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弥勒佛的原型其实就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明州(宁波)奉化人,或谓长汀人,世人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 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一千多年前布袋和尚修成了大肚弥勒佛。布袋和尚的偈语“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虽然是一躯,分身百千亿”、“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也已经暗示了弥勒佛不止一位。
历史上有很多人修成了弥勒佛,只不过过去大多不被人认识罢了。比如不同的弥勒佛就有:弥勒古佛、大肚弥勒佛、转轮圣王弥勒佛、阿逸多弥勒佛。
在单独供奉的各种佛像坐像中,弥勒佛像和其他的佛像有个显著的区别,其他的佛像大多都是双脚盘坐的结跏趺坐姿势——打坐像,而弥勒佛像大多都是像四川乐山弥勒大佛那样双脚垂坐的善跏趺坐姿势——倚坐像。
这种弥勒佛像实际上象征着入世修行的觉者。而在佛家预言中,转轮圣王就是入世修行的觉者。
佛家有云: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种坐看芸芸众生的气度的确不失为一种融冰融雪的博大胸怀。在普通人眼里,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晓事理、超脱生死、品格高尚的人。他们由于心性高洁,淡化得失,很少有烦恼。因此,求佛应该是追求一种境界。
佛语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先有舍而后有得。也许释迦摩尼早已经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之中行走的时候,就已经悟出这其中的奥妙了。人事如此,万事万物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蛇是在蜕皮中长大,金是在沙砾中淘出。就是在我们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不也是每时每刻都在围绕着舍与得和得与舍之间,演绎着无数成功和失败的故事吗?
(注:本文由小编整编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
喜欢沉香、喜欢小叶紫檀的朋友,加个人微信号:gcd1107(<长按可复制),各种把件教程,每天为您分享专业知识、收藏价值、把玩技巧!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