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在尤溪农村,很多人做过这件事!一辈子难忘的回忆……

乡村趣事

——捉泥鳅

文:余道业

淅淅沥沥的几场春雨,将田泥泡得发软。春耕之后,新翻的泥土散发出股股清香,冬眠后的泥鳅和黄鳝开始活跃起来,山村进入捉泥鳅的时节。捉泥鳅,准确来说是“叉”泥鳅,因为我们的工具是“V”字形的铁制叉子,装在竹柄的顶端。叉泥鳅可以说是我童年时代的一大乐趣,至今难忘。

那时,稻田施肥多以有机肥料,土质比较肥沃,泥田里田螺、泥鳅、鱼虾、青蛙、田鸡甚多,到了夜里,青蛙和田鸡聚集在稻田里或躲在草丛中,扯着喉咙叫着、唱着,欢闹着静谧的乡村夜晚。叉泥鳅便是这乡村夜晚里最有趣的事了,立夏之后,气温上升,田里的禾苗还没有长高,那时才是叉泥鳅的最佳季节。一垅垅刚翻过的水稻田,漾满了水。经过白天的太阳烘照,水田暖融融的,到了夜里,或大或小的泥鳅就纷纷从泥层里钻了出来,懒洋洋地躺在泥面上。

老屋的门前,便是成片的水田。吃过晚饭,父亲找出叉泥鳅的那柄叉子,又从柴火垛中翻出松明,劈成半尺来长的片状装进竹箩。点燃的松明装在一个柚子般大的铁丝盘成的篮子里,如火球一般,用一根小竹杆子挑起。邻居们也相继出门,腰系鱼篓,挑着一杆松明火球朝水田走去。放眼望去,团团的火球远远近近,田间地头里的影影绰绰,便是乡间夜里最独特的风景。

翻过的稻田,错落有致的躺着一排排禾蔸,禾蔸间的水在火光下清澈见底。各种泥虫正在泥面休眠,泥鳅也一动不动地伏在泥面上。但泥鳅着实灵巧又狡猾,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往泥巴里钻,逃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圈浑水。叉泥鳅时需得稳、准、狠。屏住气息,操稳叉具,瞄准泥鳅腰身,用力一戳,“嗖”的一声泥鳅瞬间就被叉中了。起叉之后,两只手指头对准竹篓轻轻一撸,便稳稳当当落入篓中。叉泥鳅还要有眼力,在晃动的火光下,误把稻杆或木棍当成泥鳅那是常有的事。我和父亲沿着松软的田埂上小心翼翼地行走,一边双眼细细地搜寻,一边出手准准地叉。一个晚上在田里大约走三小时,就可以叉到泥鳅两三斤,像我父亲这种高手最多可叉到五六斤。

皓月高高挂在广袤的苍穹上,银辉似水,小村庄披上一层乳白色的轻纱。青蛙们在田间地头集会狂欢,它们趴在露出水面的泥疙瘩上,或浮在水面漂浮的杂草中鼓动着双腮“呱呱呱”地叫个不休。当我们挑着松明火球走过,青蛙就像跳水运动员一样摆一个优美的姿势突然钻入水中,片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就像鲁迅笔下的闰土一样,手持一柄铁叉,月色下,蛙声中,在田间细细搜寻泥鳅。在父亲的精心指点下,我学会了“叉泥鳅”的基本要领。有时过于专注寻泥鳅叉泥鳅,忽略了脚下踩的是窄窄的田埂,时有打滑和踩空,跌进泥田里滚的一身烂泥。最好笑的是,由于松明油烟浓烈,每个叉鳅人的身上脸上都落了一层的黑乎乎烟灰。田间相遇叉鳅人,闪烁明灭的松明火光下是一张张黑漆漆的脸,若不自报家门,压根儿辨不出对方是谁。

乡人喜叉泥鳅也善于烹调。泥鳅的烹制方法很简单,将泥鳅洗净沥干,葱姜爆香后将泥鳅煎至两面微黄,再加入少许料酒、盐巴等佐料,片刻功夫,一道香喷喷的美食上了餐桌。或将泥鳅盛在容器中,倒入半斤家酿红酒,入锅文火慢炖,须臾香气四溢。这是乡人用以待客的上等佳肴。此外,用泥鳅煮粉干也是一道不错的美食,老家镇上开的几家“泥鳅粉干店”,一直生意红火,远近闻名。遗憾的是,现代农业多施以化肥,土壤盐碱化,水质变差,加之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田地大多撂荒,野生泥鳅已经很难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工饲养泥鳅,远不及野生泥鳅美味。童年时代叉泥鳅的许多趣事,只能永久地封存在记忆之中了。

作者简介:

余道业,福建尤溪人,高级经济师,供职于金融部门。兴趣广泛,热爱摄影、旅游,书法、写作均有涉猎且有小成,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三百余篇,出版《农信情缘》一书。

《武汉记“疫”》:尤溪最美逆行者程贤芳

【最新】2020年尤溪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招聘!(附岗位表)

最新!尤溪公交运行时间调整

尤溪这个人被抓!千万别干这事了!

8℃!尤溪气温即将大跳水!降雨已在路上……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