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孝公到秦王嬴政,秦历六世而胜,探析其明君辈出的原因

导读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诸侯纷争,社会动荡。七国不仅仅在战场上一决高下,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然而,最终却由秦国吞并了六国,实现了天下一统。秦从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摆脱被诸侯“夷狄遇之”的地位,迎来发展的转折点,经过六代君王的持续推进,化颓势为优势,逐渐成就秦国的霸业。纵观秦的历史,正是从孝公到秦王嬴政六代君王的持续努力才成就了秦一统天下,那么秦国为何能够明君辈出呢?今天千秋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下,秦国明君辈出的原因,以供各位读者参考。


电视剧《大秦帝国》秦孝公剧照


一、明君辈出,秦经商鞅变法历六代君主实现大一统

纵观战国发展的历史,秦最终能够超越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战国初期,秦国因为发展落后而被中原各国看不起,出现了“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状况。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秦孝公发奋进取,招揽人才,求强于诸侯。对内:重用商鞅,变法图强,使秦的国力不断走向强盛,对外:发起对魏国的战争,经过数次战役,不仅摆脱了强魏的威胁,还将魏国的势力赶到黄河以东。由此拉开秦国东出的历史壮举。孝公之后,秦惠文王继位称王。随着秦国力的不断增强,秦与东方诸国间合纵连横的较量开始呈现在历史舞台。秦惠文王凭借杰出的战略外交规划,不仅使秦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也使秦东出一统天下的国策由此成为现实。秦武王东周举鼎不仅为了证明其勇力过人,更是想借此机会彰显秦的实力和一统天下的雄心。紧接着继位的秦昭襄王,他在位长达五十六年,在其内政外交一系列政策的统治下,使秦国东出一统天下的进程大大加快,尤其在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匹敌。庄襄王在位时期,使秦的优势得以延续,各项统治成果得以继续发展。秦的实力历经几代君主的共同努力,终于在秦王嬴政即位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历史使命。秦从孝公图强开始崛起,到秦王嬴政有规划地消灭六国完成统一,各代君主持续努力,各有贡献,难以替代。


襄公时期地图


二、秦国明君辈出的原因

1、“六国卑秦”的压力对君主的刺激

秦国用了六百多年的时间,从西部边陲区区一个附庸而崛起为强大的帝国,可谓是历经艰辛与曲折,饱经考验。

在西周时期,秦作为看守西陲的小国,以“戎殷”的身份存在。到了非子时期因为非子善于养马,因此得到周孝王的肯定,于是分土成为了周的附庸。

什么是附庸?,孟子说:“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虽然领土不大,只有这区区五十里,但是对秦人来说已经算是有了合法的封邑,而且对于低微的秦人来说意味着地位和身份的提升。但秦邑位于陇山脚下,是一片荒野地带,戎狄时有侵扰,秦人所处之地相当于宗周的西陲亭障,起到了防范西戎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的作用。这样的地理环境注定了秦人必须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处境。


战国前期地图


“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

到了周宣王时期,西戎的入侵为秦人提供了一次展露头角的机会,秦由附庸的身份成为周王室的命臣,地位的转变更加刺激了秦人保家卫国、拓土扩境的决心。以后秦人又凭借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可以“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秦由此获得了与各诸侯名义上的平等身份。虽然秦的君主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势力,但六国卑秦的状态却没有改变。到战国初年,“秦之野人”还被作为当时形容野蛮落后的一句成语。秦长期面对着戎狄侵扰、加上“六国卑秦”的巨大压力,这些压力反过来也刺激秦人产生了更强的逆反心理,衍变成谋求发展的活力与欲望。尤其,秦的君主在这样没有安逸、享乐的环境中成长,身上肩负责任的意识与危机感就更加强烈。

2、长期的战争与集权政治环境有利于君主的励精图治

秦国地处偏远的边陲,处于戎狄的包围中,在早期的发展中,要拓宽自己的领土,就不可避免的要和遍布在西北区的戎狄部落发生战争,除了秦人拓土扩边的主动迎战之外,面对游牧民族时常发起的资源掠夺之战,秦人亦要被动迎敌。可以说秦每一寸领土的拓展都富有战斗的意味。且周王室对秦人几次分封,所开出的都是空头支票,秦人要想使之兑现,只能依靠自己的武力去奋勇开拓,这样的现实使秦人长期处在战争环境之中。


电视剧《大秦帝国》秦惠文王剧照


进入战国之后,随着秦国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一方面秦君主基于要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实现统一目标的要求,往往通过战争的方式与诸国进行角逐,另一方面,六国面对秦的日益崛起往往走向联合,来共同抵抗秦国。惠文王时期,“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昭襄王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至盐氏而还”。庄襄王元年,“魏将无忌率五国兵击秦,秦卻於河外”。不管是主动抑或被动,战争始终伴随着秦国。战争的环境迫使秦君主以国事为重,不敢稍有松懈与怠慢,否则就会带来战败亡国的危险,且秦君主为了有效的举全国之力以应对外敌,必须要牢牢地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权利集中在自己手中,方能对国家的各项政策做出最及时而有效的决断。所以,秦长期的战争处境,使秦从一开始就建立起军事性质的中央集权国家,君主拥有行政、军事上的绝对权威,无论是官吏任免权还是军队调动权都集中掌握在君主手中。到战国时期,秦在地方上开始实行郡县制,在郡县制度下,秦的领土虽广,但地方的行政、军队、财政等一切大权仍操纵在秦君主手中。秦集权政治的特点,赋予了君主无限的权力,更大的施展空间;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压力和责任。倘若君主不能把手中的权力投入到为国家谋发展的行动中来,那么这种权力反之则会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一把利刃。而秦代代君主都能将这种压力化为动力全身心投入到国家治理中来,推进秦的统一,确是难能可贵的。


