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歌代言人郭颂19日晨辞世 船歌仍悠扬"颂哥"已远行

东北网5月20日讯 5月19日晨,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和民歌演唱家郭颂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他曾创作、演唱了《新货郎》《乌苏里船歌》《我爱这些年轻人》《甜透了咱心窝》等50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当日,我省与郭颂有来往或渊源的文艺界名人,通过不同方式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省歌舞剧院副院长黄小枫———从小就认识郭伯伯,非常和蔼可亲

记者拨通省歌舞剧院副院长黄小枫的电话,正在吉林出差的他感到惋惜。他说父亲黄枫(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与郭颂是好朋友,他五六岁时就认识郭颂,一直喊他为“郭伯伯”。

在黄小枫的印象中,郭伯伯是外人眼中的“大腕”,但对人非常和蔼可亲。平时生活中,郭伯伯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无论着装、言语、行为,都很得体讲究,尤其是对艺术要求严格,精益求精,从不马虎随意。郭伯伯的东北民歌深入人心,以《乌苏里船歌》为首的“龙歌”永远令人难忘,他的去世,让人惋惜。

据父亲黄枫讲,郭伯伯中学时代就显露出音乐才华,参加独唱、担任大合唱指挥,也唱东北大鼓、河南坠子。1950年高级职校毕业后做中学音乐教员。1953年调人松江鲁艺文工团当独唱演员,曾从师俄籍女高音阿恰依。1961年到上海声乐研究所学习声乐。

目前,父亲黄枫身体不好,正在医院处于深睡期状态,无法告诉他郭伯伯的消息,只能祈盼郭伯伯一路走好。

省歌舞剧院男高音歌唱家刘殿滨———他是我的恩师,更像慈祥的父亲

“我很遗憾,在恩师临终时没有在他身边。”省歌舞剧院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刘殿滨电话那端有些哽咽。此时他正在外地演出,因一直唱郭颂老师的歌曲,最钟爱的、每次演出必唱曲目就是那首脍炙人口的《乌苏里船歌》。由于崇拜郭颂的为人、唱法,他通过多方努力,于2004年前后,在省歌舞剧院原演出总监安静国、著名词作家胡小石等前辈的介绍下,在北京拜师郭颂,圆了他一直以来的一个梦。之后,他单独从哈市到北京郭颂老师家“学艺”,每一堂课恩师都认真传授,时间持续了一年多,他的唱法和技艺都有了质的飞跃,受益非常大,这也是他人生一个最大的转折点。

学艺路上,郭颂是他的恩师,生活当中,郭颂更如他的父亲,教他做人做事。他见恩师的最后一面,是去年到北京医院的一次探望。直到今天,他还对恩师的教诲念念不忘,每次演出都把恩师的经典曲目放到首位。刘殿滨说,以后再唱起,就是对他老人家的祭奠和怀念了。

我国著名词作家

胡小石———一首《乌苏里船歌》唱了54年

“郭颂家人的一个短信,告诉我他走了。可是他的那首经典老歌《乌苏里船歌》却永远留下了。”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乌苏里船歌》词作者胡小石正在外地采风。对于郭颂的离世,现年77岁的他很是不舍。他们原是省歌舞剧院的同事,当时他在创作室,郭颂在合唱队当队长。1962年,他与郭颂一起写了这首《乌苏里船歌》,并且郭颂自告奋勇要首唱。没想到的是,不仅54年传唱经久不衰,还被收录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教材当中,郭颂也以演唱东北民歌而著称。《郭颂创作歌曲选》以《新货郎》《乌苏里船歌》等佳作为代表,将黑土地民歌艺术成功引领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郭颂无愧东北民歌代言人,更是龙江一张闪耀的文化名片。

郭颂这个人,是真正的艺术家。求真求实,一丝不苟,一辈子始终如一要求严格,作品反复推敲,不停修改,满意了,才能公开传唱。《乌苏里船歌》也是经过前后半年的修改,方得以对外公开。郭颂很好相处,没有架子,两人虽然有时会因某一首歌的词或曲争得面红耳赤,但事后还如“哥们”般友善。

郭颂

1931年生人,辽宁沈阳人。男高音歌唱家、民歌演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鹤岗高级职业学校,在京剧、民间艺术大回落子、唐山驴皮影、二人转、单弦、大进等熏陶下长大。创作演唱代表作有《新货郎》《乌苏里船歌》《我爱这些年轻人》《越走越亮堂》《串门》《甜透了咱心窝》《山水醉了咱赫哲人》《大顶子山高又高》《月牙五更》《王二姐思夫》《瞧情郎》《迷人的夜晚》等50余首。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