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晓锋:阿里核心的根基里就有一份公益基因

2020年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阿里巴巴集团再次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的焦点:

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马云公益基金会捐赠1亿元支持加快疫苗研发,淘宝设立10亿元爱心助农基金。又向疫情爆发的其他国家伸出援手。

更让大家感叹“还能这么干”的,是阿里巴巴贡献出的创新举措:比如口罩专项补贴、健康码、共享员工……

快速反应,创新方法,都源于阿里巴巴多年深耕公益领域,每位员工人人参与。

邵晓锋曾说过:“脱贫对阿里不是慈善和公益,是事业和福报。”花名“郭靖”的邵晓锋是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党委书记,也是阿里公益的总管家。

要细数阿里的公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从人人公益三小时,到每一位创始人、合伙人、高管、几乎每一支团队都在做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公益。他们做淘宝,就引导商家做公益;和媒体打交道,就联合媒体做公益;每一名用户也被带动,网购、走路、付款、交水电费,生活中的许多场景都可以与公益相关。

他们的创新也层出不穷,最近,为了扶贫攻坚,阿里把自己优秀的员工派到贫困县去挂职,直接参与县里的脱贫工作,试点的效果很不错,未来还会派更多的挂职员工。邵晓锋说,等2020年精准脱贫成功后,下一步他们要助力“致富”这件事。

由浙商总会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出品、都市快报快公益策划、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支持的“浙商·责任之魅”系列访谈本期推出:

邵晓锋:阿里核心的根基就有一份公益基因

本文大概

5783字

阅读需要

10分钟

邵晓锋

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党委书记

问:阿里巴巴的公益核心是什么?

邵晓锋:我觉得其实阿里巴巴从成立第一天起,这家公司本身就植有了公益的基因在里面。其实它整个的核心,就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2005年,“魔豆妈妈”的故事点燃了阿里的公益之心。

在苏州,有一位身患乳腺癌晚期的年轻单身妈妈。为了年幼的女儿,她与死神顽强搏斗,在病床上开了一家淘宝儿童服装店“魔豆宝宝小屋”,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养家。苏州当地有很多淘宝卖家,自发地组织,一起去帮助她。

“这件事对阿里的影响其实非常大。”邵晓锋说,“我们意识到其实已有的平台能力,已经可以在商业模式之外,去更多地帮到弱势群体。”

为此,阿里启动了“魔豆宝宝”项目,拿出一部分资金,帮助那些在淘宝上开店的、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弱势女性。一些残障人士也开始在淘宝上开店,或者通过互联网做一些其他业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找回自己做人的尊严,就不会觉得自己对社会是没用的人,甚至是家庭的负担。所以不光是从经济上帮到了他们,更从精神上支撑了他们。”

魔豆妈妈周丽红卧病在床仍经营店铺

2008年,阿里的又一举动,引发了互联网平台公益。汶川地震当天,支付宝连夜开发了一个捐赠通道。这不只是一个技术开发的问题,背后还有跟慈善组织、监管部门等相关机构的对接问题。互联网捐款入口上线后,捐款额快速地、大幅度地进来,成为网上关注的热点。

“整个捐赠的数量、速度,远远超过我们做的时候的想象。”邵晓锋说,“这件事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作为平台,会产生有新的能力和资源,以及好的方式。”

2011,阿里的公益正式跨越了一个台阶——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诞生了。2010年,阿里巴巴就做出了决定,每年把营收的3‰捐出来。邵晓锋说,换个角度来看,这是阿里巴巴对自己的业务发展很有信心,捐出营收而不是利润的比例,意味着即使亏损,仍然要拿出钱来做公益。

问:为什么要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公益?

邵晓锋:如果仅靠一个专业的团队做公益,员工的感知度会很低,最多是年底听到一个报告,如果员工们参与进去,感受到阿里巴巴自身整个集团公益,会对这件事情更有认知,在理念上更认同。

创始人与合伙人

做公益这件事,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和合伙人先带了头,给都在公益领域里做自己擅长的事:马云公益基金会核心是关注教育,从乡村教师到乡村校长,到乡村师范生,到推进并校后的寄宿制学校等,形成了一个体系;

2020年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马云与获奖教师握手致敬

彭蕾联合女性合伙人们,关注三四线城市、偏远农村弱势妇女的保障问题,以及相关的0-3岁孩子的培养教育,包括培训、创造就业机会、各种保险等等;

