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姜维一计害三贤,胜利就在眼前,可惜让司马昭成为幕后赢家
三国后期,姜维在群星中脱颖而出,深受诸葛亮器重,在诸葛亮死后承继了诸葛亮的遗志,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诸葛亮死后,姜维在蜀汉的地位愈显重要,官拜大将军,继续为完成诸葛亮的遗志——北伐曹魏而奋斗,无可奈何的是,诸葛亮死后,蜀汉在与曹魏,东吴的明争暗斗中日渐衰弱,国力早就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北伐事业还未见成效,结果被北魏反攻,邓艾来一计偷渡阴平,直取蜀都,后主刘禅被逼而降。
后主刘禅一降,身为臣子的姜维也只能迫于形势,暂时投降钟会。为什么说是暂时投降呢?因为姜维本身就是一个执着的人,他始终记得身上肩负的,是诸葛亮托付的蜀汉大业,他当然不甘心就这样看着蜀汉大业落入曹魏之手,于是,姜维在给刘禅上书了一封书信后,缓缓的展开了他的计策……
《三国志》: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意思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忍耐一些时日,他姜维一定会使得蜀汉转危为安,大业得到复兴。
忍辱负重,诈降钟会
刘禅不战而降后,下令姜维投降,让姜维和一众将士很悲愤,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无可奈何的挥起刀剑砍石头来宣泄内心的愤怒。身为主帅的姜维看到这一幕,想必他的内心也是有些欣慰的,因为他知道,虽然后主刘禅投降了,但一众出生入死的将士心没有散,他姜维还是有机会匡复蜀汉的。
于是,他忍辱负重,独自一人背负起近百年的骂名,向野心家钟会投降,并利用钟会的野心,很快取得了钟会的信任。
钟会是什么人?他年少有才,历任要职,很早就成为了司马氏的重要幕僚,通过一步步进言献策,到成为灭蜀功臣,他在曹魏的名声和权力也日益壮大,而他叛魏另立的野心也日益显现。
姜维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于是在投降钟会后,姜维劝诱钟会拥兵自重,劝说钟会设法杀害魏将,讨伐司马昭。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钟会诬告邓艾,除掉这个让钟会忌惮的人。
除掉邓艾的计策进展的很顺利,钟会在关押邓艾后,钟会把持重兵,率领大军赶到了成都,从此自认为功名天下无双,于是举兵反叛。
事情进展到了这个地步,想必当时姜维也觉得自己即将完成自己忍辱负重谋划许久的计策了。
可惜的是,他的计策怂恿的了钟会,却始终没能躲开司马昭。最终和钟会在兵变中身亡。一代蜀汉名将就此结束了他忍辱负重的一生。
姜维在后主刘禅投降后曾发问:“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他曾有战死的想法,但是想到身上肩负的大任,他选择了忍辱负重,投降钟会,伺机而动。可惜的是,最终也没能完成这一夙愿。
幕后赢家
姜维的步步为营,看上去都在他的谋划之中,殊不知,他其实也是一颗棋子,这幕后的棋手,是一直不动声色的司马昭。
灭蜀之战胜利之后,邓艾和钟会两人成为了曹魏的的两颗新星,权力和威望日重,老谋深算的司马昭在幕后把这一切默默的看在眼里,邓艾的居功自傲,钟会的野心,正所谓功高盖主,以同样方式发家的司马昭怎么可能会对他们不多加留意呢?
司马昭是聪明人,前有弑君曹髦的恶名套在自己头上了,邓艾、钟会都是声望日涨的功臣,姜维也是有名的贤臣,他也不好再做什么,于是在背后利用姜维的投降、邓艾和钟会的相互掣肘来达到他最后赢家的目的,他不动声色做了两件事:
1.对钟会的诬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令关押邓艾;
2.在钟会押送邓艾后,派贾充率兵入斜谷,驻扎乐城,亲自率十万大军驻扎长安 。
结语
姜维用自己的生命出了最后一计:一计害三贤(三贤分别为邓艾、钟会、姜维),可惜的是,幕后看似不动声色的司马昭用了更绝的一招:借刀杀人,来达成了自己最后赢家的目的。
三国乱世,多少豪杰斗智斗勇,起落浮沉,姜维最后也许败给了司马昭,没有完成匡复蜀汉的夙愿,但是他的一句“臣等正欲死战”让后人看到了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执着,也证明了诸葛亮到最后没有看错人。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