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中华李春林:将母亲传下来的好家风好家训继续传承下去
●李春林和孙女在一起
走进集宁区体育场社区光明路39号李春林的家,深切感受到的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和谐。“修德儿女有出息”这句朴实但充满深意的话,是李春林的老母亲留给子孙们最宝贵的财富。
据介绍,李奶奶是一位勤俭、善良、刚强的老人,是那个年代少有的读过书的女孩子,一辈子道德崇高,艰苦朴素,将中华传统美德与智慧全部融入了生活,也将这简朴的思想传承给每一位子女。
据李春林回忆,从小跟在妈妈身后最深的感受就是她对儿女的疼爱和教诲,和她老人家光明磊落的做事风格、任劳任怨的劳动态度。在艰苦的岁月里,即使吃不饱肚子,李春林的老母亲也会把孩子们打理得干干净净、体体面面。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李春林全家老小都靠做铁路工人的爸爸来供养,而母亲用她瘦小的肩膀,坚强地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母亲与邻居们和睦相处,对邻居家中的老人、孩子像对自己家人一样关心,街坊四邻没有哪家没接受过李奶奶的帮助。“是母亲让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与善良。”李春林说。后来母亲对四个儿媳如同女儿一般对待,对孙辈们的爱更是无微不至,这一切换来晚辈们都对她孝顺备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深深感染着儿女们的心灵,成为深刻印记一生的“家训”。
直至今日,李春林退休了,已经当了姥爷,成了他人口中的“老李”,一家三代温馨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老李自然而然担当起了教育第三代的重任。他秉持与母亲同样的理念去教育孩子,从来不对孩子说教,孩子的模仿能力强,什么都学,老李和全家都用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孩子。家人之间都互敬互爱,出门在外更是格外注意言行并遵守各种规则、秩序,道德教育永远排在第一位。
小外孙女两岁了,复杂的道理还不懂,却会用稚嫩的声音告诉记者:“文明就是夸你好,礼貌就是夸你乖。”在老李的言传身教下,小孙女早早爱上了看书,有时候自己扎进书堆给自己讲故事,还会为老李解说故事中的对错。看到小外孙女在自己营造的良好家庭氛围中快乐成长,老李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也更思念去世的老母亲,是老母亲留下了让后代们受益终生的家风家教,自己也有责任让这朴实无华却又充满力量的“家训”传承下去,教育孩子们做事先做人。
李春林说,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重视家风和家训的教育作用。家庭对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是非常深重而久远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说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会被什么样的环境所影响。因此父母、长辈能为儿女子孙所做的莫过于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了。
曹秀玲:能多帮别人一些就要多帮一些
●曹秀玲无微不致地照顾自己的丈夫
曹秀玲今年78岁,曾在集宁区新体路办事处团结路社区工作了34年。她一直以居委会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居委会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的最终执行者为指导思想,以服务居民为工作目标。她的热心和责任感对子女起着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
社区聋哑盲人李国华,妻子因病去世,自己和两个儿子相依为命,生活极其困难。曹秀玲了解情况后,立即将其列为居委会重点帮扶家庭,不但逢年过节的时候给其送去温暖,平常更是隔三差五地上门嘘寒问暖。后来,她又为李国华的小儿子解决工作之事积极奔波,最终安排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岗位上。
有一年春节前,居委会12-17号居民下水道堵塞,污水粪便到处漫,严重影响社区环境及居民生活,此时已是农历二十八,找不到疏通下水的人,她就亲自带着热心帮忙的人,找来简易工具进行疏通。她打着赤脚在冰冷的下水道中作业,许多居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劝她别弄了快出来,当心冻病,等春节过后找专业人员来疏通。她笑着说:“不能让大家过节都不愉快。”在她的带领下,一些居民也主动参与到疏通行列中。经过两天的努力,下水道终于全部疏通了,使社区居民有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过节。
曹秀玲自己家里的负担其实很重,丈夫有病瘫痪在床27年了,吃喝拉撒都需要她来照顾,但她从未放弃过爱人,一直不离不弃地照顾着他。曹秀玲的4个子女生活也很困难,不能给予她多少帮助,只能是一有时间前来看望一下父亲母亲。即使是这样,曹秀玲依然将辖区居民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受曹秀玲的影响,孩子们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是每做一件事都是兢兢业业,待人都很友善。“我的生活不苦,总有很多比我苦的人需要帮助。在照顾好爱人的前提下,能多帮别人一些就要多帮一些。”曹秀玲说。
(记者 徐楠 杨洁)
本版编辑
格格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