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事小而不纠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写道:刘备临终前对儿子刘禅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让刘禅不要轻视小事,“小”中有大,有“小”就有大。不知你对“恶小”持一种什么态度?不知刘备的忠告,你记住了吗?不知你是不是按刘备说的小心注意了?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了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岭镇纪委书记周诗明对某村支书蓝某谈话的一个场景:“虽然你没有公款消费,也未接受服务对象的邀请,但作为一名党员经常与朋友出入KTV唱歌,影响也不好,希望你以后注意……”文章说:像这样听到问题反映就找本人核实、谈话了解,使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该区已成为常态。
这使我想起前几天晚上,出去遛弯儿的一件小事。那天,天空飘洒着毛毛细雨,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因为雨丝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我便像往常一样,没拿任何雨具,就出去遛弯儿了;如果是大雨,我可以不出去遛弯儿,也可以拿上雨伞再出去遛弯儿。毛毛雨洒在脸上,并没有多大感觉;淋在身上,也全无知觉。可是,等我遛弯儿一个多小时,回到家后,才发现身上已经全湿了。原来,毛毛细雨也能在人全无察觉中湿衣。于是,我想到曾看到过的一个故事。故事说:有一位出家弟子,为人处世总是不拘小节,认为小节无关紧要。
一日,师父问弟子:“下大雨和下毛毛雨,哪种天气容易打湿人们的衣服?”弟子回答:“当然是下大雨。”师父却说:“但生活中,最容易打湿人们衣服的,往往是毛毛雨,而不是大雨。”师父说:“因为天一下大雨,人们很快就会警觉,带了伞的便会撑开伞来挡雨,没带伞的便会跑到房檐下避雨。但如果下毛毛雨,人们难以感觉,或是感觉到了,也无所谓,认为这点小雨不足以打湿衣服,于是仍我行我素地在雨中行走,不知不觉间,便淋湿了整个衣服。”毛毛雨之所以容易打湿衣服,是因为人们放松对毛毛雨的警惕,不拿毛毛雨当一回事。
师父继续说:“为人处世,我们的言谈举止,如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一句话语,这些都像毛毛细雨,看上去很小,但如果不引起注意,不引起警觉,就会在有意无意间打湿别人的‘衣服’,伤害到别人,同时也会因此打湿自己的人生,使自己的人生蒙受灾难和损失。”《韩非子·说林上》中说:“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班固在《白虎通·情性》中说:“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者也。”
这就是“见微知著”成语的出处。不要以为“小节无害”,不要以为警示你出入KTV唱歌事小;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正是由于“小节无害论”,对“小节”“小事”不加以提防,才导致“毛毛雨湿衣”,才一步步走上违纪道路,才由违纪开始一步步走向违法,走上不归之路。
文/唐剑锋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