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为你的身体养阳气:你知道吗?米饭中的湿邪竟有这么严重!

日常生活中,我们长期感受外界寒湿之气,及长时间地喝茶、吃冷饮,甚至长期吃水果,都容易造成体内湿邪过重。除了避免寒湿和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建议使用古法烹制米饭以祛除大米中的湿气。

米饭中的湿邪危害无穷

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都是以米饭作为主食,在长年诊疗过程中我发现,长期吃米饭的人,特别是南方人,非常容易得脚气病、湿气病。南方的气候本来就多湿,稻米又是生在水里,也含有湿气。潮湿的气候加上人们常吃带湿气的米饭,这样身体没有湿邪才怪呢。

做米饭时会有水蒸气,蒸气是大湿大热的,更是进一步增大了米饭的湿气。带有大量湿气的米饭吃到胃里,增大了脾的运化难度,使人很快就能把肚子吃到有撑胀感,而湿气也滞留在人体内了,危害无穷。“脾主湿”,所以脾功能不好的人不大适合吃米饭。但这与人的体质关系并不大,从烹调的角度来说,我们吃的都是生米。我们根本没有理解传统米饭做法所蕴含的养生妙理,简单地以为只要把米蒸成米饭的形状,就算“生米煮成熟饭”了,其实大家吃的还是生米!

山区古法做饭,三步去湿气

有一年我去一个山区开研讨会。那里地处皖西南,长江北岸,属于大别山余脉,山川秀丽,空气清新。当时正是秋季,山中难免秋雨绵绵,加上当地以稻米为主食,稻米也含有湿气,湿湿相加,这湿气可更重了。《黄帝内经》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这里可不像是开会的好地点啊。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去了,召集聚会的“东道主”朋友古道热肠,一路不断向我介绍家乡的风物。这里地处偏僻,没有受到太多现代化的洗礼,古风犹存。山间秋草萋萋,秋果累累。山里的人,都像我这位朋友那样,清瘦清瘦的,精神健旺,看样子体内并没有什么湿气啊。我不禁疑惑了,这是为什么呢?朋友的老母亲在用土砖垒砌而成的灶台旁点燃柴草,为我们做饭。目睹了这里做饭的全过程,我心里的疑团就被解开了一大半。

这里的做饭方法是:把米和大量的水放在锅里煮,煮开后,滤去米汤,再把这些半生不熟的米倒回锅里,用小火慢慢蒸熟,成为真正的熟米饭。这样做出来的米饭吃进嘴里,感觉很蓬松,很香,吃多了肚子也不胀,使我饭量比平时增大了一倍。

勤快动动手,家中也能吃“熟饭”

真正做熟了的米,有利尿之功而无湿气为患,是养生的佳品。但有的朋友会说,我家也没有土锅土灶啊,那我只能忍受湿邪入体了?别着急,并非只有用上面介绍的传统方法做成的米饭才有这个功效。其实,只要我们稍微勤快一点,用现代化的炊具也是可以进行这个“煮、滤、蒸”三步走的操作程序的。

首先,当把米放到饭煲里的时候,尽量多放一些水,按下煮饭键,在水煮开后,打开饭煲,把多余的水滤出来,然后再继续煮饭,做出来的米饭就大不一样了。滤在一旁的米汤还可以喝,是滋补的佳品。

有人也许要问,稻米的湿气到了米汤里,喝米汤不是又把湿气喝进体内了?不用担心,湿气溶到水里,就不复存在了。

如果读者朋友嫌上边的方法比较麻烦、不愿意尝试的话,没关系,把米做成“熟饭”,不再“吃生米”也还有别的方法,最典型、最简便的一种就是熬粥。把米放在火上长期煎煮,可以逼出其中的湿气。所以喝粥可以温里健脾,因为粥里湿气少。

以上摘自武国忠《为我的身体养阳气》

编辑/陈品

实习编辑/王涵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悦读墅”(Joy-Reading-Room)

长按下方二维码便可立即加入悦读墅微信交流群,更有赠书活动等你参加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