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晁盖是发小,又是当地名人,却不认识宋江,奇怪
任何人第一次见到宋江,都像今天的超级粉丝们见到偶像一样,兴奋不已,忘乎所以,此时此刻恐怕连自己姓甚名谁都忘记得一干二净了。古人亦是如此,甚至于比今人更加亢奋,有下跪的,比如武松之于柴进庄。宋江为避酒借故上厕所,只顾走路,加上步履蹒跚,没看清走廊上有人在烤火,一个不小心踩到火钳柄上,火钳一翘,把火掀到了正在烤火的武松脸上。武松起身抓住宋江就要开打,这时柴大官人及时赶到,喝住武松,并告诉武松被其抓住要打的人便是及时雨宋江。武松一听,“纳头便拜……跪在地上,那里肯起来”(见《水浒》第二十二回);又如宋江在路过清风寨时,被小喽啰抓上山去,准备为大王做醒酒汤。就在小喽啰们正要下手时,宋江自叹道:“可怜宋江死在这里。”山大王一听“宋江”两字,“吃了一惊,便夺过小喽啰手内尖刀,把麻索都割断了,便把自身上披的枣红纻丝衲袄脱下来,裹在宋江身上,抱在中间虎皮交椅上,唤起王矮虎、郑天寿快下来,三人纳头便拜”(见《水浒》第三十二回);还有的人一见到宋江便高兴的称其为“爷”。比如宋江刺配到江州府后,与戴宗在酒楼喝酒时,听到楼下吵闹,一问,闹事者是黑旋风李逵,于是叫上楼来。当戴宗告诉李逵,眼前这人是宋江时,李逵先是不信,后来得知真是宋江,像小孩子一样拍着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箇,也教铁牛欢喜。”然后是“扑翻身躯便拜”(见《水浒》第三十八回)。至于下拜、作揖的就更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过,在《水浒》中,有一个人例外,这就是宋江与吴用的见面。怎么例外呢?请看《水浒》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这一章回。
宋江与吴用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生辰纲案发之后。宋江为救晁盖等抢劫生辰纲的疑犯,匆忙赶到东溪村晁盖家中报信。因事情紧急,不便久留,交代几句之后就急匆匆要赶回县里,免得别人生疑。宋江来晁盖家报信,晁盖顺便介绍了一下留在家中的吴用、公孙胜、刘唐三人。只报其名,可能宋江连这几人长得什么样子都来不及看清楚。这便是吴用第一次见宋江。两人第二次见面是在《水浒》第三十六回。宋江在清风寨看灯时,被清风寨知寨刘高抓获,黄信设计又抓住了花荣,并将他们押往州府。在押送途中,囚车被劫,宋江和花荣被燕顺、王英、郑天寿救下。大家都意识到,囚车这一劫,事情就闹大了,官府兵丁会派大军来围剿,而清风山不是久留之地。于是,大家一致同意上梁山去。可在上梁山的途中,宋江又收到石勇送来的家书,说是父亲病故,要他立马回家奔丧。宋江不得不急急忙忙回到郓城县,谁知一到家就遭到官府缉拿,并刺配到江州城。当他们从梁山山边路过时,又被梁山好汉截住,在山下与吴用第二次见面。第三次见面是在江州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为报黄文炳陷害之仇,率领众兄弟智取了无为军,杀了黄文炳之后,终于上了梁山。晁盖坐了第一把交椅,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吴用则紧随晁盖和宋江之后变成了第三号的头领,大家都成了兄弟。
奇怪的是这三次见面,宋江和吴用二人都是冷冰冰的,毫无半点热乎劲儿,也不知是前世有仇还是大家原本就是老朋友,都是名人,不需要那么客套了。
说他们前世有仇,《水浒》中没有交代,不好胡乱猜测。说是老朋友,就更不像。因为《水浒》中有明证。生辰纲案被破,宋江到晁盖家中报信,并建议他们尽快逃走,此时,晁盖抽空带宋江来到后院,将吴用、公孙胜、刘唐三人介绍给宋江。宋江走后,吴用忙问:“若非此人来报,都打在网里。这大恩人姓甚名谁?”晁盖告诉他们此人便是宋江。吴用此时的回答是:“只闻宋押司大名,小生却不曾得会,虽是住居咫尺,无缘难得见面。”这就充分证明,吴用与宋江不是老朋友。在此之前,他们二人根本就不认识。这就奇怪了。从《水浒》里所提供的线索看,吴用应该认识宋江。说他们不认识,能叫人相信、能叫人不生疑吗?
