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当我们相信自身的力量,坚持用积极的思考和行动去支撑自己的生活理念,我们就开始踏上成功的道路了;而当我们任由消极的态度肆意蔓延,或者只是一味被动地接受生活餐桌上滑落的残渣剩饭,我们离失败也就不远了。这是一条广为人们接受的普遍性生活原则。

  对自己、朋友和他人的生活稍加研究,你就会清楚地发现,人们的生活态度基本上可以分成积极的或者基本上是消极的两种。积极的态度会促使我们满怀信心地向上、向前看。消极的态度则会让我们提心吊胆地向后、向下看。有时,我们会混用这两种生活观,可大多数情况下,其中一种或另一种会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所有的行动都具有两面性。就像阿尔伯特·爱德华·维盖姆博士所说的积极侵略性和消极侵略性。维盖姆博士是一位知名作家,也是报业辛迪加特别栏目《探索你的心灵》的作者。他的这种区分十分必要,因为即使是消极的行动也是富于侵略性的。这一点和哈佛-耶鲁的约翰·多拉德博士在一项著名的研究中所指出的如出一辙。这项由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表明,所有挫折都会导致侵略性行为,有时这种侵略性会用错了地方。我们不妨举个例子简单地说明一下:安先生在职位升迁上受到一位大人物的阻挠。安先生感到这次挫折将会影响他今后事业的发展,可自己对此无能为力。回到家后,他的侵略性发生了迁移。他对着太太大喊大叫,说汤太热或者太凉了。安太太于是责备儿子小吉姆以释放情绪上的压力。小吉姆成了别人挫折的出气筒,他生气地踢狗,借口说那狗溜出去咬了猫。是的,即使是动物们也有类似人类的挫折感。康奈尔大学就有这样一项长期以来没有间断过的实验。研究中,一头叫“阿喀琉斯”的猪经不住一系列的挫折,最后得了神经过敏症。



  生活中,我们必须面对磨难和挫折,很清楚,正是我们反应的方式决定了我们是消极的、有侵略性破坏倾向的人,还是将成为一个善于自我调节、生活态度积极、富于建设性侵略品格的人。这种品质还包括在情感和行动之间做出平衡。这里应遵循两个原则,每个原则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我是一个外乡人,心怀畏惧   身在一个不属于我的世界

  ——A. E. 豪斯曼

  年轻时的迪林杰总是想着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可他没受过教育,胆小懒惰,胸无大志——是一个游走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中的局外人。敌视社会的态度使他最终变成了一个强盗、杀手和迫害狂,他把自己整个人生都毁掉了。这就是消极的人生态度带来的结果!

  我是我命运的船长   我是我灵魂的主人

  ——威廉·欧·亨利

  刚刚走出高中校门的哈瑞·多拉,腿部有残疾,也没学过什么技术,但他自学成材,创立了一家拥有百万资产的企业,企业员工多达上百人。为此,他克服了各种各样的挫折。这就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力量!



  “积极”这个词传达了明确、自信、乐观、果断、肯定、认同、绝对、必然和建设性的价值观,它同怀疑主义态度、疑惑、否定、犹豫、拒绝、矛盾、抑制、中庸等正好相反。积极有时也可以表达为过于自信、独断专行。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明确真积极和伪积极之间的区别。伪积极的三种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独断专行和歇斯底里式的病态积极。实际上,在你熟悉的人中有这三种伪积极表现的人比比皆是。

  生活中你肯定遇到过不止一个具有伪积极心态的男男女女。这种势利小人如出一辙,以自我为中心,装出一副无忧无虑、高人一等、非常自信的样子。可内心却很怕别人瞧不起他。他们为人软弱,非常害怕失败,这让他们行事草率,一直在虚张声势地硬撑着面子。比如,有个绰号叫“名字保镖”的人,他喜欢拿名人的名字来吹嘘自己有本事。他一直说自己和名人一起吃过饭。实际上,那天他只不过是一百多位演讲的听众之一——他是一个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伪积极者。一个真正积极自信的人是不会为了给人留下好印象而如此费心的。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女士总是竭力要人相信,自己与坐落于豪华的、林荫大道上的、尊贵的利奇维奇家族的女主人关系非同一般。实际上,只要你给我一个吹嘘自己家财万贯、才华超群或者家族社会背景怎样的吹牛家,我就能给你还原出一个自卑怯懦、没有安全感的男人或者女人。这种人总是在无意间把他们吹牛的本性暴露出来。



  “自命清高的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愚蠢,”密歇根省安阿博的心理学家亨利·福斯特·亚当斯说,“这种人一方面自我欺骗,同时也欺骗他人,希望别人相信他优秀,具有进取心。可在基本判断力、智力、对他人的理解力和幽默感上,他无不低于普通人的水准。紧急情况下,这类人更倾向于缺乏勇气,而且会乱发脾气。”

  以自我为中心的伪积极心态有个亲兄弟,那就是独断专行。有这种心态的人内心极度自卑。他们不是像吹气球一样把自己吹大,而是会想尽办法强迫他人服从他们的意志,并以此彰显他们的本事。过去的那些老板就是一些独断专行的伪积极者。他们利用手中的解雇权想方设法让下属听命于他。你还会注意到,这些人为了达到操纵他人意志的目的,总是试图迫使和恐吓别人,而从来不使用鼓励和引导的方法。这样的老板和上司从来都不会做得很久。狂暴的丈夫和父亲,专横的妻子和母亲,还有那些试图用鞭子来统治别人的怯懦者都可以归到这类人中来。你可以对这种人一笑置之,但生活中,他们的专制还是会深深地伤害到你。



