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14岁的爱女后,5年里她坚持做了一件事
张逸

在14岁的女儿生命的最后一刻,储晓红屏住了眼泪,下定决心要把他们全家感受到的温
在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瑞金医院儿童白血病病房乃至北京的首都儿科研究所,说起储晓红,几乎无人不知。到今年5月26日,储晓红带着她创办的玺安志愿者团队在肿瘤病房服务将满5年,志愿服务近500次,参与服务的志愿者约2700人次,受益孩子超过4900人次。志愿者团队不仅分文不收,还为患儿定制并发放了4000多个爱心包,里面有价值200元的毯子、退热贴、口罩等住院必需品,为首次入院的重症病孩家庭提供了切实又贴心的帮助,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份来自社会的爱与支持。
储晓红的身上原有个悲伤的故事:2012年3月,她14岁的女儿玺安被查出神经母细胞胶质瘤,接受了整整17个月的治疗。每当全家人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候,医务人员、社工志愿者以及慈善组织总是会送上无私的关爱和帮助,使得储晓红及其家人有力量经历这段艰难的旅程。玺安把收到陌生人赠送礼物的惊喜写进日记,她感受到善心,这种善心也在储晓红心中生根发芽。
玺安在治疗后期,需要每周去医院做一次放疗。储晓红把她从二楼抱下来,抱上车,回来再抱上二楼。两次之后,储晓红瘦弱的身体扛不住,心脏早搏。这时候社区的消防队志愿者出手相助,他们用专业工具把玺安抬上二楼,抱上床,前后不到10分钟时间。储晓红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也不认识他们中的任何人,但是她记住了志愿者是在无助者最需要的时候可以伸出手托你一把的人,是在黑暗中为你开启的一盏灯。
在女儿生命的最后一刻,储晓红强忍悲痛,屏住了眼泪,下定决心要把他们全家感受到的温暖继续传递下去,把爱的力量传递给更多身患重病的儿童。
玺安离开后,储晓红于2015年在上海成立了玺安关爱服务中心,通过暖心包的免费发放和天使陪伴计划,给予重症病孩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抚慰。储晓红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来纪念女儿。她就像一位知心大姐,倾听无助的家长们的困难与苦闷,帮他们出主意,给他们打气。储晓红是一个很自信很乐观的人,曾亲历过丧女之痛,她用爱抚慰了许多人的伤痛,引导他们走出严寒。储晓红深知陪夜的家长和住院的孩子最需要什么。由她牵头,个人和企业捐款采购,为每位白血病患儿送上了定制的爱心包,里面有全部修过毛刺、防止吊针移动的固定板以及特制的两用毯等等小物件,实用的爱心包让患儿及家长深受感动。
感动于储晓红爱的奉献,玺安同学的妈妈和朋友们加入到玺安志愿者团队,慢慢的,一传十,十传百,到如今已有了一个由400人组成的志愿者大家庭,每个月12次活动的招募几乎都是瞬间秒杀完成的。
志愿者们通过开展魔术、杂技、手工制作、儿童剧、皮影戏、小小乐器、创意美术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充实了孩子们的病房生活。民航华东管理局的小伙伴们为孩子们介绍飞机的那些事,还将无人机表演带进了病房;上海沪剧院专业演员为孩子们现场来一段琵琶演奏,唱上几段沪剧;杨又舞蹈学校的老师们把舞蹈带进病房,给沉闷的空间注入勃勃生机;儿童音乐剧《黑猫警长》的演员们穿上演出服,走进病房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的演出。
新的志愿者加入时会有些顾虑,担心面对重症病孩,会心疼,会流泪,怕过不了自己那道坎。经过志愿者培训后,她们发现爱可以把这些快乐的能量带给孩子们,并在传递大爱的过程中让自己变得更乐观更积极向上。除了病房陪伴活动,玺安志愿者们还组建了玺安跑团、马拉松后援队。去年举办的玺安故事会,志愿者分享了自己的生命故事,比如志愿者小宝老师曾经也是一位癌症患者,因为对那段经历感同身受,他康复后决定加入玺安中心,去支持患病的孩子们。他从一位普通的摄影志愿者,最后成为玺安志愿者团队病房活动的主导志愿者,又成为粘土培训的老师,现在更是成为玺安关爱服务中心这个公益组织的全职工作人员。
如今,怀着对女儿的思念,储晓红正把她曾经得到过的爱继续不断地传播出去。她表示:“对死有多么深刻的认识,对生就会有多么强烈的敬畏与热爱。虽然志愿者们为重症病孩及其家庭能做的事情有限,但能带给处于迷茫中的家庭一些微光、一丝温暖,就是值得的。”
令储晓红欣慰的是玺安志愿者团队不仅传递了实实在在的爱,也唤醒了病房里的孩子及其家长内心的爱。有一次瓢泼大雨让志愿者王老师止步于医院大楼走廊上,这时一位陌生人过来问要不要伞,他说他来自青岛,陪孩子过来看病,之前曾收到过玺安的的暖心包,现在想帮志愿者做点什么,也算是爱的回报。爱,就这么流动着。5年里,爱温暖了一群人,这个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温暖。
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