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仔渔民作品入选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式木帆船模型展评大赛
记者21日从廉江市博物馆获悉,由该馆选送的廉江市营仔镇石牛潭村渔民蔡华连制作的船模作品《百代仔》《三角艇》,入选中国航海博物馆首届中式木帆船模型展评大赛。为此,记者电话采访了蔡华连。

渔民蔡华连制作的船模作品《三角艇》。
创作初衷:让下一代了解我国帆船历史
谈及创作,蔡华连表示,《百代仔》是以明清时期九洲江下游及北部湾远海一代的传统捕鱼木帆船为原型而设计的。在民间,“百代仔”寓意“百代兴旺,代代顺发”。《三角艇》则以我国传统渔货两用木帆船为原型设计。他说,“这两种传统木帆船,体型小巧玲珑,体外流线自然顺畅,吃水适中,起帆、下帆、转帆容易,摆舵简单科学,航行平稳。船内各应用单位布局合理实用,故一直沿用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今这种木帆船几乎已消失。为了让年青一代了解我国的帆船历史,我开始设计木帆船模型。”
蔡华连对记者说,这两件入选展评大赛的作品,是按传统木帆船百代仔和三角艇的数字比例制作,也按传统称呼定名。选用优质格木,精心制作,船模作品和原船一样格局,月台、厨房、望风、七星眼等一应俱全。帆架制作也严格按照传统民俗规定,根据传统法则排列压骨,起前帆自然顺畅,展风有力、平稳,船体外形华丽美观,手工精湛,桅帆、龙骨、星眼等力学平衡合理。
廉江市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位于上海市的中国航海博物馆是国家级博物馆,本届中式木帆船模型展览已筹备近两年,全国各地作品通过照片和录像以及相关文本报名,经专家初选,进行现场鉴证、识别等方式进行筛选,确定入位作品。集中入位作品由专家集体评选出展评大赛作品,广东省有四件作品入选展评大赛,分别是蔡华连的《三角艇》《百代仔》以及阳江市《圆尾船》、广东《清代大澳船》。
据悉,展评作品从本月29日开始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展出,展期到12月底,最后由专家组评出获奖等次。

渔民蔡华连制作的船模作品《百代仔》。
修船能手:生于造船世家 传承修造技艺
1951年出生于造船世家的蔡华连,祖父和父亲都是营仔镇当地修船能手,所有修造技艺均为家族传承。
蔡华连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熏染,对修船、造船产生浓厚兴趣,假期及课余常帮前辈修船,有时帮忙干活。16岁那年,蔡华连正式随父修船,常被邀请到草潭、民乐、黄略、北潭等地为渔民造船修船。1972年蔡华连出师,其后带班独闯江湖,常年在湍流、坑尾、草潭、河头纪家等地修船。1985年他在营仔镇石牛潭造船厂当技师,期间装造2艘30米长的渔船出口马来西亚,2艘载重260吨,700马力的渔船出口越南和智利,8艘虾轮销售到广西、海南及雷州半岛沿海等地。
据当地渔民介绍,蔡华连不仅有一套按传统技法自配涂饰材料的技术,其所装的船只结构合理,功能用房完整,起帆放帆自然顺畅,驾轮巧妙自然,船体外观靓丽,吃水顺利有力,平稳。
8年前在营仔工作时就拍过他的作品放淘宝卖,结果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