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明:献出我们一点爱,撑起他们一片天

在普通人眼中,她是热心助人的好青年;

在山区贫困孩子眼中,她是温柔善良的爱心姐姐;

在璐曦爱心之家义工眼中,她是这个团队的“领头羊”……

她是黄秀明,是隆安县一个普通的乡镇干部,也是自治区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她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坚持行走在慈善公益的道路上;用12年的时间发展了一家拥有118名志愿者的民间公益组织,帮助了50多所农村中小学校、1500多名贫困学生、50000多户困难户……

●她助学济困,传递爱心

屏山乡是黄秀明爱心事业的起点,2003年6月,大学毕业的她响应国家号召,成为隆安县第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在这个最贫穷偏僻的乡镇扎下了根。

一次下村走访,黄秀明在一座破烂不堪的房子里遇到了一个名叫许淑婷的小姑娘。“她很瘦小,蜷缩在很阴暗的屋角里面,当时已经开学,她却一个人待在家中。” 黄秀明说。原来,小淑婷的父亲去世多年,母亲改嫁他乡,她只能与奶奶相依为命。黄秀明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146元钱,塞到小姑娘的手上,让她去学校报名读书。

黄秀明发现,在屏山乡像许淑婷这样因为贫困失学的孩子有很多,仅靠她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于是她决定寻求社会的帮助,将屏山乡贫困学生的情况发到“心守家园”助学网,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给贫困孩子筹措学费。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多爱心人士纷纷要求资助那些贫困学生,并捐来了很多爱心物资。这些频频伸出的热情援助之手,给予了年轻的黄秀明极大的鼓舞。她决定筹办一个“爱心超市”,利用网络向社会各界人士募捐“爱心物品”,并通过“爱心超市”把这些物品送到贫困家庭手中。

随着爱心公益事业越做越大,2012年3月,黄秀明注册成立了“隆安县璐曦爱心之家”,全面扩展自己的慈善公益之路。2013年9月,爱心之家开始招募义工,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干部、教师、医生、护士、警察、个体户、退休干部……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不断加入这个组织,义工从原来的3名发展到118名。

●她用心坚守,影响他人

黄秀明享受着助人的快乐,也遭受了很多的不理解和委屈。

“为了这些孩子,她真的很辛苦,做了很多事,坚持了十几年的确很不容易。”义工楚雪薇非常佩服黄秀明。那时候,黄秀明因乡镇工作忙碌和长时间接听热线电话,已经连续3年诊断患有眩晕症。“她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处理助学的事情,长期睡眠不足,一天要接几百个热线电话,我们看着都心痛。”2013年,楚雪薇加入了爱心之家,并主动承担起义务接线员的重任。

“曾有一个黑龙江的爱心人士多次打电话来说我们是骗子,当时我觉得委屈又生气。”楚雪薇说。但黄秀明知道后,亲自打电话给这位爱心人士,并向他详细介绍爱心之家,解答他的问题,最后这位爱心人士选择相信爱心之家,并决定资助2个孩子。“她用行动影响着我们,她也用坚持不懈感动了很多人。” 楚雪薇说,黄秀明就是爱心之家义工的主心骨和学习的榜样。

对于别人的不解、质疑和谩骂,黄秀明也曾委屈,也曾哭过。“后来我也想通了,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坚持下去,只要这些学生能够有出息,我做的一切就值得。”黄秀明说。

●她改变贫困,助梦学子

12年里,黄秀明的足迹遍布隆安县10个乡镇和100多个自然村屯以及福利院、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病残儿童送上了温暖,为白血病、鱼鳞病等患儿送去了希望,为用水靠天的群众解决了饮水难题。

多年来,黄秀明和她的公益小伙伴们开展关爱慰问活动500多次,为1500多名贫困学生筹措助学款300多万元,为80多所农村中小学校和3万多户困难户募集到250多万元物资,促成1200多名爱心人士与900名贫困学生结成了“一帮一”帮扶对子。

受助学生黄选莹的母亲生病,家里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生计。她从初一开始就得到爱心之家的资助,每学期800元,连续维持了三年。“秀明姐姐很能干,善良平和,她教育我们要学会感恩,从我受助的那一天起,我就决定要好好学习,以后把这份关爱传递给其他人。”

据了解,12名受过“一帮一”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大学毕业后纷纷加入爱心之家,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秀明姐姐”,回报这个曾经关爱过他们的社会。(记者 田 艳 实习生 梁倩萍)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