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出生的朴树,为什么现如今依然被人称作清白少年
1.生如夏花灿烂,平凡之路仍在脚下
“以为写首好歌,走路就能抬起头。以为骑摩托车旅行,就能变英雄。现在的我失去了冲动。有才华的人唾弃金光闪闪的奖座” 这段歌词出自《香格里拉》,但听来,觉得分外适合这篇文章的开头,谁不是抱着这样的以为,走着脚下的平凡之路。
朴树不算是一个高产的歌手,20年3张专辑,能让人传唱至今的歌也寥寥无几。不是说他江郎才尽,也不是说他的作品质量不高,相反,他是对自己要求太过苛刻,近乎完美;他给自己设置的阈值高于常人,是了,他就是异于常人的存在,所以他的作品少我猜是因为过不了自己心里的关卡,也许这样的作品在别人眼里已经非常完美了。当时没有营销号,没有应援,好的作品禁得起时间和对比。他唱着《生如夏花》:“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像王小波书里的牛,又像特立独行的猪,在那个时代他觉得没什么能治的了他,一往无前的冲!那是03年,从收音机里第一次听到朴树的歌。
2.他拧巴的存在着并且与全世界较劲
朴树曾在15年发过一条微博里写过,“从一开始,就厌恶这个行业,并以之为耻。电视上的明星们令人作呕,我毫不怀疑我会与他们不同。后来,与这行业若即若离的那些年,被裹挟着,半推半就着往前走,边抗拒边享受着它给予我的恩惠。钱,名声。一度沾沾自喜,而且颇有些年迷失其中,沉湎于享乐,无力自拔。直到老天爷收走了赋予我的所有的才华和热情。”后来参加一档综艺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选择上节目呢,他非常“耿直”但很真诚的说:“最近这段时间需要钱”。他内心是很鄙夷自己变成厌恶的那一类人,但另一方面他也不得不向生活和命运低头,所以他活的不算潇洒也未必真的快活。他甚至不喜欢被贴任何一类标签,他觉得什么都是屁,酷算个屁,只有好的音乐才能入的了眼。
因为抑郁症也好或者因为他不满足于自己的作品质量也罢,隐退了一段时间的朴树,因为《平凡之路》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但他还是没法接受人们把他神话,贴许多他认为不符合的标签,像个水晶杯,易碎又脆弱,只想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一个透明人,自在一些。《平凡之路》就像是回首来时的路,开始的时候你以为是康庄大道,走到头就是你要的世界,但是走了这么久,再回头看看,它布满灰尘甚至有些崎岖,你甚至不记得自己当时的模样,但是最终都归于平凡,我妥协的接受了自己终归会走向平凡的终点。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3.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内演唱,是在2013年3月由管虎执导,刘烨、张涵予、黄渤主演的《厨子戏子痞子》片尾曲。这首歌的背景是: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而填词的人,正是我国近代艺坛上的一位杰出的先驱人物: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是1915年冬天,传闻那天大雪纷飞,许幻园(是李叔同在上海结识的天涯五友之一)站在李叔同家门口喊他出来,他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吧。”说罢,挥泪而别。李叔同看着昔日知己远去,在雪地里伫立良久,随后返回屋内,想到当年的好友们都已海角天涯,各自飘零,写下了这首《送别》。朴树曾感慨:“如果《送别》的歌词是我写的,我当场死那儿都可以。”可见他内心可能一直都没有对自己的作品十分满意过。
他在台上唱这首歌时,哭到失声。他还说,觉得生活就像炼狱非常难熬,所以唱悲伤的歌也觉得是享受。音乐对他来说的意义可能是止痛药
送别,送的是曾经不甘平凡但固执的要做孩子的自己;
送别,送的是那个因为生活对规则妥协过的自己;
我更希望,他能送别那些徘徊、那些踌躇,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