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造就“神话”——记“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新宁县白沙中学体育教师唐文汉

“笑话”造就“神话”

——记“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新宁县白沙中学体育教师唐文汉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程

通讯员 林承海 刘秉红

“身处简陋练场,心有冠军梦想,三十载执拗岁月,无数场荣誉之战,你的坚持象个笑话,却造就了神话!”上个月,在邵阳市第五届道德模范颁奖大会上,一位花甲老人在赞誉声中走上领奖台。

他就是新宁县金石镇白沙中学体育教师唐文汉。怀着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他三十年如一日,在普普通通的农村体育教师岗位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拼搏,无怨无悔地奉献,敬业奉献的大爱情怀深受敬仰。他教出的学生参加国内外体育赛事先后获世界冠军7次、亚洲冠军1次、国家冠军17次。

浓情化甘霖 涓滴润桃李

唐文汉老师1957年8月出生在新宁县白沙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受到父母憨厚、忠实、勤劳、奉献精神的熏陶。1984年他成为白沙中学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他发现农村孩子很能吃苦耐劳,便开始带领学生利用放学后、星期天、节假日开展体育训练,并在两年后开始向邵阳市输送运动员。

1992年,唐文汉发现国家对残疾人体育日益重视,又开始免费招收残疾学生进行训练。万事开头难,为了“招兵买马”,他走村串户,跋山涉水,不厌其烦,不惧苦累。有家长认为他是在“闹着玩”、“瞎折腾”,有的人认为他图名图利,还有人等着看他的笑话。但他毫不在意这些,敞开心扉苦口婆心地做残疾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并表示自己无偿培训不收一分钱。一次、二次、三次,直到家长答应孩子参加训练为止。许多学生家长被唐文汉入情入理的言语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纷纷表示把孩子交给唐老师很放心。

随着残疾学生接踵而来,唐文汉根据他们的年龄、伤残级别、个人特性,寻找适合他们发展的项目,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同时,在生活中将爱心化为甘霖,滋润着他们的心田。

残疾学生中有的家离学校较远,有的行走不便,唐文汉竭尽所能帮助他们。举重学生贾友华1岁半得了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只能靠双拐支撑行走,但她家离校却有3公里的崎岖小道。而且,贾友华家境十分贫寒,住的不知是祖辈哪一代留下的矮木房,家里没有一件象样的家具。为了帮助贾友华,唐文汉无论夏日炎炎,还是雪雨交加,每天都要坚持去她家里指导她训练,10多年从未间断。1999年12月的一个大雪天,唐文汉在前往贾友华家的途中不小心摔下了山坡,扭伤左脚,他仍然一拐一瘸地走到贾友华家里,满脸愧疚地对贾友华说:“对不起,老师今天迟到了!”年小的贾友华顷刻感动得热泪直流。在唐文汉的精心指导下,贾友华进步很快,不断刷新举重成绩。

对于父母在外务工无人照顾的残疾学生,唐文汉与妻子李小梅商量好,干脆把他们带在自己的身边,给他们烧水煮饭、洗衣,问寒问暖,细心照料胜似父母。

为了残疾学生的成长,唐文汉一心扑在执训上。他父亲脖子上长了一个肿瘤,2004年8月,随着肿瘤逐步长大,他父亲感觉很不适,经县人民医院检查情况不好,建议赴上级医院诊断检查。这段时间,正值残疾学生罗锦权要赴省参加举重训练,需要唐文汉指导。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唐文汉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请她陪父亲赴上级医院检查,自己留下来指导罗锦权训练。

找生源招学生,购器材搞训练,唐文汉也从未向学生、学校和政府伸手要过一分钱。有人说他“真傻”,也有人议论:“这个年代哪有不要钱的老师,真怪!”唐老师理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为培养残疾儿童成长,傻也值得,怪也不怪。”

