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的“职人”精神谈谈我们如何赶超!
一位扫地大妈的职人之路:
职人,是日语中对于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的称呼,以前主要是指传统手工业者,而现在许多掌握着尖端技术的制造业者也可以被称作“职人”。虽然字面上看起来简单,但“职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坚韧不拔和守护传统,因此在日本,“职人”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谓。
最近有位叫“新津春子”的日本大妈,因为最会打扫卫生,而被封为日本“国宝级职人”,她的杰出代表就是这家面积76万平方米的“东京羽田机场”。
她对打扫卫生的标准很简单,机场内的任何公共设施,看起来像刚刚拆开包装那样,每天都是焕然一新的状态。尽管东京羽田机场已经85岁高龄了。
干静到何种程度?举个例子,在洗手间的干手机,在使用后会产生很多细菌和很大的异味,必须要把干手机底下的排水沟好好清理干净才行,哪怕每个槽缝只有1厘米,她也绝对不能留下任何灰尘,因为那样会给过敏的人和孩童留下隐患。
搞个卫生的科技含量
谁说扫地是个体力活,春子可以对80多种清洁剂的使用方法倒背如流,也能够快速分析污渍产生的原因和组成成分。
有一次,她应邀去一户家庭解决浴室地砖勾缝里一直都除不掉的灰色霉迹,她看后,决定将水与醋按照3:1的比例兑好,放进喷雾瓶喷湿地面,然后铺上纸巾再喷一次,浸泡10分钟后,用硬刷配合市面上贩卖的浴室洗剂刷洗。最后,地砖和勾缝果然一起恢复了原色。
为什么这么牛?
日本的职人文化在日本封建社会的江户时代开始繁盛起来,由于社会安定手工业发展,日本的商业逐渐形成了以职人为核心的“职人体制”。
韩国中央银行曾对世界41个国家经营历史超过百年的老铺企业做过一个统计,发现有200年以上经营历史的共有5586家,其中日本占了3146家而居榜首,所以可把日本称为“老铺大国”,而支撑老铺的便是职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日本称作“职人国家”。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有一段著名的感悟:“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我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人知道巅峰在哪。即使到我这年纪,工作了数十年,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臻至善,但我每天仍然感到欣喜。我爱自己的工作,并将一生投身其中。”——这也被认为是日本“职人精神”的最佳解读。
成就“日本制造”
掌握传统工艺的职人给人们带来文化上的享受,而另外一批活跃在日本制造业中,掌握着先进技术的工业职人则撑起了日本的经济。
明治维新进行近代化改革之后,不少小的手工作坊变成一个个小企业,职人体制得以保留,近乎偏执苛求完美的职人精神也成了企业的立足之本。
近几十年来,日本以尖端制造业领先全世界,虽然世界知名的大型制造商只有寥寥数家,而在大企业背后,支撑日本制造帝国,引领科技创新,让“日本制造”成为高品质象征的,正是许多流淌着职人血液的中小企业。
日本中小企业厅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共有中小企业385.3万家,占全部企业数的99.7%,共创造价值147.2兆日元。
2014年日本经济产业省评选出了100家在夹缝中大展手脚的企业,它们在许多不为人知又不可替代的冷门领域,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其中七成是中小企业。
举个栗子,在日本福冈县有一家公司,叫Tungsten公司,号称生产出了全世界最硬的金属,任何钻头都无法在其上面打孔。
话说满了,日本有家生产钻头的公司表示不服,结果就是在媒体的见证下,双方公开PK,规则是一块20mm厚的方形金属,如果成功钻透一个孔,就是钻头胜利,不能打通,就是金属胜利。
最强金属与最强钻头的对决,看着有点矫情,可背后折射出的日本中小企业的实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基因,是对职人精神的完美诠释,值得每一个中国企业学习。
结果是令人沮丧的,说大话的最强金属果然实力超群,超硬合金钻头刀刃损坏,金属无伤。然而,事情并未结束,钻头界各大企业接二连三的前来挑战,先后共对抗了6场。
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是金属的确未尝败果。就在大家败得心服口服时,第七位挑战者拿着他的图纸来了。
可惜的是,这位挑战者只是空有一张图纸
却没有生产出这种钻头的实力,他表示只要能生产出他设计的钻头,肯定能胜出。
这位挑战者是IwataTool的岩田社长,
面对着自己设计和计算出的图纸,却没有生产出来的能力,显得一筹莫展。
这个时候奇迹出现了,有76家钻头企业的同行自愿加入生产这种钻头的队伍,他们拥有着不同的切削高端技术,大家愿意把自己的绝活献出来,共同制造最强钻头。
最后,在众多企业同行的通力协作下,经过不断地调试,终于击败了最强金属。
此次精彩的对决,展现了日本中小企业的实力,以及团结抱团的力量。
决赛比到这个水准,其实已经没有败者
双方都拿出了最强的自己。
我们如何赶超?