王坚是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工程师出身,他的基金会就偏向于对技术领域、创新领域的扶持;

蔡崇信从小热爱体育,还是一路的高材生,所以他的基金会就侧重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职业教育,另一个是体育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

出身警察的邵晓锋有一个真水无香公益基金会,关注的是警察中的英雄,尤其是曾经的英雄,解决切实困难,同时将他们的故事传播出去。

人人公益三小时

2015年9月10日,马云向全体员工发出“每人每年完成3小时公益志愿服务”的倡议。“公益3小时”成为阿里人的另一项“KPI”。

那一年,阿里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公益项目:

阿里有十多名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了一套寻找走失儿童的系统——“团圆”。目前,已经有20多家网站、App接入了团圆系统,已经发布4300多条儿童失踪信息,找回率超过98%。

团圆系统接入的App

另一个工程师自己开发的项目——青骄课堂,由阿里搭建平台,专业部门提供内容,将禁毒禁赌的宣传接入到全国大部分学校。

问题疫苗事件发生后,阿里的工程师又连夜开发了查询入口,家长可以方便地查询孩子打的疫苗是否有问题,解决了这部分用户的担忧。

有病人在被送往北京的途中遇到交通问题,高德地图为此发起了“护航行动”,根据地理位置信息,指挥周边车辆的行驶轨迹,同时跟当地的交警配合,把前方的道路疏散开,让送病人的车一路畅通。

……

阿里旗下的每个公司、每个部门,几乎都会有这样的公益项目。当然,如果一个员工想要做这样的事,需要得到顶头上司的同意。

“但他们心里很踏实,一般老板不会不同意。”邵晓锋说,“所有的leader在决定这些项目的时候,是不需要考虑任何商业因素的。”

公益委员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成立后,有一支专业的团队来进行运作和策划,用好这笔钱。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已经美名远扬的今天,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除了专业团队外,阿里内部还有一个公益委员会。

公益委员会三年一届,由阿里的员工兼职。每一个符合条件的阿里的员工都可以报名,在全体员工当中,对候选人进行全民选举。候选人会到各个团队去,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公益理念、思想,讲自己以后想去推动做什么事,来获取更多支持。最后通过选举,产生十位公益委员会成员。

2018年公益委员会的选举现场

邵晓锋说,公益委员会的核心职责,第一就是“传道”,像“布道者”一样,到员工中去传播各种各样的公益理念、想法和行动;第二,参与讨论与决策——基金会那么多公益项目,最终选择做什么。

“我印象非常深,一个月开一次会,他们经常会开到天亮,因为争执不休,因为项目太多。3‰的钱越来越多,最后跟哪个NGO合作,哪个项目自己做,今年做还是不做,都要去判断。公益委员会不同意,基金会是不能做的。”

既然有了专业团队,为什么还要建立公益委员会?邵晓锋说,如果仅靠一个专业的团队,员工的感知度会很低,最多是一个季度或者半年或者年底听到一个报告,但实际上在这些项目的筛选、选择、判断、决定,以及后面的执行过程当中,员工是没有太大体感。

但通过公益委员会的参与、持续的跟进和监督,同时在员工当中去寻找更多的资源,一起来参与,让员工们感受到阿里巴巴整个集团的公益,对公益的认知、理念上的认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问:互联网技术给公益带来什么影响?

邵晓锋:互联网是真的可以做到普惠,让原来只有少数人或者很高成本才能做的事,真正变成每个人随手就可做,这是技术带来的变化。因为这样的技术变化,能真正让公益变得所有人都能参与。

互联网影响公益

邵晓锋把阿里的公益理念和基因分成三层,第一层是商业模式本身——必须是去解决社会问题,必须帮到社会的某个特定群体。第二层是员工整体的公益心态的培养,员工对公益的参与。第三层,是把平台打开,用各种技术手段、各种产品,让商家、客户、用户,都能够便捷地参与到公益项目中去。

打开平台后人人可参与的3小时公益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这样的平台是很难搭建起来的。

互联网和大数据影响了社会和生活,必然也影响了公益。邵晓锋认为,这种影响首先是“方便”:以前如果要捐20元钱,可能需要坐几站公交车,再走20分钟,“大部分人就不去了,不是不愿意捐,是太麻烦,这个时间成本对他来说是挑战”;今天,只要打开手机,两秒钟就能把这20元钱捐出去,愿意捐赠的人就会上百倍地增加。

