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要上班,宝宝崩溃大哭!如何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小别离?
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渐好转, 各企业、学校逐渐开启了复工、复学模式,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的世界,正在逐渐恢复曾经的繁忙……
家有小宝宝的家庭,尤其是妈妈们,却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妈妈要离家去上班,小宝哭的撕心裂肺:“妈妈不走妈妈不走!”
此时,哪个当妈的能不心疼,但又不能不去上班,只得狠狠心丢下崩溃的娃去上班,可自己内心的煎熬谁能解?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如何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小别离?
首先跟大家分享我们学员群一个妈妈的育儿日记,这里边记述了妈妈在与宝宝分离时纠结与困惑的心路历程。
《成长是一次又一次超越自我》
小宝今天整整17个月了,因为计划戒奶,所以最近几天我中午不回家。不同往常,他昨天一天都没有睡觉,晚上见到我时,他明显乏累的眼神中突然充满了喜悦,他迫不及待要抱抱,很用力的抱我的脖子,并且用双手拍胸脯的方式告诉我:他很想妈妈。
早晨我洗脸的时候,小宝一个人在卧室醒来哇哇大哭(他平时很少哭),很伤心、很难过,估计他以为妈妈又上班走了。当他发现我还在家后,就没完没了的粘着我,上班的时间快到了,我说:“妈妈该去上班了,晚上见好么?”他说:“不行”,我接着说:“妈妈上班去挣钱,晚上回来给宝贝买很多好吃的好不好?”他情绪仍然低落:“不吃”……
今天的小离别情景我处理的不好,因为我没有与小宝完成有效和充分的沟通,没有与孩子达成一致意见,又是奶奶用其他玩具哄骗的方式转移注意力后,我偷偷离开的,希望下一次我和宝宝都能做的更好一些。
先抱抱这位妈妈,小宝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依恋,妈妈也在努力给宝宝最好的爱,为母子间流动的这份爱深深感动。妈妈怎么做,可以更好地处理与孩子的小别离呢?
首先,妈妈不要焦虑。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0-3岁的宝宝依恋妈妈是很正常的,这个时期,妈妈就是小婴儿的全部世界,一旦和最亲密的妈妈分开,他就会感觉到恐慌,所以妈妈去上班,宝宝可能会哭得很厉害。对此,妈妈不需要很焦虑。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小别离也是帮助孩子培养独立能力的好机会,期间虽然会让孩子有些许不安全感,但这是可以通过妈妈科学的离别姿势和后期的高质量陪伴进行弥补的。
所以,妈妈首先要做的是处理好自己的“焦虑”情绪,心平气和地对待这一切,不要把你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其次,用科学方法应对小别离。
为了减少孩子在面对小别离时的悲伤情绪,建议妈妈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清晰告知宝宝
妈妈每天离开之前要清晰地告诉孩子,妈妈要去哪儿,跟谁在一起,去做什么,需要多长时间,为什么要去那里等等。
比如妈妈要去上班啦,工作可以挣钱,给宝宝买吃的买玩具。妈妈上班要做什么呢,要给很多大哥哥大姐姐讲课,还要回答他们的问题,中午会跟叔叔阿姨一起吃饭等等。
妈妈离开之前,要预留比较充裕的时间,耐心地和宝宝聊天,让宝宝在平和的状态下接收到这些信息,能够减少宝宝的焦虑。
第二,给宝宝布置亲子任务
妈妈要给孩子安排一个小任务,比如完成一张画,做一个小手工。中途可以通过视频或音频的方式跟宝宝交流,督促宝宝完成这个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还能激励他的成就感,淡化与妈妈分离导致的悲伤情绪。
第三,让宝宝感知妈妈的味道,声音等
把妈妈的睡衣给宝宝闻一闻,让宝宝感知妈妈的味道,告诉宝宝,想妈妈的时候可以闻一闻妈妈的衣服,同时照顾好妈妈曾用来演绎宝宝出生过程的“小熊妹妹”玩偶,让宝宝感觉到妈妈似乎就在身边。
还可以给宝宝录一些绘本音频,在宝宝想妈妈的时候可以边听妈妈讲的故事边看绘本,就好像妈妈在身边给宝宝讲故事一样。
当宝宝想妈妈的时候,妈妈的爱可以变成声音、变成味道,变成图像,变成视频,感受妈妈的爱无时无刻都在宝宝身边。
第四,和宝宝做个约定
有的妈妈担心宝宝着急,会善意地“骗”孩子说很快就回来,这是不可取的。
妈妈需要给孩子一个清晰的有盼头的目标,哪怕他现在不知道是几点,但可以引用时钟的概念,给宝宝准备一个小闹钟,跟他约好几点钟或者时针走到哪里的时候,妈妈就回家了。也可以约定是敲门次数,或者定好闹钟时间,让宝宝有盼头。
提醒:一旦妈妈承诺了具体回家的时间,就要遵守时间约定哦,通过一次次这样的确认,宝宝内心才会越来越有安全感。
第五,爱的仪式感
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对于小宝宝来说,小别离的仪式感尤其重要。
比如妈妈离开前要亲亲宝宝,回来要抱宝宝、举高高,通过与宝宝之间的仪式感和身体接触,让宝宝感知到爱。
通过以上方式,妈妈对宝宝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陪伴,有效缓解“小别离”带给宝宝的焦虑和悲伤情绪,同时也调动和培养了宝宝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感知能力。
其实,不论是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无论孩子处在哪个年龄阶段,我们跟孩子的“小别离”总是难免的。小到断奶、上班、出差,大到孩子上幼儿园、上学、走入社会,每一次 “别离”都是孩子成长的关键点。
在每个关键时刻,都需要父母的有心、用心和耐心,不焦虑、不慌张,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科学育儿,这些你都做到了吗?
想了解更多育儿案例和指导,敬请关注“果妈总是有办法”。原创作者果妈陈玲玲,以果妈亲子原创案例为核心,提供专业育儿知识和亲子指导,培养孩子独立、自由、有信念,让孩子自己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