怀着执着的信念,30多年中唐文汉精心培育残疾学生280多名,一批批残疾孩子插上了梦想的翅膀,飞向全国,飞向世界。

汗水洒“五训” 育出满园春

对待学生们,唐文汉既是一名慈父,又是一位严师。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有别于正常人。为了使残疾学生的训练取得成效,唐文汉逐步总结经验,凝聚成了特色鲜明的“五训”“法宝”。

带着感情训。残疾学生思想压力大,生活困难多,社会关爱少,受人歧视多,有的对自己自暴自弃,有的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成天萎蘼不振,有的身感前途无望……唐文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了让他们重振精神,扬起生活的风帆,他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和放学后的休息时间,广泛深入到这些学生的家长中细致做思想工作。他首先要求家长率先垂范,不能歧视自己的子女,把他们看成是包袱,要让自己的子女在家中感受到浓浓的父爱、母爱;其次要求家长教育其他子女多多关爱自己残疾的兄弟姐妹,加深手足之情;再次,手把手地与残疾学生促膝谈心鼓励他们面对现实、正视现状、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做到身残志不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因地制宜训。学校没有训练场地,唐文汉就带着学生们沿着江边、河岸、鱼塘、田埂跑步;没有专用体育器材,他自己动手制沙袋、制跳板、制杠铃。为适应贾友华的举重训练,他亲自绘图,找来木匠制作了一个仰式举重杠的木质支架,并自己掏钱买来了一副300多元的杠铃送到贾友华家里,为她进行专项训练提供器材。

磨炼意志训。“意志”二字对残疾学生训练尤为重要。唐文汉常以“铁棒磨成针”的故事教育学生,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搞好训练。学生李飞患有先天性近视,双眼视力均只有0.25。他虽视力不好,但喜欢蹦蹦跳跳,活泼有余。唐文汉便因材施教,每天下午放学后,无论晴天雨天,都要李飞留下来跑步一个小时,有时训练完了,李飞累得连爬楼梯的力气都没有。每当李飞有打退堂鼓念头时,唐文汉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开导他,鼓励他自立自强,用艰苦的训练换取成功的喜悦。李飞明白了这个道理,几载辛苦训练,他咬紧牙关,顽强地坚持下来了。

向上荐才训。由于所在学校场地、器材设备限制,不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于是唐文汉以伯乐精神,积极向省、市体育院校进行专业项目人选推荐。世界杯女子柔道冠军何红梅,当初训练时有人与她同练。2个月后,有2名同学打了退堂鼓。再练半年后,另1名同学也放弃了,只有何红梅坚持了下来。唐文汉看出何红梅是个好苗子,1998年底把她推荐到邵阳体校训练。到目前为止,唐文汉先后为国家队、省市队推荐了何红梅、蒋凤香、贾友华、徐钰、陈洋洋、林垒、倪洁等运动员20余名,近年来他们在国内外运动会上多次夺得冠军。

坚持不懈训。用心做事业,用爱做教育,30多年来不懈坚守,唐文汉不但训练了学生,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自己,柔道、举重等项目执训成为他的拿手好戏。省、市体校在寒暑假、节假日常抽调他去训练学生,并多次被抽调到国家队任教练。

苦心人,天不负。33年中,唐文汉老师严格执训,精心育苗,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体育事业上,强劲地推动了新宁县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让残疾人体育之花绽放新宁城乡。何红梅曾3次荣获世界柔道和举重冠军、4次获全国运动会冠军、多次获省运动会冠军,徐玉3次获残奥运动会田径冠军,贾友华获第七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冠军,唐欢、唐君华5次获世界残运会羽毛球单项冠军,李康宁获世界残运会网球单打冠军,石中玉、王芬芬、倪书枚、徐芬8次获全国残奥会冠军,李飞、陈洋洋、贾远珍、蒋凤香、江依琼等20余人在国运、省运会上夺金、夺银。

学生们为国争光,为家乡添彩,唐文汉老师乐在其中。他个人也荣获全国优秀乒乓球教练、全国群众性体育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殊荣,还多次荣获省、市、县优秀教练员光荣称号。

[责编:郑丹枚]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举报
评论 2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