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努力0.01,坚持一年就成长37倍,当真?
有一个简单又励志的数学公式,鼓舞着我们:(1+0.01)^365=37.8;同时也衍生出与之相反的公式:(1-0.01)^365=0.03。这意味着什么呢?假如你现在的成就是1的话,只要你每天比昨天稍微多努力一点点,按照这个进度坚持不懈,一年之后你的成就是今天的37倍;但是,如果你每天都比昨天偷懒一点点,哪怕只是少努力0.01,那一年之后,你的成就只有今天的0.03!前者多么令人振奋,后者多么令人扎心。你想要努力一点点,还是苟且一点点呢?

我们探讨一下,这个公式是建立在什么样前提上的?首先,我们的大环境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的努力成果一直都可以脱颖而出;第二,你是铁打的机器,不知疲倦地奋斗,不会生病,不出意外;第三,你从来不会偷懒,每天打卡,并且在昨天的基础上,稍微再加把劲,明天也会在今天的基础上加把劲,这样坚持365天;第四,你每天努力的做的事情都是对的,不会有“选择不对努力白费”这样的情形;第五,没有黑天鹅事件,也就是不会有什么“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第六,你的情绪非常稳定,从来不会因为状态不佳而影响自己的努力。
想要这个公式成立,至少满足以上我列举的六个条件,够苛刻的吧?当然,在现实中,这些约束条件还远远不止我列举的这些,甚至还有更多。
扎心的真相
2018年8月1日,一生都在和“过劳”做战斗的森冈孝二,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恶化倒在家中,送医院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4岁。你也许提出疑问,森冈孝二是谁?他正是日本关西大学的经济学家、日本过劳死协会会长,也是研究过劳问题亚洲第一人。2005年,他写的《过劳时代》一经推出,引爆了整个日本社会,再版12次。他逝世的这一天,离他完成《过劳时代》这本书中文版的序言,才过了不到一个月。2019年1月,《过劳时代》终于被第一次引入中国。在中国,过劳问题已非常凸显,在2006年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指出:中国人均劳动时间超越日韩,已成世界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有数据统计,中国超过30%的人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近10%的人超过60小时,近三成人,站在“过劳死”的边缘。

当你身体健康的时候,每天都可以“再努力一点点”,也许创造人生的奇迹;但是,不要忽略另一方面,对于你身体的消耗,也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在你取得各种各样的成就时,对身体的损耗,也同样在呈指数式的增长。虽然说,我们大多数人离“过劳死”还很遥远,但当我们努力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很明显的感到“力不从心”了。
当年我为了给朋友面子,参加了某个直销公司的招商会,在谈到他们的那个奖金制度时,就会说到“市场倍增原理”,只要你每个月都在上个月的基础上,多带一个人加入,然后你带动的人跟你一样做同样的动作,不出一年,你必定能成为百万富翁。诚然,这个直销公司是合法的,并不是什么割韭菜的平台,所以现在还存在;但是,当年带我进去了解的朋友,早就离开不干了,参加那一场招商会的人,大概也有95%以上也消失了吧。这就奇怪了,不是说很容易做的吗,严格按照市场倍增原理,应该人人可为才对的啊?可是,现实的真相是,真正能实现指数式爆发的人,真心不多。

看完以上的真相,原来(1+0.01)^365=37.8,只是一个传说,扎心了吧?别怕,再给你说一个好消息,其实(1-0.01)^365=0.03,其实也没这么容易的。首先,你得每天都在昨天的基础上,把该做的事情打一个折扣;然后,明天又在今天做的事情打一个折扣,就这样以此类推。当你每天都偷懒一点的时候,就会发现已经没什么地方可以再偷懒了,毕竟有一些事情,想忽略也忽略不了,该做的还得习惯性的做。正是这些习惯性的事情,就会支撑着你有事情可做,不至于闲着。试想一下,真的按照那个每天都省略一点点,一年之后你有多闲啊?难道你闲得不慌的吗?当你闲得慌的时候,自然就会找点事情去做,这个时候就会触底反弹。所以,这个0.03的值,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放心好了。
人生到底要不要设限?
在一个炎热的天气,外边气温38度,此时此刻我们看到有一家冰室,就立刻飞奔进去,吃上一个冰淇淋,是多么舒适的一件事情啊!假如,你的口袋有足够多的钱,冰淇淋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请问你可以无限量吃下去吗?你满头大汗,把第一个冰淇淋吃进去,“哇塞,好爽啊!”,也许还感觉到意犹未尽;于是,再来第二个,终于不热了,舒服啊;再干第三个,感觉到有点够了;吃第四个,饶了我吧,不想吃了……

你顿悟到什么?我看到朋友圈,有不少心灵鸡汤都说到“人生不要设限”,然而,在吃冰淇淋这件事情,你能不能毫无限制地狂吃?哪怕你是有这个心,但你的肠胃也吃不消吧?所以,这个正是我们吃冰淇淋的极限所在。到底极限在什么位置?这个见仁见智,就拿吃东西来说吧,有的人懂得节制,吃个七分饱,对自己而言就是极限了;但有的人可能要挑战自己,吃到吐,才算是极限。
当年我在加拿大的时候,曾经坐游轮出去旅游,吃喝都在游轮上。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吃到非常美味的牛排,而且都是自助餐,能吃多少都可以。既然不设限,那我放开吃呗。然而,一周之后下船了,我看到牛排都想吐,在未来的半年,我都不想再吃一片牛排,直到很长时间才恢复想吃牛排的想法。
说完了吃东西,我们再谈谈学习,就拿背单词来说吧,我们照套那个背单词的公式,第一天你可以背诵100个单词,那么第二天稍微努力一点,比昨天多背1%,也就是可以背101个单词……按照这个进度,第365天,你应该能背37500个单词,堪称是学霸级的了!请问,有谁能够一天之内记住37500个单词?这也不算什么,前面364天累积起来记住了多少个英语单词呢?这可是一道应用题,应该要列公式算一下了:

