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诺曼底登陆,苏联将控制整个欧洲,是真的吗?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德国受困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而走向了穷途末路。那么如果没有诺曼底登陆,没有英美等国在西线的进攻,苏联会不会战胜德国?会不会一直推进到英吉利海峡?对于这个问题,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下方面进行分析。
1.强悍的军工生产能力使苏联战胜德国成为了一种可能。
战争初期的一连串失利沉重打击了苏联经济,但是在整体工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的情况下,苏联克服了种种困难,依靠高强度的动员能力和集中管理,确保了军事工业的高速增长。1941年下半年,在极端困难之际,苏联生产的枪械数量仍然比1941年上半年增加了一倍。而到了1942年底,苏联的军工生产能力开始超过德国,其后优势不断扩大。1941年6月1日到1945年6月30日,苏联的军工企业共计生产了9.5万辆坦克、10.8万架战斗机、54.6万门各型火炮,而同时期德国生产的数量仅为5.4万辆、7.9万架和17万门。

军事工业的高速增长,在弥补武器损失的同时,亦使苏军形成了压倒性火力优势。1944年苏军平均每公里战线配置的武器装备与1941年相比,坦克由8~10辆增加到40~60辆,火炮由70门增加到250-300门。在每次重大战役发起前,苏军持续性、高强度的火力输出,往往会消灭德军20%左右的战斗力。可以说,强悍的军工生产是苏联战胜德国的物质基础,当然这是通过压缩民用消费水平换来的,除此之外,也少不了英、美等国大规模援助的功劳。
2.苏军的快速推进似乎预示着苏联即将战胜德国。
1)1944年,苏军向西推进上千公里。
诺曼底登陆以前,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了苏联手里。1944年上半年,苏军接连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在北部,彻底打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长达两年多的封锁,在南部,则相继解放了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等地,并越过德涅斯特河,进入罗马尼亚境内。而在诺曼底登陆以后直到1944年末的这段时间内,苏军又连续发动了七次较大规模的进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解放白俄罗斯的"巴格拉季昂行动"和向巴尔干地区的快速推进。
在"巴格拉季昂行动"中,苏军拥有19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2个独立的坦克集团军,共计140万人、5200辆坦克和3.1万门火炮,而与之对垒的德国中央集团军却只有区区900辆坦克。到8月29日战役结束之日,苏军已经解放了白俄罗斯全境,并逼近波兰首都华沙。此战不仅阻断了德军南北两个集团军之间的联系,而且为苏军向德国本土开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巴尔干地区,面对苏军的全面推进,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迅速与纳粹德国脱离了关系,并转换阵营,8月31日苏军进入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9月9日保加利亚向德国宣战。

纵观1944年,苏联一方面将战线向西推进1100多公里,在解放全部被占国土的同时,还在东普鲁士方向上越过涅曼河进入到德国境内;另一方面则迫使纳粹德国的仆从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芬兰退出了战争。
2)诺曼底登陆的牵制作用有多大?
当然苏军的推进离不开诺曼底登陆活动对德军的牵制。对德国来说,从1943年末开始,一个更大的危险逐渐在西方显露出来了。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德国在漫长的大西洋壁垒上,集中了30%的陆军、60%的空军和几乎全部的海军力量,但这并没有消除来自西线的威胁,后来由于德国统帅部的战略误判和指挥混乱,盟军成功在法国诺曼底实施了登陆。此战过后,德军损失了约40万兵力和上千辆坦克,而在1944年12月至1945年1月的阿登反击战中,10万多人和600余辆坦克又被盟军消灭,这几乎耗尽了德军仅存的战略预备队和机动力量,此后,德军再也无后备部队可以补充,再也无法阻挡英美和苏联军队从东西两个方向的进攻。
1944年初,苏德战场上的德军占到了德国军队总数的70%,而第二战场开辟后的1945年初,这一比例就下降到了57%~59%。对于诺曼底登陆的作用,斯大林也曾明确指出:"如果没有第二战场牵制住了德军75个师的话,我军是不可能在很短的时期内击破德军的抵抗,并把他们驱逐出国境的。"

如果没有诺曼底登陆,如果将上述部队都转向东线,那么苏军的推进绝对不会势如破竹,到那时苏德战场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德军在波兰和罗马尼亚境内,依托密布的河网和险峻的喀尔巴阡山脉迟滞了苏军攻势,甚至与苏军形成对峙。
3.透过英美对开辟第二战场态度的转变,窥探苏联战胜德国的可能。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就向英国提出了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联合国家宣言》签订后,英、美、苏三国亦多次商讨此问题,但他们之间意见不一,矛盾迭起,主要集中在何时开辟、何地开辟。其中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以登陆舰船不足、德国空军力量强大为由,表示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是不可能的。此后该时间又相继被推迟到1943年、1944年春和1944年6月。其实丘吉尔极力抵制、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意图是路人皆知的,那就是其打算隔岸观火。
然而,进入1943年后苏德战场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在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后,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并直达第聂伯河一线,先后解放工业重镇顿巴斯、乌克兰首都基辅和交通枢纽斯摩棱斯克。而进入1944年,苏军向西推进的速度明显更快了。这个时候,苏德战场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似乎已经十分明朗了。

可以说,丘吉尔削弱苏联的企图完全落空了,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在1944年说过:"假如苏德战场的进程照现在这样发展下去,那么可能到明年春天第二战场就没有必要开辟了。"罗斯福认为如果西方还不开辟第二战场,苏军不仅能打到柏林,还能打到巴黎和英吉利海峡。
在英美等国看来,似乎再不开辟第二战场,苏联将控制整个欧洲。但在诺曼底登陆前夕,德国作为一个整体还远远没有达到总崩溃的阶段,战争仍在苏联境内进行着。彻底击败德国,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还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而这个任务仅凭苏联的一己之力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达成的,也就是说,要实现这个任务必须依靠东西两条战线的联合进攻。所以,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和苏军的快速推进是互相依存的。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