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睡衣打天下,这个“宅春节”你如何健康度过?

春节假期因为严控疫情,没有了工作,不能外出,有了大把时间,我们将如何安排生活?许多人似乎一下子懵了,睡到中午,吃完饭刷剧,似乎有序的生活被打乱,有些不适应。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心理专家。

春节无聊时你在干嘛?

由于家在外地,没能及时赶回家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五年级的他开始给宠物讲起了函数,一口一声的“儿子看黑板”、“昨天你还答对了”、“好,你听懂了”,温柔耐心,也让人忍俊不禁。但猫表示:我太南了。

正值防疫期,大家响应科学防病要求宅在家,一下子有了大把时间,但麻将打烦了,春晚看了好几遍,究竟该干啥呢?知乎上有人灵魂发问,大家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新做的发型,新置的行头,才做的指甲,全都派不上用场了……

有人过上了靠父母、兄弟姐妹“投喂”的生活,餐厅、客厅和卧室,三点一线,除了吃饭就没下过床,微信步数留在三位数,那些步数登上榜首的网友,被好奇,到底是在客厅执着走了多少圈。坚持在家运动,跑跑步机的网友们,你活得相当健康,值得点赞。

剧刷了好几部,朋友圈都刷完了,大家能不能快点更新?都没得刷了!

古装剧《甄嬛传》等动图在朋友圈很流行,台词相当扎心,“终于知道被禁足的嫔妃”的滋味了。

有人把一包零食里的核桃仁、大杏仁、腰果、蔓越莓干等等数清楚了;还有人把家里厕所瓷砖有多少片,木地板多少块,甚至大米有多少粒都弄出来了。还有窗外竹叶晃动所少次,小鸟叫了多少声也写出来了,这看起来真像一堆搞笑段子。

还有人热衷于整理旧物,刻录磁带和碟片,被岁月里的我们感动到。

你处在转换新活法的适应期

南京心理专家杨静平告诉记者,疫情来临,面对这一应激事件,许多人不能适应。觉得自己的生活一下子发生很大变化,出现焦虑和惶恐的状况。其实大家都处在转载换一种活法的转换期。

过去太忙没办法享受天伦之乐,现在给你大把时间;一到过年就有七大姑八大姨焦虑症,生怕被催婚催生,年轻人还不喜欢各种走亲访友活动,但现在这一切都免了;原来纠结于过年造型和装扮的人发现,一套睡衣打遍天下!——这时候,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待这个新形势,我们将迎来全新的家庭生活状态。没有“老板”“上司”来安排你的生活,你要自己把自己安排好。

首先,当然是把过去睡不够的觉补足。现在从上学的孩子,到上班的白领、带孩子的家庭,普遍缺觉,这下可以好好补补了。

而且现在有时间好好吃吃爸爸妈妈做的饭菜,一家人有时间用心做饭,一起分享,这是很美的。

刚上线的电影《囧妈》其实说的就是80后90后人群跟母亲的隔代沟通问题,妈妈有时候意识不到自己对儿子的管束已经越界,他早就不是那个几岁孩子了。如何在相处中保持边界,需要儿子跟母亲有一定沟通,告诉她边界在哪里,让她慢慢接受。

因此,有这样的时间,也是大家跟父母好好沟通,避免隔膜的好机会。有机会也可以多教教父母一些新技术,扩大他们的生活圈子。

自由安排时间,不幸福吗?

觉补足,饭吃好后,第一层次需求满足,下面就是审美、求知需求的满足了。“你看我和同事就特别开心,有大把时间可以把平时没时间看的剧追一追了,现在大家群里分享的电影链接也很多。还有也有平时来不及读的书赶紧补一补”,杨静平说,“我最近就在家重温国学经典《金刚经》、《道德经》《易经》《鬼谷子》《孙子兵法》等,很有收获。”也可以选择网络课程充电,学一学跟本职工作相关或者无关的课程。这段时间刚好是集中充电学习爱的好时光。没有走亲访友的劳动,简单的网络拜年就可以联络感情,省去不少繁文缛节,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就可以安排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不是太幸福了吗?丢掉的钢琴、小提琴爱好都可以捡起来,读书思考都有益身心。”也有人开始为接下来更大学习目标最准备。

杨静平说,此次抗击疫情也带给大家很多哲学思考,比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如何敬畏生命。最近,朋友圈转得挺火的蒋雯丽、姜文、葛优、陈建斌、周迅、濮存昕、汤唯配音,8分钟短片《大自然在说话》就很震撼,给大家带来许多启发。“大自然并不需要人类,人类却离不开大自然。你们的行为决定你们的命运。我随时都在进化,而你们呢?”杨静平表示,“历经这次考验,反而给大家带来更多反思和深刻反省。突然觉得我们生活中,有一些东西需要重新定义,将被重新改写。”

有可能你会说,这次大家宅在家里,跟我们向往的慢生活,并不相同啊。毕竟每天刷着朋友圈各种关于疫情的动向,内心充满不安。其实,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要建立在正确认识疫情的基础上,只要科学应对,一起携手,我们就可以度过难关,因此,要放下不必要的焦虑,正向去看待我们的生活。从即将方面去看,在这样的背景下,或许新的生活方式,新玩法会被创造出来,大家会重新找到生活中的乐趣。

疫病传播期间心理防护指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随处可见的大口罩,荧幕、新闻上的疫情动态难免让人“心慌慌”,如何做好个人心理调适尤其重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更容易获取防疫与医疗信息,却也让一些贩卖焦虑的文章更容易进入视野。负面文章容易引起“灾难性思维”,这种灾难化思维会造成过度焦虑感,令我们失去对局势的合理认知。

如何从容应对疫情?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内容主编 唐义诚表示,要合理看待疫情,防止灾难化思维。

也要正确应对焦虑,选择“主动式休闲”。这次疫情中购买和使用口罩,避免不必要的外出,不去高危的场所,积极获取相关医疗信息等,均是在焦虑情绪影响下寻求增强生存机会的积极行为。如果焦虑状态持续,长期的恐惧和焦虑会造成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的损害,直接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疾病。而抗击新型病毒感染,人的自身免疫能力是最重要的。此外,焦虑的核心体验就是危险和失控,人们也会急于重新获得可控感,从而做出不理性的应对行为。

当你发现自己处在过度焦虑的状态下,就需要做自我调节。与家人沟通、做深度放松练习、欣赏动听的音乐、体验令人愉悦的事等都可以暂时缓解焦虑情绪。另外,我们可以用“主动式休闲”充实自己。所谓主动式休闲就是那些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比如下棋、看书、烹饪、学习新技能等需要一直投入精力的行为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在主动式休闲中,我们会产生专注忘我的“心流体验”,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不仅可以对冲疫情带来的焦虑感,还能够提升假期生活质量,是替代外出活动的良好选择。

此外,也要节制上网,警惕疫情信息过载。为了避免信息超载带来的焦虑感,在危机时,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在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选择权威渠道,做信息的主动搜集者而非被动接受者。希望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可以在危机中成长,继而拥有更加强大的内心,愈发热爱生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