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男人都死要面子,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
一
在网上看到一个笑话,大概是美国女权份子作的:
“上帝,我有点烦恼。”
“是什么烦恼呢,夏娃?”上帝问。
“我知道你创造了我,让我活在这个乐园里面,但是我还是感到很闷。”
“那么多动物来陪伴你呀!”上帝说。
“它们都很有趣,尤其是那条蛇,整天想怪主意,把我笑死了。”夏娃说:“但是,动物还是动物呀。”
“你想怎么办呢?”
“我寂寞得要命,而且我天天吃那些苹果也吃腻了。”
“我知道了。”上帝说:“有一个解决的办法,我创造一个男人给你!”
“男人?什么叫男人?”夏娃问。
“男人也是动物的一种,非常奇妙,也充满了缺点。”上帝解释:“他们会撒谎,也会骗人。但是他们永远长不大,脑筋像个小孩的。”
“那有什么好玩?”
“他会爱女人,比你强壮,会打架,会狩猎。不过因为他们思想不成熟,需要女人来指导。”
“教教他们,不是什么问题。”夏娃说。
“那就好了。”上帝说:“有了他们,你就不会闷了。”
夏娃还是有点疑问:“要牺牲些什么?”
“面子!”上帝说:“他们死要面子。”
“那只好给了。”夏娃无奈。
“你要是能接受就好办!”上帝说:“从今以后,我们要给他们面子,说男人是我先于女人创造的,而且要给他认为所有伟大人物都是男人。我们做女人的,总得团结起来给他们面子。”
………………………………
笑话归笑话,笑过之后传达了一个道理:男人死要面子。
要面子是人性,换个角度说,是要尊重。
在人际交往中,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这一点,不分性别。
二
“人要脸,树要皮”,让你有面子的最有效方法:先给别人一点面子。
有位文化领域的人士,每年都会受邀参加某单位的杂志评鉴工作。这项工作虽然报酬不多,却是一项荣誉,很多人想参加却没有门路,也有人只参加一两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有人问这位人士,为什么他能年年有此“殊荣”。他后来说,其实专业眼光并不是关键之处,职位也不是重点,自己之所以被年年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面子。
他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一定注意把握一个原则:多称赞、多鼓励少批评。但会议结束以后,他会找来杂志的编辑人员,私底下告诉他们编辑上的缺点。
因此,虽然杂志有先后排名,但是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正是因为他顾虑到别人的面子,因此无论是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还是各杂志的编辑人员,都很尊敬他,喜欢他,当然也就每年都找他当评审了。
人可以吃闷亏,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要在社会上求生存,必须要清楚这一点。这也就是很多老于世故的人,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一句批评别人话的原因。
三
情商不高的人,或者年轻人常犯的错误是:自以为很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下不来台,他自己还感觉很过瘾,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如此下去的话,总有一天会吃亏。 也会导致身边的人,逐渐的离开自己。
我的一个同窗,是某领域的专家,有一次和我说起过他的遭遇,自己掏心掏肺的对别人,却换来身边不少朋友的离去,一直很困惑,并有种世人皆负我的受伤者心理。
虽然我是心理咨询师持证者,可我对他的了解只止于表层,表面的那层情谊,但我深知,既然不止一人离去,那么一定是这个人自己某方面出了什么问题。
为了帮他弄清楚这个问题,那段时间一直都刻意跟他保持接触,留心观察他的所作所为,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提醒。
有一天,我有意向他咨询他专业领域相关的问题,也许是因为连续的接触变得熟络,他拿出了专家的气势,当众质疑我提出的问题,并用批判的口吻和盛气凌人的语气说得我脸上一红一白。那一瞬间,我懂了,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可我也推翻了想帮助并提醒他的最初想法。
因为,这个问题出自于性格,而性格是一个成年人常年留下的烙印,基本无法更改。
不给面子,让人下不来台,这种尖酸刻薄的嘴脸,必定不讨喜。
如果同领域的身边同僚不如他,自会继续包容他的性格与之相处,并各种捧场;而当身边朋友逐渐成长为领域内专家时,相信没有哪个人愿意经常忍受这样的嘲笑。
其实我知道,他并非故意,可尊重是相互给予的。如果我也转身离去,相信对他而言,应该又是历史在重演。不过,朋友的失去意味着很多事情的累积,而不是因为一两件事导致无法原谅,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小气,有的只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种种事件。
给人面子并不难,也无关乎道德,大家都是在社会上生活,给人面子基本上就是一种互助。
喜欢就关注我,顺手点个赞,下期话题更精彩。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