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湾职院港口机械应用技术专业(群):校港共育三能递进

导语: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培养港口、航运及口岸物流相关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学校立足港航、突出特色,着力进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结出累累硕果。近日,新浪教育走进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深入了解和调研了学校办学特色和建设的相关成果。据介绍,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被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成果系列报道——

港口机械应用技术专业(群):校港共育三能递进 学做交融循环提升

创新“学做交融,循环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边学边做,学做交替,把不同课程类别的知识内容组成学习环,包括基础知识学习环、设备构造学习环、维修知识学习环等,各学习环之间内容紧密关联,知识梯度循环渐进,学生能力逐步提升。

承担交通运输部职业标准编制

构建“三能递进”专业课程体系

以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融入相关行业、企业标准,构建基于港口机械管理、操作、保养、维修四个岗位群的课程体系。通过“基本技能引导、专业技能强化、岗位技能对接”三类技能课程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具备岗位要求的综合能力。

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

打造“双岗互聘、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选拔骨干教师到企业兼职,选聘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专业课教师,定期交流,互相促进,教学团队水平稳步提升。港口机械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专业带头人仇桂玲获吴福-振华交通教育奖。三年来获得专利12项、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省部级教科研成果8项。

共建“产学一体、互利共赢”实训基地

在校内与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维修中心合作建设“港机维修中心”,在企业合作建设港机维修技术教学基地、与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港机厂合作建设港机制造技术教学基地,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在实践教学、师资培训、新技术共享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

学生在码头实习

教师在企业学习

创建“科研攻关、技术培训”社会服务新平台

成立港口机电技术应用研究所,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先后完成卸船机抓斗减重改造、门机抓斗唇口耐磨、大型机械钢结构探伤分析等项目;开展港口新技术培训,先后完成员工培训8200人次;承担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组织的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职业(工种)标准制定工作,完成内燃装卸机械司机、电动装卸机械司机两项标准制定。

发挥引领作用,专业群共同发展

以港口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为引领,实现专业群内资源共享,促进专业群协调发展。专业群建成青岛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专业联盟,促进中职发展;建成港口机电省级品牌专业群;建成优质核心课程9门,完成省级科研项目6项,出版教材8部。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建设期内,《港口机械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特色专业持续发展的探索》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港口装卸搬运机械》等8门课程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基于岗位任务的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等3项课题获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内燃机构造与维修》教材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机电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学生“双证书”率100%,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98%以上。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