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州大鼓:沉寂35年又归来

春节期间,崇银等演职人员在大同演出《张家口之旅》。
记者魏民 通讯员 张武
伴随蔚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沉寂了三十五年的蔚州大鼓被重新挖掘出来,当地群众再次听到了《杨家将二破天门阵》等传统大鼓书节目。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蔚州大鼓的未来一定是红火的,可持续的。
曾经红遍张垣
一人弹三弦伴奏;一人左手持铜板自击,右手拿鼓槌敲鼓,开唱讲书。舞台上,演员正在表演的是蔚州大鼓。
这样的演出非同寻常,因为埋没了三十五年的蔚州大鼓重新回到蔚县当地百姓的文化生活中。作为蔚州大鼓的第三代传承人,今年52岁的崇银,面对这样的情状,除了欣喜还是欣喜。
崇银欣喜的是蔚州大鼓被重新挖掘出来,他见证了蔚州大鼓的兴衰起伏。
提到蔚州大鼓,不能不说它的传承。
崇银介绍,张永怀(1912年-1979年)是蔚州大鼓的创始人,尽管当时人们普遍按西河大鼓来看去听,但张永怀在学习西河大鼓的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揣摩,借鉴其它鼓书、快板、晋剧、京剧等之所长,结合蔚县地方戏曲蔚县秧歌、蔚州道情、二人台小戏等,以及蔚县方言的特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说书风格,与正宗的西河大鼓有了很大的不同。他的一部《三侠剑》长篇大书名噪京津,誉满长城内外。
崇正计是张永怀的师弟,也是徒弟,他传承和发展了张永怀的说书风格,成为蔚州大鼓的第二代传承人,当年一部鼓书《杨家将》红遍张垣大地、雁北地区。
崇正计带出了自己的女儿崇桂梅、儿子崇银和徒弟苏锦合等,也为蔚州大鼓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苏锦合、崇桂梅、崇银三人,成为蔚州大鼓的第三代传承人。
一度销声匿迹
“我从7岁时开始学习蔚州大鼓,放学后,每天除了写作业外,就是学习蔚州大鼓。每天阅读古书2至3小时,没有书籍的鼓书段子,全凭父亲的口传心授。我学习了传统的蔚州大鼓《岳飞传》、《呼家将》、《杨家将》等长篇大书,新蔚州大鼓包括样板戏《林海雪原》、《苦菜花》等。”崇银介绍。
在崇银看来,演员表演蔚州大鼓时,道具很少,利用鼓槌、扇子等,再加上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要将人物刻画出来,将历史故事讲述好,也并非易事。过去,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很少,大家特别喜爱蔚州大鼓,有时听书连饭也顾不上吃。
崇银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崇正计外出说书挣钱养家。“我的姐姐没读过书,只会弹三弦,说一些小段儿。原先父亲和姐姐一起出去说书,姐姐结婚后,我就跟着父亲一起外出说书。”崇银说。
除了在蔚县说书外,他还跟着父亲到广灵、大同、阳原、下花园、内蒙古等地去说书,在农村演出时,喜欢听书的观众帮他们找住处,找吃饭的地儿。农闲时晚上白天都有演出,一般演出2个小时,村民吃罢了饭,就去听书。有的村子有舞台,他们就在舞台上说书;没有舞台的,就在生产队大院里说书。观众少则一百多人,多则五六百人。
父子二人说书换取些粮食,有的生产队出,有的村民们出。过去在生产队里挣工分,收入少,连肚子也填不饱,外出说书比在地里刨食好一些。
崇银也想依靠说书,吃上一碗饭,可随着电视机的兴起,蔚州大鼓没人听了。崇银说了十多年的蔚州大鼓,之后就不再说书了,他又回到村里种地,种植谷、黍、玉米、莜麦、荞麦等。
重回百姓生活
蔚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让蔚州大鼓这种艺术门类得到了回归与振兴。
2016年4月,在鼓书爱好者赵斌的热心推动下,一边组织苏锦合、崇桂梅、崇银等老艺人加紧练习蔚州大鼓,一边加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过去,崇银跟着父亲,学习了多部长篇大鼓书,还有五十多段鼓书小段。可他放了三十多年不演了,许多段落都不再清晰了,崇银和苏锦合一起回忆,并不断揣摩大鼓书中的故事情节等。
“过去用的三弦,都已经不好使了,又换了新的,还买了鼓,为女演员置办了演出服装,今后条件好了,男演员的演出服装也要增加一些。”崇银说。
蔚州大鼓的复出演出,成了蔚县曲艺界的一件大事。演出安排在蔚州署道德讲堂,在五一期间进行首场演出,观众座无虚席。
此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又成立了蔚州大鼓演出团队,注册了蔚州心蔚传奇鼓书曲艺有限公司。
去年蔚州大鼓的演出人员还参加了天津市第九届家庭文化艺术节暨首届京津冀家庭戏曲曲艺大赛巡演活动。“9月14日,我们到天津参加复试,11月11日参加决赛,获得曲艺类优秀表演奖。此后又在市工人文化宫进行了巡回演出,当主持人报幕说要进行蔚州大鼓的演出时,台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崇银回忆。
培养传承人
时代在发展变化,蔚州大鼓也要与时俱进。在萝川剧场演出时,蔚州大鼓以6人组合形式出现,其中4人演唱,2人弹弦,演员们在舞台上相互对话交流,还与观众们进行互动,形式新颖了,在语言安排上也更加突出时代气息。一个上午要表演三个蔚州大鼓小段,一个小段20分钟,和其它节目穿插表演。崇银介绍说。
崇银等蔚州大鼓艺人在排练节目、恢复传统鼓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让蔚县父老乡亲再次听到《杨家将二破天门阵》、《罗成算卦》、《报母经》《大隋唐》等传统节目,以及新编小段《蔚州颂》等多部大鼓书,还在当地电视台进行了录制播出。
“我的妹妹是近些年才开始学习蔚州大鼓的,她今年43岁了,她的孩子也在学习蔚州大鼓。”崇银说。
为推动蔚州大鼓的传承与发展,当地艺人们除了挖掘史料外,还在发现和培养第五代蔚州大鼓传承人。如今,第五代传承人有四位大学生、一位导游讲解员等,这还不算孩子们。在崇银看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会有更高的追求与向往,蔚州大鼓书的未来,一定是红火的、可持续的。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