  壁纸工人希特勒就是一个典型的专横者的形象。他强迫整个民族服从他,或者流放人民,或者命令警察进行大规模屠杀。和希特勒相比,莫罕达斯·甘地也有众多的追随者,却从来没有使用过威胁和暴力的手段。

  第三个伪积极心态是病态的积极。小约翰尼因为嫉妒新出生的小妹妹总是发脾气,拒绝吃东西,结果害得自己生了病,这就是一个病态积极的例子。不论男女,总有些人以生病为理由以达到控制局面的目的。这些人实际上也把自己变成了生活中的病人。

  病历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由于情感的原因所导致的疼痛和其他病理症状,往往跟真的没有什么区别,主治医生们对此都束手无策。不久前,来自纽约城的美国精神病学会成员西奥多·P. 沃尔夫博士曾描述过两个这样的案例。

  有个女孩要求做阑尾切除术。可在手术过程中人们发现她的阑尾非常正常。精神分析学家们认为,女孩的疼痛感和各种症状,确切地说,各种阑尾炎的症状归根结底都来自于女孩对孤独、对在地铁和黑夜中行走的深度恐惧。



  有一位未婚的女性在住院的第一周出现过三次濒死状态。病人血压非常高。可人们发现她的身体十分健康。实际上,这些病理特征来自于她潜意识中的怨恨。原因是这位女士多年来一直在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从而被迫牺牲了自己的人生计划。

  还有一些母亲会用生病的办法来控制自己的子女,也有一些人会在感到挫折或者不得不面对彻底的失败时生病,这样,他们就可以不去上班。有些终生瘫痪和失明的患者也都源于这种病态的积极行为。

  消极性格的特征往往是抵制或远离建议以及各种刺激。消极的人总是背道而驰,持拒绝、不赞成、不信任和不忠实的态度。他拒绝正视问题,甚至常常在需要他这样做的时候,他偏要对着干。“消极”一词来自拉丁语中的negatio,意思是“否认、拒绝”。同纯粹的消极生活态度有着亲缘关系的是那种马铃薯特性。这种性格的人就像大家熟悉的蔬菜马铃薯一样,被动地接受被送上餐桌的命运,没有什么消极或者积极的反应,只是默默忍受和听命于外界的安排。


  我们经常发现,孩子们总是不断拒绝别人的指导,他们不为别的,只是别人要求他们那样做,他们偏不想做。他们用消极的方式抗议成人的控制。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他唯一能够证明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的方式。

  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可以理解的事,如果发生在成年人身上,恐怕就会带来极大的破坏性。有的成年人,不愿听取他人的建议和指导,不是因为对方是错误的,而是因为他们幼稚地想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下面几点建议可以帮你摆脱消极的习惯思维:

  1.通过读书或从专家那里寻求有力的外部帮助,学会用个人分析的方法识别类似的坏习惯;

  2.找出到底生活中哪些渴望和困难让你产生了消极的坏习惯;

  3.通过研究或者咨询,针对这些滋生消极习惯的内心需要,做出彻底调整的方案;

  4.学会积极地思考,通过每天的练习,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观会不断地战胜消极的生活态度。



  真正积极向上的人是健全的乐观主义者。在生活中,他总是怀有希望,并富于建设性地思考。他总是说:“我能行。让我来试试。现在就来吧!”美好的事物蕴涵于艺术、科学、宗教和政治领域中,只要你乐于思考,勇于行动,你就有机会分享得到。

  消极的人总是在不快与不安中度日。他会说:“我可不行。我连试也不想试。我一个人应付不来;我要崩溃了。我坚决反对。我害怕待在一个不属于我的世界里。”消极的马铃薯性格就像他的影子,总是这样对他说:“不论你经历了多少积极和消极的生活,我都会努力活在你性格的深处。”

  √ 你能想象得出一个消极的基督吗?

  √ 你能想象得出一个消极的爱迪生吗?

  √ 你能想象得出一个消极的梅奥吗?

  √ 你能想象一个消极的探险家吗?

  √ 你能想象得出一个消极的运动明星吗?

  当然,心理学领域中不分绝对的黑和白。不幸的是,所有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些灰色的区域。清晨,消极的人可能一样会充满希望地起床,吃早饭,然后完成一天的家务,勉强地维持着生活,可他的生活态度却让他减少了获得更为丰厚回报的机会。



  在我们中间,大多数人一开始都是生活态度积极的人,踌躇满志地叫嚷着一定要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步入社会之初的年轻人大多是积极乐观的;后来,他们遇到了阻碍。一些人学会了积极地应对困难,而另一些人却变得消极起来。很多人在不知不觉间成了两种人生态度的复合体。积极和消极两种因素在他们身上你争我夺,人生也变得起起落落,直到有一天,其中一方占据了主导位置。实际上,成功人士都发现,积极的生活具有神奇的力量,于是,他们确信这就是他们所寻找的正确的生活方式。只要能像书中讨论的那样,重新接受一些合理的有关积极生活的教育,即便是一个过去对人生不满、不断失败、性格消极的人,也一定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

举报
评论 0