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坚持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反对撂狠话,多年后全部说中
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风情往往不需要太多语言去阐述,它所蕴含的韵味就是最好的说明方法,越是古老长远的历史,就越容易在一角半隅的方寸之间找寻到积累了千百年的古时踪迹,在时空重叠的瞬间去感受那先祖的智慧与淡淡的情愫。
飞檐碧瓦端的是人间吉祥,瓷釉玉石刻画的是柔情缱绻,就连古桥流水也是画中仙境清风自来,无一不是中国的代名词。
这也是中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最根本区别,大国之范,其韵奇成然再积淀,五千年风华历经风雪不摧。
然而岁月推波澜,兵马相戈之间难免城墙凋破。然有幸于烽火中存留来至和平年代光景,却又因诸多缘由难以独善的例子也多的是。
天灾人祸,古文物的遗迹自然也越来越少,令人惋惜。其中最令人痛惜的当是北京城墙被迫拆除一事。
全力以赴,难保瓦砾。
古且国都,今为首都,北京这个城市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现在存有的万里长城、红墙绿瓦的故宫,人间烟火的市井胡同,将恢弘大气,肃穆庄严以及袅袅人气百般包裹。
然而现在不止是北京,扩大范围到全国内,几乎没有剩下几处具有特定意义的城墙,这也着实让人不解。
新中国成立之初,关于北京城区的规划问题,各界的声音多有争执,郭沫若一派坚持要拆掉北京古城墙。
而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认为:行政中心应该建立在老城区之外,而北境城墙可以建成城墙公园。古城墙与城墙皆保留下来,种以蔷薇等灌木植物,可放置休息桌椅,将景完全利用起来。
再者,城墙之下由护城河引进永定河水,夏可泛舟,冬可滑冰,人文地理都是瑰宝。如此,它一定可以成为世界一大奇迹。
梁思成还建议火车站建在永定门外,一出站便可感受到永定门到景山的风景线,但是瑰丽无双。梁思成和林徽因对北京的规划是建立在历史基础上,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历史风貌,在这基地上加以运用改造。
他们建议中国不要发展工业,应该把它建成国际化的文化中心,保护文物遗迹,突出这个城市应该有的历史底蕴。如果采纳这些方案,那么北京肯定是现在世界上最好的古都和建筑博物馆。
夫妇二人的坚持终究抵不过当时的最后决策者,1953年,上级相关部门还是决定拆除永定门城楼。彼时,林徽因已经缠绵病榻许久,但是就是如此,她还是站了出来,怒斥北京副市长吴晗:这些被拆去的遗迹都是历史的真古董。倘若执意拆除,将来迟早会后悔!
字字泣血的怒骂也没能挽回分毫,永定楼还是被拆了。两年之后,林徽因含恨死去,又过了两年,永定门的城楼又因为妨碍交通而被拆除。
当下之局,时代悲哀。
其实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去看,很多事情的因果都不是单方面的对与错可以解释的。我们没有千里眼去透视以后时光的变迁,只能以当下为重,施加决策。
拆除古城墙的行为在如今看来,的确是难以理解,甚至可以说是令人痛惜到觉得大错特错的地步。但是从新中国建立之初的社会发展情况来说,却又是可以理解的。
建国后,全国进入建设发展时期,一切以生产力为主。城市的建设速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的改造也就变成了顺其自然。
在历史上,打战是开拓疆土的主要方法,所以城墙在防御外敌入侵上起了很大作用。攻城战时,固若金汤的城墙在攻与守两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运用。
而在现在,城墙的主要作用已经失效,现代化战争中进攻的不再是简单地步兵或者箭矢,而是飞机大炮,这些武器是城墙无法抵御的存在,因此城墙作用甚微。
二则是由于古现代的制度大相径庭。古代封建制度等级森严,进出城郭的自由程度受到很大限制。而在今日,人民自由,出入便宜,人身不再受到局限,设置城墙卡点也就没什么意义了。此外,还可以改善交通,增强抵御间的沟通联系。
三则是为了扩大城市的范围。古时人口相比较少,远不及现在的人口基数之庞大。宅基地以及公共场所的面积自然要增大,扩建的需求也就迫在眉睫。那么,拆除城墙刚好可以扩大城市的面积,可以拥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再则是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需求。建国伊始,一穷二白的地方很多,但是又要发展,于是很多城市就选择了把拆城墙多出的材料来修建民房和工产。
由于当时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相比于吃饱饭抓紧发展前程,保护文化古迹一事自然也就被搁置甚至放弃了。
还有当时倡议的“破四旧”口号,这一保护附有色彩意义的行为更是不被赞同了。所以,拆除城墙的做法,是适应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的。现在我们再去看当时的一些决定,的确不敢苟同,但是时代是顺应发展的,非单人之力可以撼动。
前车之鉴,正今衣貌。
其实城墙作为历史的印记,是我国古代建筑极具有标志性的代表,它在各色的朝代中见证了无数的兴衰成败、历史变迁。
只是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超出城墙和城楼一事,许多古迹都被无情摧毁,到最后停止该行为时,剩下的只有寥寥无几的破败城楼。
在这之后,国家相关部门又正式发放文件要求重新开始修复部分古城楼,将其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仅是在北京,全国各地,比如苏州、南京、河南开封、陕西西安等各处的城墙都已被列入重点保护范围。
如此看来,林徽因当时的话在多年后全部被印证了,曾经要努力拆除摧毁的,现在变成了竭力要去保护修复的。
只是耗费了无数精力和心血后,重新修建的也再无法恢复当时风貌。历史前进的步伐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总是在迂回中迈着步伐往前走。
在时代的更替中,我们无法否认有错误的地方,它使我们的步伐原地徘徊或者倒退几许。而事实已经发生,历史也无法抹去,我们能够做的只有铭记历史,以前车之鉴照今之衣貌,以端其正。
曾经毁灭的客观事实不应该被遗忘,我们要学会从中吸取教训,作为警戒,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面对未来,我们要纵观全局,谨慎行事,学会以最低损耗创造最佳方案。
现今存留下的城墙,其功能也发生了极大转变,现在的城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旅游景点,它标示着一个城市的名片,历史的变迁,有很多地方为了促进旅游业更是复建了不少城墙。
从当年的拆除城墙,到数十年之后的复建,这两者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只是时代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其方法也有所偏差。
我们身为新一代的见证人,广宏的世界与个人的眼界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我们以今日的眼光去看往事自然简单。
况且关乎家国大事,有赞同的声音,也就一定会有批判的声音,林徽因前瞻性的主张在当时没有得到赞同,造成了永久的遗憾,同样的错憾不应该再次出现,无论是官居上位抑或平民百姓,都应当自省谨慎!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