一,保持中立、客观、理性、学习提高的态度。
一方面,不要妄自菲薄。其实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这么些年的技术积累,中国的制造技术水平己经有长足的发展。一批批小而美的、高精尖的企业或公司在不断湧现。
如果还是感觉中日的科技水平比较还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那真该反思了,只能说明这么些年来没怎么积累没怎么进步。不和日本比,就是和国内的同行比,也会有这种感觉。
最近央视《消费主张》做对比实验表明,国人争相抢购的价格几万块的日本电饭煲,其营养、口感还不如一千来块国产的电饭煲。
另一方面,对日本的技术强势,应该是和当年给日企打下手的三星现代乐天斗山一样,放下身段。当你意识到自己的缺陷或短板的时侯,好像也没什么身段要放下了,你若不牛逼,清高给谁看?!
寻求合作,虚心学习,消化技术,申请专利保护,而不是目空一切,天天媒体放卫星又什么技术领先全球,出口世界,完全自己的知识产权云云,全国一起陶醉。
二,趣赏君认为,世界发展的进程总是由那些用心和认真的人在推进。世界永远都是那个真实的世界,不以你认为有多好而有丝毫改变,也不以你认为有多坏而有所不同。所以保持仔细、严谨、认真和国际视野,清醒地认识自己,拥抱变化,这才是我们赶超的机会。
正所谓有利必有弊,谁都不可能雨露均沾。
日本职人都是从拜师学艺开始接触某一项技艺,并且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其中。虽然时代变化了,但职人的执着坚守丝毫没变,谈起自己的事业,职人们最喜欢用两个词形容自己的文化特点:
一个是“一生悬命”,意思是说,一旦开始了某项工作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把它做好,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甚至不惜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另一个叫“一筋”,有点类似中国的“一根筋”,即专注于一道、一艺,从一而终,决无变心的可能。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日本企业的创业创新。在日本,个人创业创新被看作是不可理解的事情。
很多人在一家企业或公司一干就是一辈子。这样的人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反之,如果你有一颗爱折腾的心,选择自立门户开新公司,周围人会认为你不务正业。
所以日本的技术在成熟的传统领域,有着很多世界第一,但在代表未来的创新领域,和欧美相比,还是有距离的。
无疑,中国在支持鼓励创业创新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加上新兴的互联网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共享共通,那些真正有想法有技术和资源的人可以迅速组合迅速发力。这应该是我们赶超的信心和优势。
怎样把这些优势变成真正的生产力?
我们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平台,不管认识、不认识,大家都可以相互信任。在这里,市场要什么就做什么,有力的出力、有技术的出技术、有资源的出资源,集众人的心力,迅速把事情做好。
同样的事情,凭一已之力,可能几年都做不成,在这里,也许几个月就做好了。
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红利!
怎样解决陌生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一个简单粗暴的标准。在这里,就是认钱不认人,有钱就做事,没钱一切免谈!
在这里,每一个需求或求助,都会以红包的形式提出。
比如别人发红包求助说需要一个酷炫的ppt模板,他会标明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模板,愿意出多少钱等等。
这只是万千需求中的一个例子,事实上,你不会做ppt,总有你会做的事会被人需要。
点击这里!和靠谱的人一起做共同热爱的事,在不断的抢红包领任务完成任务中打磨自已的技艺,在赚钱的同时获得使用者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已。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