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红包刷评价”会不会玩坏朋友圈?
“你给我发个红包,我截图发到朋友圈,告诉别人你是谁,我们什么关系,还有我对你的看法。”近日,这种发红包刷评价的小游戏在微信朋友圈走红。不少网友吐槽:朋友圈成为“生意场”“广告圈”“投票团”后,又变成“红包群”了,逐渐变味。但也有网友认为,这是一种互动。(9月22日《福州晚报》)
“发红包刷评价”玩坏朋友圈?认真就输了
@朱清建
看到“发红包刷评价”,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其与网购平台刷信誉联系起来,而且,当看到是在朋友圈里玩的时候,人们又会习惯性联系到朋友圈里的微商,进而想到这是功利性,充满浓浓铜臭味,败坏朋友圈的纯粹,甚至是败坏兄弟间、闺蜜间情感的现代社交毒品。
网友总结的“发红包刷评价”玩坏朋友圈的理由无非是以下几点:这是“拿友情换红包”,具有功利色彩,红包使感情变了味;朋友圈的公开性使得个人信息容易泄露;毕竟“拿人手短”,评价又怎么会真实客观;红包金额的大小无形中成了衡量感情的尴尬“尺度”。
注意,这里的发红包刷评价,不是网购平台的刷信誉,而是一种新型网络社交游戏。这里的红包,不是发给别人,而是发给你朋友圈里的兄弟或者闺蜜,至于目的嘛,就是“贿赂”你的兄弟或闺蜜,给你一个好的评价,换言之,通过给对方发红包,以期待对方给你一个好评价,进而刷爆你的人气指数。
为消解大家的顾虑,不妨具体来看下红包数额,和评价是啥。红包的金额从1元至50元不等;评价的关键词有外甥、老同学(表示关系)、人帅、性格好(品质评价)、怀念以前一起的日子(表达感情)、单身(个人信息)等。看到没,金额随便给,评价好好给。发的是红包,评价的是朋友,加深的是感情。
任何过了边界的游戏都会成为危险游戏。但是,数额多少,取决于双方之间的情分,也取决于双方的熟悉程度,不熟悉的人不会让你发红包,而且,玩游戏大家也不会过分在乎这个数额;再者说,评价客观与否,又何妨?无非是在朋友圈炫耀一下自己的人气指数,并接受朋友“宰一顿”的“下场”,其乐融融,何必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呢?“发红包刷评价”玩坏朋友圈?认真就输了。
别让“发红包刷评价”刷出铜臭味
@陈怀瑜
有句非常现实却令人不寒而栗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其虽一般用来形容国与国的关系,但是,小道之行,大道所映,当此思维映射到现实人际关系中,变成了“无钱不成席”,“一切向钱看”时,就像这“发红包刷评价”一样,实则让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被铜臭味所绑架。
有人认为,“发红包刷评价”就是一个游戏。可是,既为游戏,何必强调其“金钱性”?钱不在多少,在于其浓厚的物质性及附加了前提性的无形沉重感。何不让这样的情感游戏,更有真情在、而无“车马喧”?无论是主动发红包求评价,或是要求朋友发红包助其刷评价,显然,都在给人际关系加入了限制条件——关键是,这种限制条件本身,是极为物质化的“金钱”。人际关系一旦沦入金钱的俗套,其“颜值”就会剥蚀殆尽,让情感的纯真变得千疮百孔。因为,花钱从来买不到内心真正的认可;反之,“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以求红包为“要挟”的评价,能否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意呢?这必然会大打折扣,让人际评价最终沦为金钱买卖的游戏。
小游戏中,有时也能一窥“大人生”——滴水看世界。如果一切游戏,最终都要纳入到金钱的“势力范围”之中,人们就难以在更大的社会与人生领域里,有更乐观的人际关系预期。比如,亲戚、同学、朋友、同事之间,随便网上一个评价游戏,都得有金钱开道才行,那么,现实中的真情互帮互助,还能很好地做做到一尘不染、热情温暖吗?人们对此的希冀,显然会大打折扣。
“发红包刷评价”之类的“无利而不往”的交往,只可能绑架人性与真情,变成了一种买卖和互为利用的关系——如此“厚黑学”的网络实践版,还是不要为好。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