吴用乃是郓城县乡下的一名教书先生,家境也不宽裕,也无余钱拿出来去做善事,想乐善好施也有心无力。因此,吴用这方面在江湖上没有什么名声。但此人足智多谋,号智多星,在当地大小也算得上是个名人。晁盖因把镇鬼用的青石宝塔独自夺来在东溪村放下,就被人称作“托塔天王”,江湖上都因此闻其名字,连远在蓟州的公孙胜、山西的刘唐都来投奔他。加上晁盖是个富户,接济过不少的江湖人物,因而名声大噪。宋江就更厉害了,号称“及时雨”,“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时,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舍,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赒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赒人之急,扶人之困”(见《水浒》第十八回)。真是个大善人。正因为如此,他的名字几乎传遍天下了。综上所述,这三个人,都可说是名人。
再说说他们的籍贯。晁盖、宋江、吴用都是土生土长的郓城县本地人。宋江虽在衙门工作,但家还是在郓城县的宋家庄。县城离晁盖住的东溪村也不远,骑马只要半个时辰。书上说吴用是“本乡人氏”,那就是说他也是东溪村人或者东溪村邻近的乡村人氏。三个人都是同一县的人,住得又如此之近,又都是当地的名人,连外地人、外省人做梦都想认识或投奔晁盖、宋江,想与他们相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吴用为什么竟然不认识宋江呢?这让我们很难相信。
再听听吴用的自述。在《赤发鬼醉卧灵官殿》一回书中,刘唐赴东溪村途中,多喝了几杯,不便到晁家庄上去,便赤条条地睡在灵官殿的供桌上,被前来巡查抓贼的郓城县都头雷横抓了个正着。因当时是五更天,天色较暗,一行人抓着刘唐便前往晁家庄。到了晁家庄后,晁盖一听雷横说抓到贼人,也觉得好奇,想知道是谁被抓。一问此人才知道是专程前来找自己的,说有一套“富贵”要告诉他。于是晁盖以舅甥的关系救下了刘唐,并送出十两银子给雷横以表谢意。刘唐认为自己又不是小偷,竟被雷横当做贼给绑了一夜,晁盖还白送了雷横十两银子,心中觉得不忿,于是在枪架上拿了把朴刀,赶了五六里地,追上雷横去索要银子。
话不投机,没说上几句,双方便动起手来。这一打一闹,吵醒了吴用。吴用拿着铜链隔开二人,询问缘由。雷横说刘唐是晁盖的外甥,赶来追要晁送给自己的“礼物”。吴用一听便寻思到:“晁盖我都是自幼结交,但有些事,便和我相议计较,他的亲眷相识,我都知道,不曾见有这个外甥,亦且年甲也不相登,必有些跷蹊。”请注意“亲眷相识,我都知道”这八个字。为什么“知道”呢?这是因为他们“自幼结交”的缘故,说白了就是发小。晁盖遇事又喜欢找吴用“相议计较”,特别是这个“都”字,是对“知道”两字的进一步强调,是无事不知的意思。吴用与晁盖是“自幼结交”,而晁盖与宋江又是“心腹相交,结义兄弟”。既然如此,吴用怎么单单又不知道晁盖有宋江这个拜把子的兄弟呢?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