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帮B轮融资超3亿美元 “互联网+物流”下半场进入整合期
在互联网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资本纷纷加大入局“互联网+物流”的力度。8月17日,《财经》新媒体记者从货车帮获悉,日前已完成B3轮5600万美元融资,由全明星基金领投,公司B轮融资规模已超过3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物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完成了第一轮行业洗牌。但随着物流行业与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下半场,企业突围将更加困难,而运行成本较高、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则成为行业首当其冲面临的难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存活的企业仍不能掉以轻心,应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继续挖掘大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在2020年前,“互联网+物流”企业整合或将成为大势所趋,行业集中度将越来越高。
“互联网+物流”仍受资本青睐
《财经》新媒体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互联网+物流”成为物流行业热门投资领域。截至6月底,超过6家“互联网+物流”企业总共获得数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不乏百度资本、中航信托等知名企业。
公开信息显示,1月10日,货拉拉宣布融资3000万美元,完成B轮融资。此轮融资由襄禾资本领投,原有股东MindWorks Ventures(概念资本)、清流资本,以及新股东黑洞资本等跟投,融资额度为3000万美元。3月9日,城际整车运输互联网交易平台福佑卡车宣布获得由君联资本领投,钟鼎创投、中航信托、普洛斯跟投的C轮融资,金额2.5亿元,还收获了中航信托和普洛斯金融的3亿人民币的债权融资。好运虎3月22日对外宣布已完成近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由君上资本领投。
除此这外,货车帮在5月2日获得1.56亿美元的B2轮融资后,8月17日完成由全明星基金领投的B3轮融资,融资金额为5600万美元。至此,公司B轮融资规模已超过3亿美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物流”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公路运输行业信息不对称、效率低下、运价体系不透明的痛点。中国物流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对于投资方来说,公路货运行业市场空间巨大,“互联网+物流”未来具备一定的发展前景。此外,互联网巨头对自身业务的布局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据统计,2010年至今,我国社会物流市场规模依然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其中公路货运市场规模已超过1.2万亿美元。移动端大数据商业服务机构Quest Mobile近期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货运行业洞察》则显示,移动互联网货运应用行业高速发展,超快递物流行业总体增速。截至2017年6月,移动互联网快递物流行业月活跃用户数(MAU)为2934万,同比增长率为96%;货运行业MAU达1095万,同比增长131%;干线物流行业MAU达426万,同比增长120%;同城物流行业MAU达325万,同比增长223%。
作为投资方,全明星基金创始合伙人季卫东表示,货车帮身处国内潜力无穷的公路物流市场,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货车帮CEO唐天广在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货车帮将借助新一轮融资继续扩大业务覆盖范围和用户规模。在车货匹配方面,将会投入更多研发资源,推出新服务形成闭环,提高车和货匹配的效率,对用户进行更加精准的画像,以构建高效的推荐系统。此外,在车后服务推出更多产品,降低运行成本。”
争夺万亿市场 洗牌仍在继续
一面是企业不断获得融资的消息,另一面则是资金实力不雄厚、模式不清晰的企业不断倒下的声音。近三年来,“互联网+物流”不断上演生死战,业内人士表示,洗牌仍在继续。
在“互联网+”的风口上,LBS(基于移动位置服务)技术与移动互联的结合引发了物流业的革命,改变了传统物流的格局,引发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和追逐。《财经》新媒体记者注意到,2014年至今,无论是同城货运、长途整车还是运力交运方面都有不少企业入局,也有相当多的创业企业获得了资本支持。
业内人士介绍,“互联网+物流”自2014年兴起,2015年进入快速爆发期,成为名副其实的“融资年”。据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就有超过20家“互联网+物流”公司获得几千万人民币甚至上亿美元的融资。
如同很多O2O企业一样,在获得融资后,蓝犀牛、神盾快运等“互联网+物流”平台陷入了烧钱补贴的热潮中。记者了解到,彼时,曾有部分企业每单补贴600元,但仍无法通过烧钱带来有效订单量。在价格战和司机争夺战持续一段时间后,有不少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下。2016年成为洗牌年,神盾快运、最鲜到等一大批“互联网+物流”平台都因资金问题消失在市场中。
进入2017年,“互联网+物流”平台幸存者已不多。记者注意到,货车帮、运满满、货拉拉等部分“幸存”的平台大多从开始就拒绝了通过补贴获客的方式,营业模式逐渐清晰,行业也朝稳定的方向发展。
不过,已存活的公司仍不能松一口气。快递物流行业专家黄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商业体系仍在变化,行业洗牌仍在继续,无论是做干线物流、区域物流还是城市配送的企业都不能掉以轻心。
徐勇则认为,第一批洗牌虽然已经结束,但第二批将很快来临。新企业还在不断入局这一行业,竞争仍非常激烈。目前,具有绝对性优势的巨头暂未诞生,产生也需要一定时间。
同质化严重 整合将面临挑战
目前,物流行业与互联网的发展已进入下半场,企业突围更加困难,而运行成本较高、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等则成为行业首当其冲面临的难题。
唐天广认为,单车运行成本过高的问题较为严重,需要通过平台介入车后服务市场缓解。目前,货车帮等平台面向的用户多为个体户,在市场上没有议价权,也无法在保险、按揭、维修汽配、加油等方面享受规模化带来的效益,成本很高。这也是货车帮下一步要解决的,提高行业运行效率。随着更多的货源和车辆进入行业,平台将有更强的运营能力调度能力。
而在分析人士看来,虽然行业发展已三年有余,但仍存在硬伤。“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物流’行业入行门槛比较低,甚至一度‘烧钱就能进’,这也造成企业间缺少核心竞争力,无法做到差异化发展,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徐勇表示。
徐勇认为,造成目前行业从业企业用户重合度较高、数据争夺激烈的主要原因就是同质化。如果企业形成自身特色,这些现象将得到有效缓解。
黄刚则指出,“互联网+物流”平台对数据背后商业价值的挖掘还未真正成熟。
对于“互联网+物流”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唐天广认为,未来,车货匹配平台将提高运行效率,帮助用户提高收入;车后服务平台将降低单车运营成本。
徐勇认为,企业整合或将成为大势所趋。“滴滴与快滴的融合和整合将成为‘互联网+物流’企业整合的方向,企业也应具备胸怀,从而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
不过,徐勇表示,整合也面临着极大地挑战。除了新生阶段已形成的‘割据’状态,各大平台背后的资本力量也不容小觑。未来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一部分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失,一部分企业进行整合,另一部分或将渡过“烧钱期”存活。
“目前行业还比较浮躁,2020年左右行业发展将更加健康。毫无疑问的是,未来,‘互联网+物流’行业集中度将越来越高。”黄刚表示。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