第二个是“信任”。“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尤其是接下来的区块链技术,基本上已经做到,你捐了5块钱,就能告诉你去了哪里,最后用到什么地方。”邵晓锋说,区块链最终做到,所有环节永远保存,不可撤销,不可篡改,确保花出去的每一分善款都用到捐赠人愿意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第三个是技术本身“在很多解决实际困难的应用场景下,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物联网时代,所有的家电都是智慧终端。一个孤寡老人在家生活好不好?只要看后台数据,他的灶具有没有打开过,冰箱开了几次,如果24小时内发现所有的家电都没动过,就赶紧上门查看,可能出了问题。

平台连通用户

邵晓锋所说的“随手就可做”的公益,已经通过淘宝、支付宝等平台,让所有的用户可以参与。

在支付宝上,有几百家公益机构通过平台跟用户对接,不仅是交流和沟通方式变得非常顺畅简单与可信,用户的公益体验也是创新的。通过蚂蚁森林“攒能量种树”,已然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互动游戏,一方面提倡大家选择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有四五亿人参与了这个公益行动;一方面将虚拟的“树”变成真的树,栽种量已经超过一亿棵,除了防沙漠化,还产生了经济价值,为当地百姓增收。

支付宝平台的蚂蚁森林项目

在淘宝平台,数百万商家参与,每销售一件商品,就会有一分钱捐给某家基金会。淘宝公益宝贝,也成了许多消费者的一种选择:同样一本书,同样的价格,就会选择愿意捐出1分钱的商家。

因为互联网的技术变化,真正让公益变得所有人都能参与。

打破疆界

2019年,“95公益周”提出了“打破疆界,联合做公益”的倡议。

“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公益是所有人的共识,商业可以有竞争、比高低,公益应该一致。”邵晓锋说,有几件事互联网公司们可以联起手来做,比如利用互联网,对付一些黑灰产业,对付社会上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侵犯知识产权、黑客盗窃数据……

打破疆界,已经有了实践。“团圆系统”有很多的信息入口,包括微博、字节跳动等公司都参与进来。“每个公司都有其资源的擅长,资源整合越多,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第三届阿里巴巴95公益周论坛现场,六大互联网公益同台谈公益

在环保领域,2015年成立的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马云和马化腾是联合发起人,至今仍是联合主席。

“公益是为了社会,是为了让老百姓的生活能够更好一些,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所以不是去年的九五公益周这些互联网公司才在一起的,一直以来都是。”

问:阿里的精准扶贫有什么创新?

邵晓锋:要通过某种机制,让这些地方持续的创造收入,创造当地经济的发展,现在是脱贫,未来是致富,才真正帮助他们。

100亿脱贫基金会

2017年,阿里巴巴专门成立了一个100亿的脱贫基金会。

阿里巴巴在农村的投入,六七年前就开始了。邵晓锋说,这种投入“不是商业盈利的战略重点”,“可能十年二十年后做成了,能赚到钱,当下单纯从投入产出比来、从盈利的角度去思考是肯定不能”。阿里巴巴把农村作为业务战略重点,叫做“千县万村”,希望通过电商改变当地的面貌,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愿意留在村里,而不是全都跑到城里打工。

到了2017年,精准扶贫开展得如火如荼,阿里巴巴觉得通过几年时间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想法,于是决定成立了脱贫基金会,“这个时候成立,心里相对比较踏实”。

很快,阿里巴巴脱贫基金会和全国200多个贫困县开展深度脱贫合作,针对不同的县制定不同的脱贫方案:有资源有特产的县和景色好的县,扶贫方式肯定不同;在创收之外,还有医疗保障问题、儿童教育问题、电商人才培养问题……这是一整套体系。

2019年,邵晓锋去了江西寻乌。在寻乌县扶贫,阿里巴巴不是自己单干,还带着淘宝卖货最好的几十个商家一起去考察,如果当地的产品确实比较好,这些商家就会和他们结成长期的采购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寻乌村民展示刚摘下来的百香果

阿里巴巴扶贫基金会中,马云是主席,彭蕾、张勇、井贤栋、蔡崇信是副主席,邵晓锋是秘书长,担任统筹和协调工作。每个主席有侧重有分工,井贤栋负责生态扶贫,张勇负责电商脱贫,彭蕾负责女性脱贫,马云和蔡崇信更关注教育扶贫——所有的扶贫工作都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整体协同。

然后,所有的业务板块都要参与其中,比如菜鸟要打通末端物流,双11前要给“网红县长”、“网红村民”们进行直播销售的培训……

邵晓锋说:“我们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可复制,不可持续的事一定不靠谱。”

员工挂职贫困县

2019年6月,阿里巴巴派出第一批4名员工,去贫困地区挂职。

这4名名额,需要公司内部员工自愿报名。开始招募的时候,邵晓锋还有些忐忑:毕竟是贫困山区,条件艰苦,设施落后,一去起码一年。“在城里待惯的人会愿意去吗?”

