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女团时代来临,前程远大还是炮灰?

国际先驱导报3月29日报道童颜辣妈、金刚芭比、金星第二、唱吧红人……3月22日晚,《超级女声》芒果主战场舞台上选手们“争奇斗艳”,正应了节目的宣传口号:不管什么样的人,只要想唱歌,只要敢唱歌,就欢迎来《超级女声》。了解节目规则的人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些选手都披荆斩棘站上胜利者的舞台,最终成就的第一个“超女天团”的模样——与之前冠军淘汰赛赛制不同,此次超女模式更新为“live show竞技+真人秀+偶像养成”,最终目标是选拔百人女团。

当芒果网络平台上少女们正在为养成偶像拼杀时,浙江卫视的《蜜蜂少女队》中两队少女也敲响了战鼓,这些素人少女如果胜出将成为“国内最好的女团”lady bees的一员。同时,东方卫视的《加油美少女》也在紧锣密鼓地招募中,而另一档将目标瞄准为少女的节目《国民美少女》即将收尾。

进入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目光和资本开始聚焦在女子偶像团体(简称女团)上。既有当红日系女团SNH48,又有春节期间横空出世的Sunshine组合。据某自媒体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女团已经达到近30支,曾经的蓝海正在被热潮涌入。只是,这些女团的未来是前程远大还是炮灰,恐怕还有待时间去证明。

女团迎来“战国时代”

“如果想知道吴奇隆、谢霆锋两大男神陪伴下的成长是怎样的一种体验,那么就不可错过《蜜蜂少女队》。”这句话几乎成了浙江卫视《蜜蜂少女队》的最佳广告语。

31位少女,两位男神总教头,再加上五位“大咖推蜜团”的助力,该节目收视率不断上升。不过似乎人们关注更多的还是明星导师,而对少女们的印象并不是太深刻。

同样是少女团体养成,《国民美少女》走的是日系偶像培养路线。节目将36位少女分为几对进行户外游戏、歌舞表演等方面的竞赛,邀请名人参与表演但没有设置导师,以给参赛选手足够的空间展示自身的个性和才艺。该节目本身的培养计划有一个已经相对成功的养成式女团模版SNH48,它的存在为节目增添了不少魅力,也减少了不确定性。这档在网络平台播出的节目点击量不错,但因缺乏话题性与新闻性而显得不温不火。

这种依靠综艺真人秀打造培养偶像团体的节目被称为“偶像团综”。实践证明,几乎每一个当红组合都曾借助“偶像团综”的力量“涨粉”无数,称得上是日韩造星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韩国SM公司在少女时代出道时推出的《少女去上学》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Super Junior出演的团综《Full house》则将“偶像团综”再次带向高潮。

除了综艺节目外,不少网络演艺平台也开始加入到偶像团体的养成中来,尤其是“网络主播”这个传奇行业对“女团”更是青睐有加。

2014年底,YY欢聚时代就率先推出了一支名为“1931”的女团,当时此举已被视为在线演艺平台正式进驻传统音乐业的一大动作。几乎与此同时,酷狗旗下的繁星网也花费重金打造了一个S.I.N.G女团,后来还专门到韩国等地进行集训。而2014年3月才正式上线的网易BOBO,同样也紧盯这片蓝海,打造了一支名为O2O goddess的女团。

与快速养成女团不同的另一种方式是以话题博得眼球和关注。就在今年春节期间,同时有两支女子团体在微博“出道”并引发关注——不走寻常路的 Sunshine 组合和Love-wings组合。网友们一边疯狂吐槽“史上颜值最低女团”,一边又关注着她们的一举一动。但是很明显,这种横空出世式的走红注定是短暂的,有媒体评论道“建立在丑角之上,再寻找触底反弹、梦想无罪的励志反转,这类桥段对于还握有大好青春可以奋斗的孩子来说,都过于沉重和暗黑了。”

此外还有一些女团与游戏跨界合作,但电竞游戏的受众范围毕竟有限,因此它注定只是女团推广的一个渠道而非培养女团的主体方向。随着越来越多的女团走上舞台,中国女团也因此迎来了“战国时代”。

“面对面偶像”模式

果真如此吗?“一下子出现这么多女团,而且从不同的平台走出,这是现下流行的二次元文化和宅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位乐评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在互联网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家工作。这类人群有了一些共同的特点:面对面交往较少,空闲时间相对较多,资金较为充裕,并且对一些特定方面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喜爱。“这些宅的特征让人们看到了商机,甚至喊出了‘宅男经济’的口号。各种文娱项目都开始尝试针对宅者口味制作商品或服务,少女养成游戏、电子竞技直播、基腐萌网络剧等。包括数量庞大的服务型女团。”他说。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女团也曾经历过辉煌。

