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神木人的祖先是谁?(连载4)

除了中央王朝的有组织移民,还有一些人是为了避祸、逃荒而流落本地的。山西是我县居民的一个主要来源地,陕西和山西两地隔河相望,地脉相连,人气相通,遇到天灾人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躲往对岸,这类移民单次规模可能不大,但胜在天长地久。山西先民跨过黄河进入神木后,主要沿着河流、河川故道由东向西、由南向北迁移,境内的窟野河和秃尾河是先民们最早定居的地方,随着人口增加,先民们继续向窟、秃二河的支流或其它细小河流挺进,沿着沟沟渠渠渐渐扩散开来,在经年累月的拓荒垦殖中,人们熟悉并占有了神木南面所有适宜人居的沟沟坎坎。所谓适宜人居,也只是人畜饮水方便,一般来说河谷地带水源比较充足。所以本地村镇地理分布呈树枝型结构,主沟谷和支沟交汇处往往有村庄形成,这些地方又类似树结,先民们沿着“结”再往支沟方向扩散,像大树丫上长出小树丫,当人口繁衍到当地土地无法承载,多余出来的人便结伴向远处迁移。贺川、沙峁、神木、店塔、孙家岔、大柳塔都建立在窟野河畔上,沿窟野河支流溯流而上,又有许多村庄分布在河沟两侧。乔岔滩、高家堡、瑶镇建立在秃尾河河畔上,同样在秃尾河的支流上也散落着许多村庄。特别要提一下黄河岸边的几个古渡口,一个是万镇,万镇紧邻黄河,古称“万户峪”,南隔秃尾河十多公里,它是晋陕沿黄群众走西口的重要渡口,也是山西先民进入神木的一个重要门户。马镇是神木和山西交往的另一个重要渡口,历史上风俗习惯受山西影响很深,当地的西津寺同贺川镇的天台山一样,其庙会在过去是沿黄两岸居民共同的节日。还有盘塘古渡,后面会提到。神木南部乡镇的人们,其在乡音、习俗等诸多方面与黄河对岸的人们几乎没有分别,我见过花石崖妇女手绣的香囊,其精美程度绝可媲美山西刺绣。不光神木,陕北尤其是沿黄河一带,民间普遍流传着祖先来自山西的说法,许多地方的地方志、村志、家谱记载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县内至今流传“我们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的说法,此说法既闻于县城一些老人的口口相传,也见于县内很多族谱记载,如神木县贺川温家川村的《温氏家谱》记载,始迁祖明初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

根据本地族谱提供的资料,移民建立的村庄大多在六、七代人之后就会发生裂变,村庄中的一部分人口迁出建立新的村庄。以神木县贺川贾家沟村为例,贾氏祖先明代末年由山西迁来建村,乾隆年间因人口增加生计困难,一些族人迁出,在距离老村九十多公里的地方另建立了上石拉沟村(店塔境内)。十几年后又有几家迁出,在距离老村十多公里的地方建贾家新庄村。这说明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限度是决定当地村庄规模的关键性因素。

晋民入神的另一条路径是由神木至太原的“大路”,从县城出发,沿窟野河南经沙峁、菜园沟至盘塘,经盘塘古渡东渡黄河,再经山西省的兴县、岚县、静乐县到达太原。此路一直是古代神木与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通道。现在神盘路的大致走向与原来的“大路”基本吻合。

(图文来自小编亲密好友唐三百原创: 特此声明 不允许任何媒体转载)

---【 印象神木】深度影响力文化创意新媒体 只贡献最具价值的内容 每天推出一篇原创 大视角原汁原味印象风

(免费订阅 点下方图片 右上角关注 )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