没想到,报名很踊跃。邵晓锋感到十分自豪:“一般不靠谱的员工,我们是派不出去的。我们必须要把最优秀的人派出去。”

这4名员工,在贫困县挂职当县长助理,甚至是副县长,要参加县一级领导干部会议,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影响当地的干部,发现当地的问题;每个月回杭州一次,介绍当地的情况,再协调阿里巴巴的资源去配套。

“他们的状态好得一塌糊涂,受到当地非常大的认可。”邵晓锋说,接下来,阿里巴巴会总结第一批挂职员工的经验和教训,完善并调整后,再继续派出更多员工到贫困地区。

浙商责任价值观

邵晓锋(左)接受都市快报副总编姜贤正(右)采访

问:阿里巴巴的公益核心是什么?

邵晓锋:其实阿里巴巴从成立第一天起,本身就植有了公益的基因在里面。因为阿里的整个商业模式,它从最早的B2B到淘宝,然后到支付宝,到今天的阿里云,整个的核心,就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阿里的起家,就是盯着解决社会当下的某一个问题去的,希望通过自己企业的发展和努力,使得社会的某一环节的某个问题,能够因为我们而解决。我觉得公益的理念和思想是伴随着阿里20年一路走过来,一直是走在前沿。

阿里的公益真正变的,是自身的能力变化。我们拥有的资源变了,在公益上可以采取的方式方法,所做的内容,会不断地演进和变化。

问:您如何看待美国180位CEO不再把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

邵晓锋:我觉得更早以前,这些理念可能就已经存在了。阿里巴巴成立第一天起,我们就说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曾经我们(这种理念)在华尔街被很多投资人否定。因为在传统的资本市场里面,就是股东利益第一。

但从这一次美国的180多个CEO,我看他们也已经开始否定了股东利益第一,他们也认为客户价值、社会价值远在股东利益之上。我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就有更多的人认可这样的理念,并且愿意为此去努力,去影响更多人,去投入时间。

在中国,我现在能感受到,一些还在创业阶段的公司都在思考这些问题。原来的印象,似乎非得公司创业已经成功了,到了一定规模,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了,我们来想想要不要做公益,但现在很多创业者从创业一开始,就在思考如何跟社会相关联,如何把公益的理念融入在这个公司创业过程当中去,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的巨大进步,是特别欣慰的地方。

问:马云的公益理念对您有什么影响?

邵晓锋:不仅仅是他对我的影响,应该说是他对我们公司所有人的影响,甚至对社会很多人的影响,其实都非常大。

第一个影响,公益其实没有大小,只要你有这份心,哪怕做一点点事,其实都一样,都应该值得尊重。

第二,他觉得公益是非常专业的一件事情。所以他提出的理念叫“用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非常关键。有的时候,做件好事比挣钱难多了。所以必须要有专业的人、专业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把公益这件事做好。

第三,他非常坚持公益的核心是唤醒。他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一定有善的一面,只是需要一个节点,需要有个机缘,需要有一个环境把它唤醒。如果每个人都被唤醒,每个人都能做那么一点点事,这个世界就非常美好。

马云的这些理念,这20年一直在影响身边的人。我到今天仍非常认同他的理念。我自己的公益基金,最后把传播当做很重要的公益,也是因为我相信唤醒是非常重要的公益。

他不光是在理念上影响大家,在实际行动上也是这么做。淘宝KPI的设置都很奇怪,从06年起,马云给到淘宝唯一的绩效考核目标是,未来三年解决100万个就业机会,其他都不作为年终考核。

- END -

本文内容根据都市快报副总编姜贤正对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党委书记邵晓锋的访谈整理而成,“浙商·责任之魅:从价值观到方法论”系列访谈视频节目将在近期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