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后来居上,最终君临天下,凭何?
东汉末年,董贼作乱,执掌朝政,自封为相。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渤海太守袁绍发檄文于天下诸侯,共伐董卓,天下十八路诸侯纷纷起兵响应。曹操欲加盟十八路诸侯,但苦于自己兵微将寡,若就此加入,定不受重视。于是决定制作假的天子诏书前去会盟。
大堂上,曹操取出一件圣旨,说,起兵不可无名,这是我出洛阳前,天子亲颁于我的密诏,诏天下英雄入京勤王。
曹操高声颂读《讨贼诏》,只听句句铿锵,气势滂薄,掷地有声……
忽听袁术怀疑道:“天子年少,又被董卓拘于深宫,何以能够传出诏书呢?”
曹操大言不惭地道:“袁公说得对,天子断然写不出此诏,曹某却能一挥而就――这是我写的诏书!”
顿时满堂大哗,“原来是假的,是矫诏啊!”
曹操厉声回答:“董卓能把天子置如掌中玩物,我等为何不能以天子为旗帜呢?再者,曹某诏书所言,句句不是天子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吗?曹某此诏,难道不比真诏更有天子气魄吗?”此话一出举座皆惊,也助曹操在众诸侯中占得一席之地!
此外,在曹操与吕布大战时,汉献帝在忠臣董承等的相助下,已经逃出长安,奔向东都洛阳。但李榷、郭汜等紧追不舍,汉献帝在亡命途中急召各地诸侯入洛阳勤王剿贼。
袁绍、袁术、刘表们心思相同,都以之为累赘,谁都没有看出汉帝“奇货可居”,反而是距洛阳最远的曹操立刻意识到这是个千古难觅的良机,马上引兵,星夜驰往洛阳“护驾”!
洛阳城一片残破,曹操的赶到使汉帝看到了一丝光明。然而,翌日,曹操在陪同汉帝阅兵时,提出了迁都许昌的建议……刚抵许昌,曹操立刻拜请汉献帝颁发了一连串圣旨,以天子的名义确定了各路诸侯的势力范围。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辛亥,汉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昌。十一月丙戌,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自此之后,曹操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二
雪中送炭
关羽温酒斩华雄,令令众诸侯刮目相看。袁绍大喜,颁令刘备为增设的第十九镇统兵将军,并赏赐金千斤,马百匹。
然而,袁绍之弟袁术对已经许诺给刘备的兵马粮饷百般推脱。张飞多次催人去大营取粮,结果袁术一点粮食也不给,反而打了前去取粮的小兵。袁氏兄弟的言而无信令刘备三兄弟沮丧、气愤。
而帐外,曹操却亲率曹仁带十余车粮草酒肉慰劳刘备,并与之共饮,畅谈天下局势。
三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许攸少时曾与曹操为友,后为袁绍谋士,中向袁绍献奇计,未被采纳,又受审配迫害,投往曹操。曹操得知许攸来投,喜得光脚奔出相迎。许攸看到后,甚为感动。曹操亲牵许攸入营,奉为上座,而许攸也向曹操献计,先断袁绍乌巢之粮,致使袁绍败绩。许攸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立下了绝大功劳。
陈琳曾替袁绍起草檄文笔伐曹操,辱及曹操祖先。操攻破冀州后俘获陈琳,身边人劝操杀之,操怜其文才,赦其不死,命为从事。
曹操的《短歌行》,其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心情。
也正是曹操这种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态度,使其手下有荀彧、郭嘉、陈琳、曹仁、贾诩、夏侯惇、夏侯渊、许褚等一批人能将士。也正是有了这些人才,曹操才能与孙权、刘备三分天下。
四
事不做绝,留有余地
曹操东征刘备,刘备兵败投奔袁绍,曹操在下邳俘虏了关羽和刘备的夫人。曹操先拜关羽为偏将军,后封为汉寿亭侯,上马金,下马银,甚至奉上赤兔宝马,一心想将关于收入帐下。可惜,当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曹军众将惊骇,力谏曹操斩杀关羽,遭到曹操训斥。曹操爱惜人才,不忍将关羽斩杀,也正是这一念之仁,使得他日后在战场留有一命。
当曹操被孙刘联军围困时,在众将维护下突围,取道华容。
过了险峻,路稍平坦。操回顾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操催速行。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曹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
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后人有诗曰:“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这是这样,“事不做绝,留有余地”,使得曹操在危难之时得以保命。
五
以身作则,法不择人
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曰: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 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曹操以身作则,使得军法严明,队伍整齐一致,称之“铁甲”,为之后的众多战役奠定基础。
六
文韬武略,有气势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事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信自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曹操将要接见来自匈奴的使者,但自认为自己身材相貌矮小丑陋,不足以慑服远方的国度,于是命令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坐椅边。等到接见完毕,曹操派密探去问那个使者:"你觉得魏王如何?"匈奴使者答道:"魏王儒雅的风采不同寻常,然而坐在榻旁持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由此可见,真正的领导不在于外形,而在于雄伟的气势。真英雄乃有不怒而威之势。
论汉末三国的军事家,首推曹操。曹操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在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所撰《孙子略解》,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
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而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
曹操是一代书法家却鲜为人知。历史上见过曹操书法作品的人,无不赞其书作有“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笔墨雄浑,雄逸绝论。”之大美。
西晋文学家张华在《博物志》中称:“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
这就是曹操,文才武略,样样精通。而古今为将者,应如是!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