中国女团的鼻祖“青春美少女”组合,当年凭借热情欢快的舞蹈和激情飞扬的歌声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团体——总共上过六届春晚,其中1997年春晚,队长蒋中一和刘欢对唱了《手拉手心连心》,此外,青春美少女组合一起表演了歌曲《青春鸟》。一个组合出2个节目,这在央视春晚史上是相当罕见的。

正当“青春美少女”组合日益走红时,因内部纠纷而元气大伤,遂于1999年宣布解散。

除了给“70后”、“80后”留下青春记忆,“青春美少女”组合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走红曾经在当年带火了“女团”现象。黑鸭子合唱团、女子十二乐坊、明骏女孩、中国辣妹、美眉组合等一批女团在那一时期涌现,这些在传统唱片时代的女子偶像团体,如今大多数成员已各奔东西。

之后港台女团一度占领内地近十年。与此同时,少女时代、wondergirls等韩国女子团体纷纷进军内地市场,人们已逐渐想不起来中国本土的女子偶像团体了,直到SNH48的出现——而它也是脱胎于日本大热的女子团体AKB48的“面对面偶像”。

所谓“面对面偶像”模式,是指粉丝可通过购买专辑获得音乐会握手券,每张握手券有10秒时间,唱片买得越多,握手券累积时间也越多,从而延长在握手会上和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时间。再加上对周边产品的开发,SNH48在粉丝经济的运营上已有一套完整的系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SNH48通过参加一线卫视真人秀、大型晚会等活动,逐渐打开了知名度,如今其背后的初创公司市场估值达数亿美元。

“找到了差异化市场,填补了养成式偶像的空白。”有人如是解释SNH48的成功。而在SNH48引领下,沉寂了许久的中国女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轮回。各大娱乐巨头、文化公司包括近两年的综艺节目开始踏入中国女团这片蓝海,并试图将日韩那套少女养成模式照搬到内地,极力争取打造出中国的女子天团。

日韩模式与中国前景

因为有之前盛极而衰的经历,不少人对中国女团的未来表示担忧。到底如何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答案还要从日韩女团的发展模式中去寻找。

日韩演艺界引以为傲的就是成熟的练习生培训体系、“面对面偶像”打造和运营机制。而形成完善产业链的日韩造星关键词正是“养成”,即观众在见证素人向偶像蜕变的过程中,代入共鸣感,收获成就感。

韩国残酷的练习生培养制度造就了一大批偶像和偶像天团。往往是10多岁的小孩被星探发掘后选送到公司做练习生,然后进行高强度、全方位的才艺培训,包括唱功、舞蹈、综艺、演戏、舞台礼仪等,练习时间短则两三年,长可达10年之久。每一个偶像出道前都要经历一道道严苛的考验,再加上SM、JYP、YG等几家几乎垄断所有偶像团队资源的娱乐公司的实力,训练出的偶像自然是实力雄厚,一出即红。在这一造星模式下,少女时代一路红到现在,如今已告别昔日青涩,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超级女团,其影响力也从韩国延伸向海外。

同样地,在日本也有一套完整的偶像团体运作体系。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造星公司就是杰尼斯事务所(Johnnys),这个几乎打造了日本所有男团的经纪公司可以说是将偶像工业发挥到极致。比如木村拓哉所在的Smap团、松本润所在的Arashi团等都是自此而生。

由于培养时间长,以这一模式打造出来的偶像团队往往稳定性比较强,而且粉丝的忠诚度也极高。就在今年年初时,当日媒爆出Smap团将解散的消息时,日本推特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广大粉丝和娱乐圈都表示震惊。

日本另一个深受宅男们喜爱的女子天团AKB48则是在原有模式基础上的创新。该团体人数众多,分为不同的队伍活动,形成严格的竞争模式,只有人气高的成员才有上综艺、上专辑封面、出演MV和电视剧的机会,年纪大的成员会逐渐毕业,将机会留给后来人。最值得一提的是,AKB48主打“面对面偶像”,女孩子们都是从地下小剧场一步一步走上大舞台的,而一年一度的“总选举”(即由歌迷选出人气最高的成员担任当年的center)也是AKB的创举。她们以周为单位的剧场公演、握手会,一方面拉近了粉丝与偶像的距离,使得粉丝参与感达到空前高度;另一方面,也让粉丝有机会近距离感知偶像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

“投入时间,慢慢成长起来的粉丝,真的就是铁粉。而且他会支持你一切的梦想,因为折射出了他的梦想。”一手打造S.I.N.G组合的酷狗音乐副总裁谢欢说。

中国已经意识到日韩模式的魔力与中国女团的明朗前景,至于是否能学到日韩女团成功的真谛则又另当别论。不过从2014年开始,国内的许多公司就开始了造星取经之路。随着苏宁环球、华谊嘉信、阿里入股韩国娱乐公司,腾讯、乐视、海洋音乐与韩国娱乐公司达成合作的大前景下,中韩娱乐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了,而这也意味着我们距离中国超级女团的出现又近了一步。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