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节记忆:山东老家“炸年货”
■山东读者·李振龙
炸年货,是我们鲁北老家过年的一个风俗。上世纪八十年代,每逢过年,每家每户都会炸肉,炸藕盒、炸麻花等小吃。将炸好的“年货”放在一个瓷盆或者瓮里,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年货存放这么长时间,并不是因为多得吃不了,而是用来招待来访亲戚的。那个年代,这些还都是最好的过年菜,我们是不能随便拿来享用的。
父亲不会炸年货,但他特别会买年货。每一次炸年货前,我都会跟着父亲去集市上买肉、藕、面等食材。父亲便会告诉我什么样的肉炸出来最香嫩,什么样的藕炸出来最脆爽,什么样的油才能炸出黄澄澄的大麻花。
炸年货的是我们本家的大爷。他个不高,佝偻着背。母亲说大爷很能干,是一把种田的行家里手。随着大爷手里第一块肉放进油锅发出的“嗞嗞”声,我的眼睛便再也离不开那口大油锅了。大爷把一块块肉非常有节奏地向油锅里放,满锅的咝咝声伴着一屋的油香,我眼巴巴地站在那儿,等着第一块起锅的肉。
全部炸货炸完后,母亲把炸货放在一个专门的瓮里,母亲也像了了一桩心愿。接下来,就是晚上那顿美味的“杂烩汤”了。借着那个油锅,母亲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白菜炖粉条。白菜粉条炖好,出锅的时候在上面撒上刚刚炸好的年货。一大家子人围坐在餐桌旁,个个喝得红光满面。
现在日子好了,天天像过年,随时都可以吃到炸肉炸藕盒炸麻花。但我还是无数次梦中想着儿时那个炸年货的情景。想着那个待在灶边等待吃年货的少年流口水的模样。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