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怎么吃?应该注意什么?听听药师怎么说
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我们也称之为“沙坦类”降压药,其主要作用机制为特异性阻断血管紧张素II与AT1型受体结合,从而扩张血管,减少醛固酮释放,减少水钠潴留,降低血压。此外,缬沙坦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脂代谢,缓解心力衰竭,预防房颤电重构,逆转左室肥厚,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蛋白尿,保护心血管和肾脏,长期规律服用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尤其适用于伴有心衰、糖尿病肾病、房颤、冠心病、左室肥厚、代谢综合征和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对“普利类”降压药引起干咳不能耐受的患者,也可选择缬沙坦作为替代。
缬沙坦的降压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其治疗窗较宽,一般在80~320mg(1-4片)之间,降压作用起效缓慢,平稳而持久,通常用药2周内可达到确切的降压效果,用药4周后可达最大疗效。人体血压有明显生物节律性变化,一般早上9-11时和下午16-18时达到高峰,因此,通常应在血压高峰到来前服用降压药,缬沙坦属于长效降压药,一天服用一次,多在早上7时给药,当血压达到最高峰时刚好可以发挥最佳的降压疗效,与餐前空腹服用缬沙坦相比,进餐时或进餐后服药可导致药物吸收减少,但是对于总体降压效果无明显影响,因此,餐前或餐后服用缬沙坦均可,建议在每天同一固定时间服药,提高用药依从性,建议早上7时空腹服用。
缬沙坦降压效果良好,并可保护靶器官,通常需要长期用药,甚至终身用药,长期服药需要注意:
1.缬沙坦初始治疗时,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软弱无力、眼前发黑、头晕等症状,尤其与大剂量利尿剂联用时,注意用药后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躺在床上或蹲下后突然起身等,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可有效预防体位性低血压,一旦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应立即平卧休息,一般10-20分钟可自行缓解。
2.缬沙坦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一般需要4周才能达到最大疗效,如果治疗初期血压不能达标,不要擅自停药或换药,应坚持服药,避免血压波动。
3. 缬沙坦可抑制醛固酮分泌,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起血肌酐和血钾升高,尤其是慢性肾病的患者,治疗初期应严密监测血肌酐和血钾,如出现血肌酐升高超过50%以上或血钾高于5.5mmol/L时,应立即停药,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应禁用缬沙坦。
4.缬沙坦在体内几乎不经肝脏代谢,主要以原型排泄,30%经肾脏排泄,70%经胆汁排泄,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因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但胆道梗阻的患者排泄明显减少,应慎用缬沙坦。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