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太太十几年的“恶性肿瘤”,竟是脱垂出来的膀胱和子宫
南都讯十多年的“恶性肿瘤”,竟然是脱垂出来的膀胱和子宫。胀痛、排尿困难、尿失禁……90岁张老太太多年来遭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与尴尬。从2008年到现在,从河南到广东,儿子刘先生已经不记得带着母亲跑了多少家医院。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春晓与李虎林、刘俊教授团队为这位高龄老人成功手术,压在老人一家心头十几年的大石头终于搬开了。
九旬老太腹痛、尿失禁十几年
张老太太十几年前就开始身体不舒服——下腹部胀痛,小便时很不舒服,甚至有时排不出来,而且,阴道有明显的异物感。
儿子刘先生带着母亲到当地县医院就诊,才发现外阴有形状不规则的肿物,而且边界不清,“当时就被诊断为恶性肿瘤,还是晚期,很难手术”,刘先生说,当时开了止痛药等对症处理。
由于父亲很早就过世,刘先生兄妹俩从小由干农活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大。孝顺的他,眼看着母亲疼痛症状越发明显,还出现尿失禁症状,心痛不已,于是一边打工,一边带着她四处寻医,但得到的答复几乎都是“年龄太高,恶性肿瘤无法手术”。
就这样,症状持续困扰老太太十年多,原本身体硬朗的她也因此行动不便,食欲睡眠不好,体质状况越来越差。
尽管无数次得到失望的答复,而且身为环卫工的他经济条件很不宽裕,但刘先生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希望,“钱可以再挣,但妈妈只有一个。”
不是恶性肿瘤,竟是膀胱子宫脱垂
今年3月,老太太的情况恶化,大苹果一般的肿物,彻底从阴道脱出来了,剧烈的疼痛让老太太苦不堪言。
心急如焚的刘先生经朋友介绍,带着母亲找到珠江医院妇产科王沂峰教授,王沂峰教授组织了多学科会诊(MDT)。会诊讨论中,受邀前来的泌尿外科主任刘春晓教授和主任医师李虎林教授对患者之前在其当地医院的诊断提出质疑——可能不是肿瘤。
经过膀胱镜穿刺活检、影像检查,结果印证了他们的判断——这团肿物不是恶性肿瘤,而是患者脱垂的膀胱与子宫,同时合并有膀胱黏膜外翻,正是长期的黏膜外翻,引起患者会阴部炎症和漏尿。
刘春晓教授解释,正常情况下,膀胱、子宫等盆腔器官,是由盆底肌肉、韧带等盆底支持结构像吊床一样托起来的,一旦盆底支持结构受损,出现缺陷或松弛,盆腔的脏器就会脱出来。
经过近2个月休养,全腹腔镜下成功手术
脱垂的膀胱与子宫长期有慢性炎症,已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手术分离有很大的困难;经全面检查,老人还有贫血、右肾积水、肾功能不全,体质状况非常差;再加上已经90岁高龄,手术和麻醉风险极高。
结合家属的意愿,多次沟通后,刘春晓教授团队为老太太制定了分期治疗的方案,先进行右肾穿刺造瘘、改善肾功能,同时对症治疗、改善贫血状况。待身体状况明显改善,再择期手术。
经过近2个月的休养,检查提示老太太贫血及肾功能不全都得到明显改善,5月14日,由刘春晓教授主刀,主任医师李虎林、副主任医师刘俊担任助手,为患者实施了全腹腔镜下膀胱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尿管腹壁造口术。
手术通过腹部的5个小孔,完全在腹腔镜下进行,极大地减轻了对患者的损伤,有助于更快地术后恢复。
小科普
膀胱、子宫脱垂
其实,膀胱、子宫脱垂是不少妈妈产后会出现的问题,去年母亲节,SHE组合的Ella就曾发文讲述自己产后出现上述情况,打喷嚏时都可能会出现尿失禁,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女性盆底由肌肉、筋膜、韧带等组成,像一只“吊床”, 把尿道、膀胱、阴道、直肠等器官紧紧吊住,从而参与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的紧缩度等生理机能。
然而,由于妊娠、阴道分娩、肥胖、绝经、盆腔手术等,都可能导致盆底肌肉松弛或损伤,继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膀胱子宫脱垂(程度可能随活动量、体位及负重等而变化),排尿困难、尿不尽感、尿频、尿急、便秘,以及性功能障碍等。
据统计,31%的女性在产后六个月出现尿失禁;若不引起重视,绝经后可高达50%的妇女会发生不同程度尿失禁。因此,女性同胞们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早检查引起重视,进行简单生活方式干预及物理康复训练,一旦盆底功能出现重度障碍,则需手术治疗。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通讯员 伍晓丹 彭睿宇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