电视剧《芈月传》秦武王剧照


3、秦文化传承对君主的塑造

秦在漫长崛起的过程中,种种不同于别国诸侯的经历造就了秦独特的文化特点,而一国之君的行为更是一个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秦之所以明君辈出完成统一,独特的秦文化对君主发挥了重要的塑造作用。

首先:崇武尚战的生存环境使“勇猛”者继位。

秦在早期发展过程中,生活在荒凉、空旷的地带,且被戎狄包围,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敢于向戎地开拓,不然等待秦人的就只有在夹缝中被欺凌直至灭亡的命运。特定的生存环境,塑造了秦人需要通过自己努力开拓生存空间、发展空间的勇敢坚韧的性格。他们不惧失败,敢于争取,才使得秦以弹丸之地不断地崛起。秦人这样的性格特点,及由此文化特点衍生出的君主选拔制度,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秦君的英武和贤明,进一步促进了秦的发展、及统一大业的完成。


电视剧《芈月传》义渠王剧照


其次:功利文化使君主重实利。

严酷的生存条件和战争的环境,使秦人往往集中关注于自身物质需要的索取与战争胜利的取得,这些明确的利害,而不注意仁义、礼乐、道德这些虚无的东西。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

秦国的风俗决定了秦人具有重功利、轻伦理的价值观念。在这样浓厚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秦人评价一场战争、一次改革、一次外交是否获利的标准则是比较实际的,不同于儒家讲的“仁义、道德”。如何评价战争的成败则根据夺取土地面积的多寡,评价军功的大小根据杀敌数量的多少,奖励军功也根据取敌首数量决定赐田的多寡和赐爵的等级,他们不仅重视获得的实际利益,还有将既得利益最大化的强烈欲望。秦国功利主义的文化影响君主首先从国家利益出发,进而展开外交、军事等一切活动,可以说国家利益是一切国家政治行为最根本的力量源泉。战国时期,国家利益集中表现在对领土的扩张和对人口的掠夺方面,这使得秦君主极尽能力扩张秦的领土和掠夺人口,成为秦各代君主都推动统一的重要影响因素。


电视剧《大秦帝国》商鞅剧照


4、秦国用人政策及大臣对君主的辅佐

“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如齐之田忌、田婴、田文,韩之公仲、公叔,赵之奉阳、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为相。独秦不然,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魏人公孙鞅也。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雎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从这段表述中,可以看出秦国在任人方面和关东诸国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和不同,关东诸国较为重视世族的任用,而秦国所用之人才大多不是出自于秦国本身,而多来自中原地区。秦国对外来人才的重用足以证明秦文化本身的包容性。在这样文化的影响下,使秦君主敢于突破“亲”“贵”的界限重用贤才,以谋求国家的发展。“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秦从穆公时期就开始重用来自外国的人才,以后的君主更是继承了这一重用外国人才的传统,“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电视剧《大秦帝国》范睢剧照


秦国自秦穆公开始招揽关东人才,这些人才到了秦国之后受到重用,使秦君主得以在这些外来人才的辅佐下,为国家取得更多的利益。其次,秦君主对人才的重用进一步刺激了关东诸国的人才流向秦国,在人才的争夺中,使秦国能够对关东诸国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与此同时,这些外来人才来到秦国,为了受到重用,他们往往竭尽所能的为秦君出谋划策,由此在君主决策时起到良好的引导和建议作用,减少决策上的失误。

结语

秦在发展壮大,完成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历代君主的贤明统治成为取胜六国的重要因素,首先,六国卑秦的压力刺激秦君主产生图强的决心,他们奋力改革,富国强兵,以图摆脱“诸侯卑秦”的窘境。其次,秦国长期处于战争环境之下,战争环境迫使秦君主以国事为重,不敢稍有松懈与荒慢,否则就会带来战败亡国的危险,这样的国家处境激励秦君主时刻保有忧患意识。再次,秦在漫长崛起的过程中,种种不同于关东各国的经历造就了秦人独特的文化特征,一则为崇武尚战,在这样文化的影响下使秦形成了不同于别国的“择勇猛者立之”的继承制度,这样的制度往往促使能力出众的、善于指挥作战的继任者即位为君,肩负起带领秦人开拓的任务;二则为功利主义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影响秦君主所做出的决策往往以为国家获取更多实利为主要目的,更能适应群雄争霸的战国局势的需要。最后,秦完善的官吏管理制度和吸引人才制度,使秦国的各级官吏都能励精图治,使得各国人才纷至沓来,这些人才对于引导国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秦君主始终致力于国家发展,保持勤政作风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千秋用四个字来形容秦国的发展,那就是“多难兴邦”。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