这个数字也太庞大了,有兴趣的自己解一下,这个数绝对让你不可思议,真的能记得住这么多个单词,这个数量估计整个牛津字典都没这么多吧?
我们都知道,这是建立在极度苛刻的假设基础上,你的记忆力惊人,所以能记住的单词不会忘记。然而,在实际上,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且不说你能不能每天记住3万个以上的单词,但至少总数再怎么样也不可能达到W吧?即使能达到,那第366天,第367天……这样以后呢?即使你是神童,但有这么多的单词用得着你去记忆吗?所以说,哪怕再怎么努力,还是无法超过这个极限的,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阈值”。
既然我们知道有一个最高的阈值,那么最低的阈值是否存在?很多人都向往着“每天睡到自然醒”的生活,在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不出门,乖乖待在家里。不用上班的感觉爽吧?也不用努力工作了。我相信,此时此刻,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是慌的,因为没有事情干,内心也不踏实啊!为了填满自己精神上的空虚,总得找些事情做一下,你还敢说自己会不努力吗?哪怕你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会努力为自己找点事情去做。所以,想要每天都比昨天苟且一点,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当你达到某个阈值的时候,你的内心也会慌的。我们过年在家待了多少天,还没到365天吧?只待了一个月,很多人就待不住了,哪怕你这些天每天都给自己的努力打个小折扣,也就是(1-0.01)^30=0.74,也许这个0.74就是大多数人的最低的阈值了。到了这个阈值,你想闲也闲不下去。
所有的变化,都只能在阈值之内
你相信“温水煮青蛙”这个故事吗?有人说,一只青蛙放进开水里边,它马上就会跳出来;但是,把它放在冷水里边,慢慢加热,最后它就在享受中被烫死。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真的到菜市场买了一只牛蛙来做这个实验。我把牛蛙丢在锅里,放了一锅冷水,然后开慢火来煮,观察这个牛蛙的反应。一开始,这只牛蛙没感觉到异常,还享受着这个温度。然而,当锅开始冒烟的时候,牛蛙一跃,跳出锅里逃命了。通过亲身实验,我可以大声说:温水煮青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
为什么温水煮青蛙是会失败的呢?因为青蛙能承受的温度,也是有一个阈值的,一旦达到了这个阈值,它就感觉到不舒服。青蛙是没有思想的,所以人类说的“忍耐一下”在青蛙那里都是不存在的,只是人类的思想强加给青蛙而已。让我们整理一下“青蛙忍耐温度”的数学模型:

P表示青蛙逃跑的概率,T表示青蛙能承受的温度
只要x与t相乘,这个数足够大,使得分子越接近分母,青蛙逃跑的概率就越高;即使这个乘积很小,但只要时间推移,始终都会达到它要逃跑的那个阈值的,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读书的时候,考试最多能考多少分?100分满分的时候,我们再怎么努力,最多也就是能无限接近于100分。不论你是一个学霸也好,学渣也好,100分都是你的分数的阈值。当然,如果是一个学霸,从90分提升到95分,这是很困难的;然而,一个学渣想要从40分提高到60分,稍微努力一点点,就不会太难。然而,不论你进步的速度快还是慢,最终都无限趋向于这个阈值。

所以,不论你的起点高低,进步的速度快还是慢,我们都要清醒的认识到:努力很重要,每天要比昨天多努力一点点也很重要,但不论你再怎么努力,最终的目标,都是要走向同一个结果。所以,要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你去做,就要看最终走向这个结果,是不是你想要的。就如同马拉松一样,不论你跑得快慢,只要你不放弃比赛,只要到达终点就是胜利。

在商场上,市场资源有没有阈值呢?当然也是有的!有一个人向我推销产品,如果我不想买,最好拒绝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跟他说:“这个产品我也有了,正在用,非常好用。”那他就只能知趣地离开了。瑞幸咖啡开拓新客户的时候,用到客户转介绍这一招,就是只要你介绍一个新客户,他下的第一张单免费,同时你也能免费喝一杯。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你还想再薅这个羊毛,也不太可行了,因为大多数人都已经下载过瑞幸,已经不是新用户了。所以说,市场的资源也是有阈值的,开发一个就少一个。你可以很努力提升自己的基本功,也可以很努力修炼自己的销售能力,但市场的阈值是客观存在的,即使你努力做到100分,也只能在这个有限的市场阈值内施展拳脚。
面对不可突破的阈值,我该怎么办?
既然我们都知道了,哪怕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突破阈值,那我们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这个阈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存在的。

原来考试的试卷,满分是100分,但是某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附加题,做对了就可以加20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的阈值也就只有100分,而你看过课外书,恰好这一题会做,此时你的阈值就比其他的人高了。对于一个学霸来说,不论他考试再怎么考砸,也不会低于70分,这个就是他最低的阈值;而对于一个学渣而言,他对于考试题目一窍不通,有可能领个鸭蛋,所以他最低的阈值就是0分。
我们的人生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就,该从哪方面努力呢?我们都知道,尽管我们每天努力一点点,也无法突破阈值,所以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单纯地埋头苦干,更重要的是,要多提升自己的境界,当我们的眼光、视野开阔了,我们的阈值就会跟着提升,所以我们获得成就的上限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同时,我们也不要忽略了一点,为什么很多人跌倒了就一蹶不振呢?就是因为他们阈值的下限太低了。所以,我们也得未雨绸缪,凡事做好最糟糕的打算,哪怕发生了什么黑天鹅事件,最后也不会低于我们想象中最差的结果。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