而是会心得笑,是走心的笑。这一点是和那些低劣的段子剧完全不同的。你不能把是否能够让人发笑作为衡量喜剧的标准,因为引人发笑的手段有很多。

你可以利用非常低级低俗甚至恶俗的手段让人发笑,这种手段不费什么脑筋,而且可以很容易的复制很多。

比如,你可以让一个长得很丑的胖女人,穿上非常土的衣服,在舞台上随着音乐跳一段非常难看的舞蹈,丑女不断的扭动大屁股,还给你飞吻,这时候一条狗来了,她怕狗咬她,也假扮成狗,跪在地上,学狗走路,汪汪的学狗叫。

你不能否认的是,这样的手段也会让人发笑。而且,你设计的再低级一些再恶俗一些,也可以让人发笑。

因为人的笑点是不一样的,不排除有一些是笑点很低的人,你就是弄一些再恶俗的段子,同样也会让人发笑。但这能说明你就做好喜剧了吗?所以,请不要陷入这种误区,如果创作者本人陷入这种误区,那就是自欺欺人。

人物缺点,必须要有共性,因为有共性,你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才能直接进入观众的内心。比如,你设计一个人物非常抠门,每次和朋友吃饭他从没掏过钱,好不容易轮到他掏钱的时候,他总是找理由逃掉。

而他偶尔请客的时候,一般就是因为他得到了某种奖券或者有求于人。这种抠门的缺点就有很大的共性。

你设计一个人物,在路上看到一个人头发不整齐,就想上去给他梳梳,他随身带着梳子。这样的强迫症多少有些共性。

但是,你设计一个人物,他每次看到有人染着黄头发,都会忍不住要上去揍他们一顿。这种人物的缺点,共性就比较小。

(2)真实

如果你找到了某些具有共性的缺点,并设计好了人物。那么这才是个开始,重要的是你能否真实的把人物的缺点表现出来。这就要看你后面对于桥段的设计

比如,你设计一个抠门的人物,该怎样设计呢?相信每个人身边都会有这样的人物存在,很容易找到共性。但是你要怎样表现他的这种抠门的特点呢?他的典型的行为是什么?他的典型的反应是什么?你能否让他更加真实?

比如

一个抠门的人,他因为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想逃单,被朋友抓住,朋友们逼着他付钱,他就是不付钱,他拿出刀子,说谁让我付钱我给谁拼命,朋友们被吓傻了。这种设计,人物的缺点就不真实,不是正常人。一般再抠门的人,都不会做出这种举动。这种犯二的举动只有低级的段子剧才会频繁使用。

重新设计后

这个人非常抠门,在一次和朋友聚会的时候,不得已自己掏了两千块钱买了单。但事后,他心里非常不舒服,一连好几天都在念叨花出去的两千块钱,情绪压抑。

这天他去其中一个被请客的朋友家串门,这个朋友刚好收到了别人送来的价值五千多元的空气净化器,而这个朋友自己原本就有一个了,所以这个就多余了。

为了表示对于上次请客的感谢,朋友把这个空气净化器送给了他。他拿到空气净化器高高兴兴地回了家。回家后他没再念叨那两千块钱,而是在客厅里放着大声的音乐,跟着音乐跳起舞来。

(3)细节

设置人物的缺点,表现人物的缺点,首先是找到共性,找到共性以后,必须让这个缺点真实,所以事件的设计必须真实,人物必须符合正常人的逻辑。而让人物足够真实,足够有趣的则是细节。

喜剧之所以喜,是因为剧中人物的独特的反应让人喜,而人物独特的反应,就是这些真实的具有共性的细节。还是利用前面的抠门人的设置,前面的设计已经让这个人物比较真实了。

如何再进一步,让他更有趣呢?我们来给这个人物加一些细节。他和朋友聚会,不得已自己掏了两千块钱请客。

在他付账的时候,我们给他添加细节。让他用现金付账,他把钱掏出来的时候,数了四五遍才把钱递给收银员,他递给收银员的时候,手是颤抖的,而且额头上直冒汗,收银员用好奇的眼神看着他。那么,这个细节就会让人忍俊不禁。

(4)人物的独特反应

我们讲到了设置人物缺点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缺点别人也会看到,别人也会拿来运用。具有共性的缺点一共就这么些,写的太独特的缺点,会缺乏共性,观众会不理解。

写的太大众化的缺点,别人也会拿来用,容易撞车。该怎么办呢?

当我们设置人物缺点的时候,这些缺点一般人身上会有,一些创作者也会拿来用。这些缺点,我们是绕不过的,也没必要花费心思,非得为人物找一个具有非常特别的怪癖。

因为你花心思找到了,观众看到了可能会没感觉,完全理解不了人物的行为。所以,更好的办法,就是在常规的缺点中寻找不同

虽然别人和你用了同样的一个缺点来勾勒人物,那么如果你的人物的缺点更真实,细节更多,呈现的方式更好。你的人物对于事件的反应,更独特。那么你就创造了优秀的差异化。

所以,当一些缺点相同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是怎样更好的让人物的行为人物的反应不同

用独特的人物行为来构建起这个人物,这样的人物会更生动。你的人物越真实,细节越多,细节越生动,那么你的人物越独特。

结语

设计喜剧人物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所讲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要结合实际情况,一些方法并不能拿来简单的套用。重要的是,希望它或许能够带给你某些启示。

在设置人物的时候,你要考虑方方面面,要考虑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延展性故事的趣味性等等,所以人物设置不是孤立的,不是简单的性格特点的组合,而是要服从于你最开始的创作目的,创作主题。

END

作者简介

刘开建

编剧帮特约撰稿人,男,编剧,专注于轻喜剧的创作。新浪微博:@编剧刘开建

版权信息:本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刘开建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编剧帮】作者信息、并保留此版权信息,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编剧帮专注为中国编剧服务 」

编剧帮是微信上首个以编剧为主要订阅对象的公众账号,创建于2013年4月25日。主要为华语编剧搭建学习、交流、宣传、交易、维权的专业平台。订阅用户包括编剧、导演、制片人、影视公司总裁等影视行业人士,其中不乏大量有影响力的业内人士。截止目前已经超过十万订阅用户,几乎覆盖了整个华语影视行业的大部分影视机构。

目前主要业务有:编剧经纪、剧本经纪、编剧培训等。

「 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bianjubang微博:@编剧帮

投稿邮箱:yunying@bianjubang.com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