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孤岛”飞来“生命之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转移群众和伤病员、运送救灾物资……从7月20日至28日,第54集团军某陆航团91724机组一次次勇敢起飞,把生的希望送到灾区。

穿密林、闯峡谷、斗气流。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给灾区座座“孤岛”送去希望,被灾区群众誉为“生命之鹰”。

1、降,还是不降?一级飞行员宋新宁心急如焚。

7月21日8时,在河北涉县下坪村执行投送任务时,机组临时接到上级命令,当地有6名重伤群众亟待转移。

然而盘旋几圈后,不是高压线密织,就是场地太小,没有合适的降落地点。机上装载的物资悬停抛下就行,可重伤群众怎么办?

“为了挽救群众生命,再难再险也要降下去!”宋新宁再一次低空飞行仔细寻找。

小心绕过高压线后,前方有一片宽阔的玉米地。但由于连续降雨,直接降落可能导致直升机陷入泥潭。“救人要紧,实施单机轮着陆!”宋新宁当机立断。

到灾区执行任务以来,直升机几乎是在满负荷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单机轮着陆,不仅是对个人驾驶技术的考验,更是对整个机组的考验。此时,没有一个人畏惧退缩。

5米、3米、1米……机组人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密切关注飞行状态。

终于,在空中盘旋10多分钟,悬停下降6次后,直升机右轮触地,稳稳悬停在离地20厘米的精准高度,6名重伤群众被顺利送入机舱……

像这样的突发险情,机组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为了解决灾区群众的燃眉之急,大家不惧风险,排除万难,凭借过硬的本领一次次攻坚克难,坚决完成了各项任务。

2、7月22日8时,机组在河北磁县临时停机坪装载完物资后,向重灾区南王庄村起飞。

灾区地处山区且连日降雨,雾气较大,地形复杂,为保证物资精准投送,直升机只能进行低空飞行。

飞行15分钟后,直升机进入峡谷地带。山谷两侧的密林仿佛触手可及,直升机不时因气流不稳出现抖动。领航员王洪军一边认真校对航线,一边协助驾驶员调整飞行方向,沿着山谷搜索前行。谁能想到,此时,王洪军的妻子正在医院待产,但他却无暇顾及。

盘旋良久,机组在一处乱石丛生的河滩实施超低空悬停后,开始投送物资。正在紧张卸载物资时,一股气流突然让直升机产生剧烈晃动,王洪军一不留神,后脑勺重重撞在舱门把手上,瞬间划开一道口子,鲜血直流。只经过简单包扎处理,他又执意重新投入工作。

“我执行过很多救灾任务,但这么累、这么紧张还是第一次。”有着4200小时飞行记录的机长王涛说。抵达灾区首日,他们就紧急出动直升机9架次,准确投送13吨救援物资。

3、如果说子弟兵是群众的守护神,那么机务负责人李德亭就是直升机的守护神。

每次检查直升机,每一声异响、每一处松动、每一丝漆层裂痕,都躲不过李德亭的火眼金睛。

7月25日18时,在检查到武安市执行完空投任务的飞机时,李德亭突然听到直升机的尾桨有异常响声,他连饭都顾不上吃便仔细展开“过筛子”。经检查,直升机尾轴安装座衬套松动,事故隐患最终得以及时排除。

为了加快救灾进度,机组成员还主动参与搬运物资、抢救伤员行动。飞机每趟运送物资近2吨,都需要机组成员一一进行抛投。这让本来就有腰椎病的李德亭雪上加霜,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双手磨出了许多血泡。

“只要能为灾区群众燃起生的希望,我们冒点险不算什么,哪怕牺牲也在所不惜。”李德亭说,救灾期间,只要气象条件允许,机组就抓住机会不间断飞行,经常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累计飞行30架次,转移群众36人,其中重伤员6人,运送物资40余吨,圆满完成救援任务——这就是该机组全体人员在短短8天内交上的一份行动答卷。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