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也能发现肿瘤!蛛丝马迹藏在这些指标里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方序
常规的体检能否发现肿瘤,从而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这对于大部分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许多肿瘤在早期阶段并没有异常表现,即使是肿瘤标记物检查也难以发现。但是,有经验的血液科医生,可以从最简单的血常规中发现血液系统肿瘤的蛛丝马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浙大二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梁赟为大家解读血常规的各项指标。
血常规报告单分为三列:
蓝色列表(左)——血液中检测项目
绿色列表(右)——正常值
红色列表(中)——检测值
*有时会用“↑”和“↓”标注化验数值是高于正常还是低于正常。
血常规中最主要的数值及其含义:
白细胞的分类:
白细胞是人体主要的防御细胞,白细胞的正常值是 4×10⁹/L-10×10⁹/L(俗称4千-1万)。
白细胞的组成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正常的血常规白细胞分类也应该是正常比例。
从幼稚细胞认出急性白血病
白细胞是血液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帮助身体抵抗外来细菌、病毒和其它微生物的入侵。白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除了在血液外,白细胞还存在于淋巴系统、肝脾以及身体的其它组织。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指“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大量恶性增殖和堆积,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这时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异常的白血病细胞,血常规的最后部分会标注着:幼稚细胞(也可称为异常细胞、原始细胞)。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常规:白细胞升高(WBC 9.65万),最底部有异常的幼稚细胞 64%。
典型急性白血病的血常规会出现“一高二低”:白细胞异常升高,同时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会出现头晕、脸色唇色苍白、活动后胸闷气急以及鼻出血、牙龈出血或者皮肤轻微碰撞后出血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白血病并不一定有白细胞增多,可以白细胞正常,甚至没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但是血常规中一旦出现异常细胞 / 原始细胞 / 幼稚细胞,则临床高度怀疑是急性白血病,需要立即就诊进一步检查。
没有症状的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细胞在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或者仅仅只有乏力、腹胀等轻微不适,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都可以在普通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异常。
两种白血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白细胞分类的异常。同时可以伴有白细胞的升高、贫血及血小板数量改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新出现各个阶段不成熟的粒细胞,如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等等和少量的幼稚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如下)
在化验单的末尾,可以看到不应该出现的各个阶段不成熟的粒细胞(中幼粒、晚幼粒、杆状粒),还有少量幼稚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p210相关,这种蛋白具备激酶活性,不断刺激粒细胞增殖。1960年从美国费城(Philadelphia)一例慢粒患者体内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染色体,命名为费城染色体或Ph染色体——人体的第9号和22号染色体发生易位,从而产生癌蛋白p210。目前已经有特效的靶向药物治疗,慢粒的5年生存已经超过90%。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是淋巴细胞总数和比例明显升高,一般淋巴细胞数量>5×10⁹/L(俗称5千)。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如下)
淋巴细胞的比例和绝对值明显升高。
血细胞太多也是肿瘤
血常规中各个成分增多也可能是肿瘤,统称为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这是一种生长非常缓慢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是体检无意中发现,或是出现了并发症时才引起重视。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异常增多,患者皮肤和口唇黏膜显著红紫,尤以面颊、唇、舌、和手掌为甚,常常伴有肝脏和脾脏的肿大,因血容量增多,血液特别粘稠。可出现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症状。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主要表现血小板计数大于正常,常见的并发症是栓塞或是出血,常常累及重要器官如大脑或是心脏。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因为心脑血管的意外而就诊发现。
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血常规:白细胞正常,血红蛋白正常,但是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
如果怀疑是这种类型的肿瘤,下一步需要骨髓检查以及特殊的基因检测,如果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如JAK2 V617F突变,则可以增加诊断的可信度。这种突变导致激酶的活化,引起骨髓特定细胞的异常增殖。
最后,大家不要忽视体检,即使是最普通的血常规检查,当然临床确诊仅仅靠血常规是不够的,需要后续的进一步详细检查。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